第218章 五年后 三险一金 - 锦绣的科举日常 - 轻云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8章 五年后 三险一金

一大清早知州府后院出现一个身着月牙白锦衣,腰间坠着同色系温润玉佩的小公子出现。

走进了便瞧见那小公子生的一双眼睛清澈透亮,五官宛如元大人的缩小版,两人站在一起,不用旁人说什么,定然会明白这是一对父子。

只不过那张脸在元大人身上多了几分凌厉,有棱有角能看出他是个有脾气的人,但在小孩子身上圆嘟嘟,粉嫩嫩,甚至还有一个不明显的双下巴,十足可爱。让人一瞧就稀罕的不行,恨不得揉进怀里好一顿亲热。

至少整个元家没有人能逃脱小孩子这张脸魔爪的,即使知道他眼珠子乌溜溜一转,背后悄咪咪的算计你什么,但只要看见这张脸,这个家里所有长辈都心甘情愿地跳进他早就埋好的坑里。

甚至还会在掉坑的时候,呱唧呱唧鼓掌说:“哎呀,我家小宝真厉害。”

就这,还是锦绣再三敲打的结果,宠孩子无原则,叫锦绣十分不适。

只见小人儿在前头踩着一双薄底锦靴,迈着灵巧的小碎步跑进了他爷爷院子。路过的仆人赶紧弯腰问好,脸上带着的笑都要咧到耳根子上。

小孩一阵风似的,从所有人面前刮过,然后站在爷爷房间门口大声道:“爷爷,黎黎来给您请安了,今儿您不必早起陪孙子一起出门啦,早上可以多休息一会儿,黎黎待会儿跟殿下去参加商品交流会的开幕式。”

里面很快传来靴子落地的声音,然后随着叭嗒叭嗒的脚步声,房门被元老爷从里面打开。

老爷子身披一件外衣,脚趿拉一双老布鞋,一看就出来的很匆忙,见着宝贝孙子一脸高兴,牵着孙子的手往屋里走。

很是不放心的嘱咐道:“昨个儿听你爹说今年的商品交流会来的人极多,最近城内城外的客栈住了不知多少外地人,鱼龙混杂的一点都不安全,你出去的时候多带几个人,以防出现什么乱子,到时候人手不够。

还有要多穿一点衣服,早上起来凉,你别嫌麻烦,等到中午天气热再脱下来,让身边的人帮你拿着,又不用你费什么事。

还有外面的那些吃食也不是爷爷不让你吃,但有些真的不干净,前几天你爹爹还带人抓了一批做吃食不尽心的商铺老板,若是你嘴馋或者饿了想吃什么,选店铺的时候一定要让人瞧清楚了,选那好的店铺。

还有出门的时候别太淘气,一定要听殿下的话,你们是去做正事的,别让殿下在外人面前为难,有什么事你可以私底下和殿下说,或者回来和爷爷说,都是一样的。

哦,对了,记得出门前一定要喝一碗鲤鱼汤暖暖身子,爷爷知道你不爱喝那个,可是那东西对身体好,那鲤鱼还是爷爷亲自找人给你弄来最新鲜的,黎黎要乖啊!”

元承明当然很乖,他不乖又能有什么用呢?

这些话他从小听到大,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子了,甚至能倒背如流水,可谁说这话的是他爷爷,是那个对他一心一意,只想要他好的爷爷!

面对这样的人,他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颗心又冷又硬。自然知道好赖,认真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爷爷您放心吧,回头我就和小光一起去,不管做什么我都和小光一起,万一隔壁的殿下顾不上我,还能顾不上他亲儿子小光吗?”

老爷子一听就笑了,揉着大孙子的脑袋,眼里全是满足,嘴上却不能这般说,点了点孙子额头:“口无遮拦。”

小孩一脸“我懂,我都懂”的表情,装模作样凑到爷爷耳边小声道:“爷爷,我心里清楚着呢,您就别操这心了,我和小光关系好着呢。”

哦,对了,小光就是隔壁殿下和王妃千辛万苦生下的儿子,只比元承明小一岁,今年也是个四岁的小家伙,两人打小一起长大,黎黎十分有大哥哥的自觉。

那真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俩,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这边黎黎在饭桌上遇到一口好吃的,眼睛一眨,小手一挥,得吧得吧的便让人送到隔壁小光弟弟家里去,给弟弟的午饭添一道菜。

那边的小殿下半夜睡觉,睡着睡着突然惊醒,尿床了,谁都不告诉,哭着闹着不要父王,不要母妃,就要隔壁的黎黎哥哥,把一屋子下人折腾的双眼发直。

最后没办法,定王出马板着脸吓了,好声好气的哄了,没用,人软硬不吃。能有什么办法?亲生的,不还得宠着?大混世魔王顶着黑眼圈抱着小魔王敲开了隔壁知州府大门,把不听话的活祖宗塞进他心心念念的黎哥哥被窝里才算完事儿。

两兄弟迷迷糊糊地抱在一起睡着了,留下一群大人,心里一肚子的气,偏还没处说。

不过这些在黎黎看来都是小时候童言无忌之时发生的事儿了,作为一个大孩子,他十分不想回忆那些黑历史,做人嘛,就要往前看。

这不今年已经是明安府举办的第八届商品交流会,现如今,明安府交流会不仅在附近这一亩三分地儿十分有名,还是整个大周王朝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个交流会从最开始的三天时限,到后来的半个月,一个月,发展至今持续五十天时间,从开幕式到结局,吸引来的客流量,每一年都在创新高。

不仅是大周王朝各处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到了这些日子会齐刷刷往明安府赶,连大周朝附近的几个附属小国,到了日子也会提前准备好,一路风尘仆仆,带着金银珠宝和货物,来这里寻找商机。

经过整整八年的发展,明安府已经成了整个大周最大的商品交流集散枢纽。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里商人拿不出来的东西。

只要你提出来,便能在调度中心第一时间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货物在哪里?货品的来源是什么?具体地址是什么?价格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就算暂时没有,这里也能在最快时间内帮你打听到,若是这里找不到的话,去其他地方基本上也是没戏。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一真理,明安府商品交流会用他们的实力证明了他们天下第一商品交流会的名头不是虚的。

就这么说吧,现如今的明安府商品交流会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简单举个例子,城门口每天人来人往,光是收的入城费,不算这五十天内的总和,只说平均到一天的收入,比当年办第一届商品交流会的总收入多了不少,更甚者近两年,每到交流会前期,上面都会专门派人下来,就为了盯着税收账目这块儿。

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有体系的商品交流中心。

可以说第一代的建设者们,用了多年时间,拼尽全力,终于将这一盘棋给盘活了。

本来鸟不拉屎,谁都不愿意来的偏僻小地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将周围好几个州府的经济给带动起来,单单说成大人的那个康莱州,因为明康大道的修建,那里的人搭上了顺风车,日子过得风风火火,虽然比不上明安府本地人,但相比于其他州府,好了不止一截儿。

用他们自己人的话说,那是皇帝老爷脚下的百姓,也没有他们过的滋润。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道理的。

怎么个滋润法呢?便要说这里衣食住行配套行业无一不缺,发展十分迅速,与之配套的重工业,例如石灰水泥的出口也紧跟其后,商业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打个比方说在厂子里工作了一整天,一回到家只想舒舒服服的洗个澡,躺在热乎乎的炕上不动弹。可这肚子也不能空着呀,怎么办呢?

这事好办。

现在所有人都住在外城的小区里,每个小区每隔一段地方都有一个巨大的蓝色的篮子,篮子旁边一个像书柜的东西,上面摆满了各色册子,册子上是各类饭店,酒楼,客栈,饮品店,零食店,衣料铺子的信息。

图文并茂,你只要在其中找出你想要的某家店铺的册子,册子里粘贴着许多他们店铺信息的小卡片。小卡片上有他们店铺的所有菜色,选出你点的菜色小卡片放入篮筐,然后将对应银钱一并放在里面。

不出小半个时辰,再来这里取你点的饭菜就行。

因为那些册子都是每隔一盏茶时间便有专人前来查看,以便送到城内的商家手里,商家有固定的派送专员,按照他们点的菜色统一配送,行业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出错的概率很小,有错误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现如今的明安府百姓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不管是商家还是客人,都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非常好,可对于外地人来说,那真跟看西洋景似的,哪哪都觉得新鲜。

瞧见人家的宽敞整洁的大马路,觉得新鲜,瞧见人家路边整整齐齐一溜儿的大路灯,也觉得新鲜,更是觉得人家的这商贸中心新鲜,也觉得人家的生活方式新鲜。

哪哪都让人羡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