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健全牙齿非小事
第36章健全牙齿非小事牙齿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健康使人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牙齿健康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牙齿健康使人增强自信,在社会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口腔健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口腔则是我们身体的门户。一口健康的牙齿不仅保证了咀嚼和发音功能,而且也是人体健康的象征,同时也是人展示美好仪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健康人在60岁时都应该保留有28颗健全牙齿,在80岁时至少要有20颗健康的牙齿,不要以为人老了,掉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错误观念一旦形成,可谓贻害无穷。它使人患了口腔疾病后依然心安理得,对口腔保健漠不关心,脱落一颗牙齿不以为然,牙龈出血也泰然处之。殊不知许多疾病都隐藏在患牙的背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肾炎、肺炎、糖尿病、虹膜睫状体炎、胃肠道疾病、关节炎、孕妇早产甚至老年痴呆等许多疾病都与牙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龋齿加重可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感染,并作为病灶造成颌面部感染、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牙周病也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牙周炎的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细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也可以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较常见的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或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统计表明,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比值比非牙周炎个体高25%;重症牙周炎孕妇生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正常孕妇的7.5倍;牙周炎的致病菌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比非牙周炎患者困难。
所以口腔医生认真地提醒您:谨防疾病从牙齿做起!
正确的口腔保健措施,首先是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许多人说:“我天天刷牙,睡觉前也不吃零食,怎么还会有蛀牙呢?”其实刷牙只是保护口腔最基本的措施,但要完全保证口腔卫生,单刷牙是不够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牙齿健康长寿,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且贯彻终身。
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
1.不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食用有助于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的纤维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尽量少吃零食和糖果等甜食。这些对以精制糖类为主食的龋病高发人群来说尤要引起重视。
3.重视孕期保健,促进胎儿牙颌系统的正常发育。
4.保护好乳牙,使其维持到自然脱落的年龄。
5.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用氟,预防龋病。
6.了解牙周疾病和口腔癌症警示信号。
7.不吸烟,少喝酒,预防全身和口腔疾病。
8.善待牙齿,不要用牙齿当工具,避免牙齿损伤。
9.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10.寻求正规牙科治疗,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11.饭后嚼口香糖,保持口气清新。
12.选用刷毛较软的牙刷和磨料细致的牙膏,刷头以适合口腔大小为好,不宜过大。
13.最佳刷牙时间:早、晚刷牙固然重要,但最佳时间是在每次进食后3分钟之内。因为饭后3分钟之内,口腔内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的酸性物质,腐蚀溶解牙釉质。
牙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也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在保护牙齿方面我们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反过来,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也会对牙齿产生一定影响。
1.怀孕期更易得牙病
研究人员调查了140名早产的妇女,发现其中约30人在怀孕期间患上了牙周炎。研究人员认为,患有牙周炎会使孕妇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有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引发早产。而牙菌斑所含的致病菌对胎儿的危害不亚于生殖道感染。
2.情绪激动有害牙龈
如果牙齿有疾患,一定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诱发胃部的疾病。
有研究表明,激动的情绪有害于牙龈的健康,每天生气的人患牙周病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出43%。研究还表明,参与社交活动及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有助于牙龈健康。至少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患牙周疾病的几率,比没有朋友的人低30%。
调查数据显示,患有轻度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的危险比正常孕妇高3倍;患有中、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则要高10倍。
3.情绪紧张发生磨牙
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平时也会有不自觉的“咬紧牙关”的表情。
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曾对80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位无磨牙症的人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而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并不显得重要,心理因素往往占据首要位置。
4.牙齿异常显示牙病
如果牙齿开始遭遇下列情形,则表明它正经历“磨难”:牙齿不能咬,或好像突然咬到硬物;没有蛀牙,但对食物温度特别敏感;平躺或洗澡时常会牙疼。
此外,一些外观变化也能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经常“咬牙切齿”。比如:舌头边缘出现齿痕;下颌骨变大,脸型渐渐变成国字脸;牙齿松动或缝隙增大,等等。这些异常现象,提示你应去医院拜访牙医。
5.喜欢硬食者牙齿好
口腔学者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中牙齿好的、喜欢吃硬食者一般视力较好,而视力差的人牙齿的咬合力量较正常人低。这是因为,牙齿是口腔肌肉活动的感受器,当我们吃较硬的食物时,颌面部的肌肉收缩力加强,通过牙齿传入中枢的冲动信号随之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随意动作的调控能力也有所加强。所以,喜硬食者,其视力、体质等状况都比较好。
6.牙齿反映脑肺状态
牙病的危害往往已超出了牙齿本身,会影响到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研究证实,引起牙周病的牙周细菌感染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等于在口腔内有一个20厘米长的慢性伤口,牙周细菌所产生的酶,能促使体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脏病或中风。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另外,老年人肺炎也与牙病有密切关系。
7.牙病影响社交质量
英国一项调查发现,牙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的社交生活。
曼彻斯特大学牙科学院牙科健康学研究教授伊丽莎白?凯博士表示,在她调查的人群中,10%的人表示,由于牙疼带来的不适,使他们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大约30%的人称咀嚼困难限制了他们吃某些食物;大约有50%以上的人由于牙齿而羞于张口,而牙齿排列不整齐和“四环素牙”就造就了很多不敢笑的“冷美人”,造成了严重的社交障碍。
专家爱心提示:
1.老人保护牙齿应注意补钙
因为脱钙可以加重颌骨及牙槽尖萎缩,使牙槽窝变浅,加上牙龈部分萎缩,导致对牙齿的固定作用减弱,最终牙齿松动、脱落。
2.少喝汽水和运动饮料
因为汽水和运动饮料对人类牙釉质的损害是最严重的,它们比可乐对牙齿的损害还要大11倍。
3.牙齿白不一定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