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女性经期的健康细节
第37章女性经期的健康细节
女人如花,月经是花期的标志,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伴随着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如期而至的月经能让人感觉到成长的喜悦。可是,在许多女人的眼里它又是个负担,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的月经不够规律、不够正常——周期或长或短,经量要么太多、要么太少、要么就是淋漓不净,经期前后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舒服,特别是痛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女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隔28天左右子宫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出血,这就是月经。正常女子从青春期来月经以后,除了怀孕期和哺乳期外,一直有规律的月经周期,直到绝经。
少女为什么会来月经?这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子宫内膜分两层,表面的一层叫功能层,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在这一层里进行,这一层每个月经周期都要经过一次脱落和再修复;靠近肌肉的一层叫基底层,月经周期中功能层脱落以后,由这一层产生新的功能层。子宫内膜随卵巢排卵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女孩子出生后,卵巢里就有许多原始卵泡。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每个月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成熟卵泡里的卵子从卵巢里排出到腹腔,叫排卵。排卵的日子大体在两次月经中间,即下次月经的前14天左右。在排卵以前,卵泡发育的过程中卵巢产生雌激素,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影响,逐渐增厚达2毫米左右。这时候子宫内膜的腺体随之增长,动脉加粗变弯,结缔组织增生。卵泡在破裂排出卵子以后,立即缩小,形成黄体。黄体除了分泌雌激素外,还能分泌孕激素。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到5毫米左右。这时,子宫内膜腺体进一步增长,腺细胞的分泌物增多,动脉更加扩张充血,结缔组织里液体增多。
子宫内膜的这种变化是为卵子受精后植入做准备,如果卵子受精,受精卵就会在这松软、肥厚、富有血管的子宫内膜上种植(着床)子,宫内膜就会继续生长发育,同时在黄体的作用下,它不脱落,也就没有月经。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就逐渐退化,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急剧减少,子宫内膜突然失去激素的作用,血管就会发生持续收缩,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缺血,引起组织坏死,随后动脉扩张,使毛细血管急性充血,坏死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就剥落下来,同血液、子宫颈分泌的黏液一起排出,这就是月经。
月经期一般是3~5天,这期间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剥落,造成子宫内膜的伤创面,月经过后6~14天,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上皮细胞分裂增生,移向破溃的创面,逐渐修复和形成新的功能层。这时候,卵巢里又有新的卵细胞在生长发育、成熟、排卵、出现黄体、产生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再次增生、剥落、出血,于是又来一次月经。卵巢每个月排一次,也就形成了每个月来一次月经。
月经是正常的女性生理活动,它也代表了女性的健康状况。所以,女孩子来月经是正常的事,不要以为是“丑事”、“倒霉的事”,并应积极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以及情绪的、生活的调节,使月经保持正常,使青春少女身体健康。
月经紊乱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改变以及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伴随月经周期前后出现的某些症状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正常月经是全身功能正常的综合表现,因而,很多因素都能影响月经,例如疾病、情绪、生活条件、居住地变化、营养,甚至体重的变化等。月经紊乱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月经稀发
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30天,但是超过35天,就不正常了。
2.月经频发
月经周期短于21天的子宫出血。
3.月经过多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 巾或纸,就算是正常。但是如果换一次卫生 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20天,这种现象也是不正常的。
4.月经过少
月经量减少,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
5.月经周期不规则
月经周期时长时短,没有规律。
6.月经间期出血
在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
7.痛经
在月经来潮之前几天,或月经期,或月经已干净后出现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疼痛的轻重程度不同,严重者可因剧痛而昏厥。
8.闭经
年龄超过十八周岁而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月经中断,不来潮时间超过六个月上者称闭经。
9.经前期紧张症
在经前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月经来潮后消失。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常见的症状有乳房胀痛、头痛、身痛、腹泻、口腔溃疡、眩晕、皮肤风疹块、发热、鼻腔出血、情绪异常如抑郁、烦躁、失眠等。
月经虽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经期阴 道不断流血,身体虚弱,抵抗力较差,如不注意经期调护,便会引起月经病或其他妇科疾病。
1.清洁卫生
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擦洗外阴,以淋浴最好;卫生 巾、纸要柔软清洁,最好高压消毒(有商品市售)使用;月经带、内裤要勤换、勤洗,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进入阴 道,引起阴 道炎或子宫发炎。
2.保持心情愉悦
精神情绪对月经的影响尤为明显。经期中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月经不调。
3.充足睡眠及运动量
经期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但勿剧烈运动,因过劳可使盆腔过度充血,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腹痛腰酸等;睡眠要充足。
4.饮食
月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饮食宜清淡温和,易于消化,不可过食生冷,因寒使血凝,容易引起痛经、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不可过食辛辣食物,减少子宫出血。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不宜饮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含量较高,刺激神经和心血管,容易产生痛经、经期延长和经血过多。同时,浓茶中的鞣酸会使铁的吸收出现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5.寒暖适宜
月经期间毛细孔皆放大,应注意气候变化,特别要防止高温日晒,风寒雨淋,或涉水、游泳,或用冷水洗头洗脚,或久坐冷地等。
6.做好记录
要仔细记录月经来潮的日期,推算下月来潮日期的情况,便于早期发现月经不调、妊娠等。
7.性生活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子宫腔的表面形成创面,性生活时容易将细菌带入,逆行而上进入子宫,从而引起宫腔内感染,发生附件炎、盆腔炎,所以经期女性不应该有性生活。
8.洗浴
不宜坐浴,在月经期,子宫颈口微开,坐浴和盆浴很容易使污水进入子宫腔内,从而导致生殖器官发炎。
9.穿衣
不宜穿紧身裤,如果月经期间穿臀围小的紧身裤,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受压,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增加会阴摩擦,很容易造成会阴充血水肿。
10.唱歌
不宜高声唱歌,妇女在月经期,呼吸道粘膜充血,声带也充血,高声唱歌或大声说话,声带肌易疲劳,会出现声门不合,声音嘶哑。
11.不宜捶背
腰背部受捶打后,可使盆腔进一步充血,使血流加快,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过长。
12.拔牙
恐怕很少有牙医在拔牙前,会询问你是否在经期,但你自己一定要知道,不能在经期拔牙!否则,不仅拔牙时出血量增多,拔牙后嘴里也会长时间留有血腥味,影响食欲,导致经期营养不良。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子宫内膜释放出较多的组织激活物质,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同时体内的血小板数目也减少,因此身体凝血能力降低,止血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