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死战
近了,更近了。
匈奴骑兵的目光死死盯着前方的城墙缺口,眼中充满嗜血的狂热,脑海中已在畅想着破城后的屠戮。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冲入缺口的那一刻,指挥官金三迅速下令临时搭建木栅栏,并调集亲卫严阵以待。
当匈奴骑兵蜂拥而入,战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突然,“刷”的一声,亲卫举起机弩,锋利的弩箭在雨中闪烁出摄人的寒光。
“射!”
一声令下,弩箭如雨般倾泻,冲入缺口的骑兵像割麦子般接连倒下。
“换!”
士兵们面无表情,犹如冷酷无情的机器,迅速完成装填,再次瞄准。
“再射!”
又是一轮弩箭发射,伴随着一声声惨叫,更多的骑兵和马匹倒在血泊中。经过三轮射击,冲入缺口的骑兵已然全军覆没。然而,敌方步兵却已逼近缺口。
“战!”
亲卫们果断丢下机弩,抽出长剑。
他们正是陈侯军队中的精锐——长剑军。刀光剑影间,他们以狂风般的气势逼退敌人。
伴随着整齐划一的怒吼声,敌军步步后退。在这缺口处,双方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殊死搏斗。
画面转至城墙上,孟宁的压力同样巨大。银枪军已全部投入战斗,坞内的屯田兵和辅兵也悉数上阵,甚至连农户部曲也被武装起来。
杜军需官和糜主簿带着最后的世家大族部曲,作为最后的预备队严阵以待。
孟宁发现敌人越来越多,便迅速集结虎卫,抱团御敌。
孟宁与秦刚守住一边,白胜庆则以巨大的狼牙棒防守另一侧。
狭窄的城墙上,双方士兵陷入激烈的肉搏战。孟宁清楚,此刻绝不能退缩。
他若退,他的小队就会动摇;小队一旦撤退,整条防线都会崩溃。
而此时,坞内的主力正拼命堵住缺口,若敌军从城墙侧面突袭,大部队将陷入极大危机。
“啪塔啪塔!”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原来是金十带着少量骑兵冲上城墙,迅速击杀正在爬城的敌军。孟宁感到士气稍振,立即高声喊道:“援军快来了,大家守住!”
他随即一个紫电闪击,出现在一名什长的背后,迅速一剑刺入其喉咙,并收起了他身上的白色钥匙。
虎卫中又一名什长倒下了,孟宁没有时间伤感,立刻提起武器,继续砍杀敌人。
远处忽然响起“叮叮叮”的鸣金声,攻方立刻撤退。
孟宁没有追击,而是紧盯着城墙缺口,原来长剑军居然战胜了数倍的敌人,生生挡住了敌人。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一条由尸体堆积成的台阶,高达数米。
长剑军站在台阶顶端,不断将尸体推下去,同时手持机弩,随时准备应对下一波攻击。
这场攻城战,匈奴损失惨重。
金十带领骑兵缓缓归来,竟然还进行了追击,且似乎损失不大。
战斗结束后,开始清点战场。
孟宁原本80人的小队,死亡32人,重伤加残废21人,几乎人人带伤。
什长战死4人,伍长战死7人。
最初那批虎卫还能作战的只剩8人,连同后续补充的新兵,也不过13人。
然而,经过这场激战,孟宁麾下20多名士兵新获得了虎卫的称号。
“妈的,选择陈侯的阵营强度这么大,不知道选谢家会不会好些。”
战斗结束后,孟宁站在城墙上,俯视着城外那条由尸体垒成的台阶,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战虽胜,但代价极其惨重。
他的部队从80人锐减到仅剩不到一半,其中还有许多重伤员。
然而,活下来的人,经过这场生死搏杀,已然蜕变成真正的虎卫,成了城墙上最坚实的守护者。
孟宁紧握手中的紫电,心里却不由得泛起一丝疑虑。
他知道,这样的胜利并不能持续太久,尤其是在匈奴人变得更加疯狂的情况下。
虽然他们这次成功守住了城墙,但接下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匈奴骑兵的威胁尚未完全解除,而城墙上的缺口和疲惫的士兵使得整个防线依然脆弱。
金三指挥的长剑军表现卓越,他们不但稳住了缺口,还成功消灭了大部分匈奴骑兵。这给孟宁带来了一丝安慰,也让他意识到,如果没有陈侯的精锐部队,这座城墙恐怕早已失守。
孟宁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对策。
虽说金三和长剑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他清楚,这座坞的防御终究是暂时的。如果匈奴人再次集结,他们能否再一次顶住这样的攻势?
尤其是大雨让弓箭失去了作用,如何应对下一次攻城,成了他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