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博远侯(上) - 黄泉驿站 - 李狗嗨SEAN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黄泉驿站 >

第39章博远侯(上)

黑壮汉子这四个字一说出口,千户大人就如同遭到雷击一般,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甚至就连院子里这群人都乱了,他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仿佛夏老头让黑壮汉子传来的这四个字里藏了什么惊天的秘密。“走!带我去见他!”千户大人愣了片刻,紧接着猛的站起就往外走,路过我和曲非直身边的时候,冲我们俩一指:“带上他们二人。”

于是乎,我们俩又被人架了起来,推推搡搡的往村口走去,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为了“安全起见”,拿来绳子把我和曲非直绑了个结结实实,造型也是跟电视剧上一模一样的五花大绑,让我都有颇有些被押赴刑场的壮烈感。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仔细打量着周围的坊墙,我们这一群人十多个人来回的折腾,动静也都不算小,可这坊间却丝毫看不到有任何灯光透出,也听不见有人走动。唯一证明还有其他人存在的证据,就是那位千户大人偶尔会向某一个方向挥一下手,循着他挥手的方向看去,能模模糊糊的看见一个人影在墙头上晃动一下便消失在了坊间。这让我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了另外的担心,松口气是因为知道这村里不都是死人,还是有活人的,另外的担心则是眼前这情况明显是纪律严明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的,这一村子到底是什么人?这村子里又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没容我想太多,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之前我们所住的院子门前,这里没有坊墙,正对着就是院门。此刻那两个之前看守我们的年轻小伙正垂头丧气老老实实跪在地上,另外有两个人在门口守着,不用多说,这肯定是那黑壮汉子过来臭骂了二人一顿,让他们跪在这反思呢。

前面有人推开院门,我和曲非直随着千户大人和莲姐迈步进院,进到院子里之后,别说那千户大人了,连我和曲非直都吓了一跳,这姓夏的老家伙干嘛呢?

这院子本身并不算小,但此刻的大部分地面都被符咒摆满了,青砖地面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黄色符纸,虽然数量繁多,但每一张都摆的工工整整。抬眼看去,这些符咒在院子中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形状,各个卦象中的笔画都是由符咒组成。而在这个符咒八卦的中间并没有惯常所见的阴阳鱼,而是用七根手臂粗细的牛油大蜡摆出了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夏老头此刻就盘腿坐在八卦图形中间的北斗七星之旁,身前地面上摆着一个香炉,香炉里插着三根正在燃烧着的线香,他两眼微微闭起,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则搭在双膝上,掌心向上指尖相碰,两手间托着他那把破折扇,颇有一番高人姿态。

千户大人这一行人被夏老头的气势所迫,竟然没有一人敢踏入其中,全都挤在刚刚进院那一点地方,大气都不敢出的看的夏老头。

过了有这么五六分钟,夏老头终于停下念诵,转过头来看了看我们,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那位千户大人身上,微微的点了点头:“这些年来,你们辛苦了。”

这一句没头没脑甚至有些无厘头的话,却让那千户大人身子一晃,甚至连声音都有些发颤:“这位老人家,你是怎么~~~请问你现在在做什么?”

夏老头微微一笑,开口念了几句没头没脑的打油诗:“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想要捡狗来砸砖,却被砖头咬了手。”

“这啥玩意?”莲姐刚刚低声的嘟囔一句,立刻就被千户大人狠狠的一眼给瞪了回来,甚至都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我趁机凑前半步对她说道:“莲姐,这个是阴阳诗,内容全是反的。”

“全是反的又是什么意思?”莲姐同样低声问道。

我压低声音给她解释:“诗句里的字面意思都是跟实际内容反着来,这其实就是个隐喻,意思是凡事皆背,阴阳有别。老家伙念这首打油诗的用意,就是说他正在阳间通过这个八卦和七斗来做一些阴间的事情。”

莲姐听我这么一解释,愣了一下,随即反问:“阴间?”但她似乎没有等我回答的意思,问完这句之后便摇了摇头,往前迈了一步,重新回到了千户大人身边。

此时的千户大人已经没了一开始的那种气势,而是对夏老头颇有些崇敬的意思,他双手放在身侧,头颅低垂,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看着夏老头。夏老头虽然席地而坐,但却一脸高深莫测,话音平静无波,跟长者对幼子一般同千户大人一问一答:“你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哪一坊?哪一辈?”

千户大人毕恭毕敬的答道:“赵字坊熊字辈,赵熊飞。现在八坊中的王、吴两坊已经后继无人,只余下我们这六坊了。”

夏老头点点头:“赵千户,我知道你还不够信任我,但你身为千户传承,应该也是通晓阴阳术数之人,你可以研判我这阴阳八卦七星阵,看是否有假。”

赵千户连连摆手:“老人家您过谦了,自从刚才一进门,我便认出了这阵法。都怪我无才无德,让这阵法散落失传,否则~否则~~”说到这里,这位赵千户竟然哽咽起来,仿佛是做了什么亏心的大事。

夏老头笑着摆了摆手:“行了,这事也不能怪你,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这些人能坚持数百年守在这里,其心已经是天地可鉴了。不过老头子还要多说一句,等这阴阳八卦七星阵发挥作用还得有段时间,我们是不是也别都从这院子里呆着了?”

听到这话,赵千户这才终于想起来我和曲非直还给绑着呢,赶紧一边让莲姐给我们俩松绑,一边亲自伸手把夏老头从八卦阵里搀出来,又吩咐人仔细看好这阴阳八卦七星阵,跟莲姐一起把我们师徒三人让到旁边院子的堂屋里里,几个人依次坐好,备好茶水点心,这才又开始正儿八经的解释这些事。

刚一进屋坐好,夏老头就把之前那本地图册拿了出来,指着王家铺子的位置问我和曲非直有没有看出来点什么。我盯着看了好一会,对夏老头摇了摇头,说没看出来。夏老头嘿嘿一笑,伸手拿过一支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把周围几座山头圈了进去,又在另一处地名上点了几下。我看到他这几个动作,眼前才算是豁然开朗!

虽然我们从沈家出来之后绕着盘山公路省道县道的走了那么久,其实从地图上来看就是绕了一个很大的圈,这个王家铺子村就在沈家那个寨子的隔壁。当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隔壁,两个村子之间隔着两山一沟,其中一座山就是沈家“雀占鸠巢、自造祖坟”的那座山。

那座山恰好位于王家铺子的西南方向,如果把那座山和王家铺子圈在一起,再按照陵谱那么一推,就会清楚无误的发现,这王家铺子刚好位于三山环抱之中,中轴线一侧,刚好和那座被占的大墓呈主仆从属的姿态,这也验证了我和曲非直之前所假设的“陵卫”之说。也就是说,王家铺子这群人的的确确是陵卫,一群坚守了几百年的陵卫,而他们所拱卫的,正是那座被沈家先盗后占的大墓。

听到这里,曲非直问夏老头:“师父,咱当初下去那座大墓的时候,根据墙上残留的壁画来判断应该是唐宋时期的大墓啊,可千户这个官名是明朝才有的,这个时间对不上吧?”

夏老头一笑,反问道:“你可知道宋朝和明朝之间相差多少年?”

听到这个问题我愣了一下,唐宋元明清这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宋和明中间差了一个元朝呢,时间跨度应该不会很短吧?曲非直也愣了,看起来这个问题不在他的知识范畴之内。

夏老头见我们俩都没吭声,他把目光投向了赵熊飞,这位千户大人心领神会的微笑作答:“其实宋朝和明朝之间虽然隔着一个元朝,但实际上的间隔时间不足百年。”既然开了口,这位赵千户便索性敞开了话匣子,把他们这一支陵卫队伍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我们。

事情的起源要回溯到南宋末年,当时宋朝朝廷柔弱无力,对外要面对凶残嗜杀的蒙元大军,对内党争不断内耗剧烈,眼看这个横跨三百余年曾经鼎盛一时的朝代就要走向末路了。面对此种情形,有人选择赶赴战场去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有人则对朝廷心灰意冷,选择退隐山林终老一生。当时的一位关姓的饱学鸿儒因为看不惯党争之事,便选择带着一大家子人退隐山林了。等崖山之后,元朝兴立,这位关姓大儒更是隐居不出,专心在家读书做学问,也研究些术数金石之学,他本身又曾经积聚了不少财产,做个不愁衣食的山野村夫倒也是自得其乐。

等到了大儒的孙辈掌管家业的时候,天下再次陷入乱世之中,彼时朱元璋正在和张士诚、方国珍等部纠缠不休,这群刚刚把百姓从大元朝统治下拯救出来的“义军”转手就把天下百姓送进了另外一场浩劫之中。眼见流民越来越多,大儒的孙辈决心不再隐忍山林,而是要出手救人济世。他通过种种的推盘演算,最终决定带领七百私兵出山去力助朱元璋。

大儒孙辈的出山相助对于朱元璋来说堪称久旱逢甘霖,虽不能说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也着实在很多方面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帮助,让朱元璋能全力征战,雄图天下。

几年过后,朱元璋大事已成,面南称帝。而大儒的孙辈也在稳定局势几年后向皇帝提出了退隐之意,他的说辞简单而直接:自己当初出山是不愿看天下大乱、百姓流离,现在天下大定,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年事已高,所以还是想要遵从祖训回到山野之中,如皇帝念及旧情的话,还要烦请陛下在各种军录史册中删除自己的名姓,也好让自己百年之后能从容面对故去的先人。太祖几番力挽未果,又见他心意已决,便遂了他的心意,准其带私兵回山,并在各种典籍中抹去其姓名事迹。在临近动身之时,皇帝还给了他相当高的礼遇和馈赠,并赠“博远侯”印玺一枚,完全是以公侯之礼待之。

博远侯告别太祖离开应天府之后,表面上是一路南下素衣缓行,但实际上派人火速赶往老家,吩咐众人收拾细软抓紧逃离。最后大队人马在南昌汇合,装扮成大明官军一路转进西南,最终消失在十万大山之中。

一开始还有人不明白为何如此急匆匆的全家易容转进,但之后通过飞鸽传书送来的胡惟庸、蓝田等人的死讯,让众人不得不喟叹博远侯的洞察天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