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一些细节 - 宠鱼 - 西瓜班与葡萄班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宠鱼 >

379一些细节

379一些细节

人鱼的传说从古至今都有流传,就连一些正史书籍里都有过相关记载,很多人对此都有兴趣,并没什么奇怪,但正儿八经的将这东西做成课题的却没有几个。

不过国科院却也有一个特别的部门,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这东西毕竟太过玄虚,除了一些史料记载外,也从没人见过,国科院又是做正统研究的,研究方向都是和国家安全以及民生息息相关的课题。因而虽然有这么个小组存在,但其实并没有得到院里的重视,小组成员也是一些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然后又有空余时间的科员以及一些文史方面的专家,平时主要就是查阅文献记录,跟世界各地的人鱼爱好者们交流交流,鉴定一下相关视频的真假。

大家的态度大多都是这个物种或许是存在过的,但因为一些原因灭绝了,然后相貌也跟传说中有很大的出入,并没有那么美艳,毕竟传说里那样妖娆多姿的身形实在很难承受海水带来的压力。

当然人鱼狂热者除外,那些人热爱的并非是这个物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想象。

周瑜他们原本也是这种想法,但就在陆修生日宴前的两个多月的时候,防务部因为任务需要出海演习,途径一片海域的时候,一只护卫舰上的雷达发现了不明生物的靠近,速度特别快,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什么大型鱼类,为了避免待会儿演习起来误伤,于是船员放出了声纳系统驱赶,但没想到那东西竟然并不害怕声波的攻击,反而加快速度的接近了船只。

大家顿时警惕,一般鱼类听到船只的发动机噪音以及驱逐声呐后都会往外围散开,很少有主动围过来的,然而雷达传过来的信号又的的确确是生物而不是攻击性武器。

舰长快速的将情况汇报去了主舰,然而传回来的讯息却又让大家搞到疑惑,因为似乎除了他们这个船只其他船上的雷达并没有检测到异常,包括主舰上也没有。

众人顿时疑惑是不是雷达坏了。

然而雷达上依旧显示不明物体在快速靠近,已经快接近肉眼可察的距离了。这种情况下,大家也只能当有物体攻击来待命。就在主舰发出用一枚小鱼雷试探的命令的时候,雷达上的信号突然就没了。

不过命令已下,那枚鱼类还是按照已经设定好的路径发射了出去。而根据鱼雷上返回来的追踪信号来看,鱼雷并没有碰到目标物体,而是沉入了海底。

就在船上的人觉得松了口气的时候,雷达上的信号突然又出现了,不过这次并非靠近而是远离,没多久信号便再次消失了。

大家都以为也许真是什么大鱼,被鱼雷给吓跑了。之后演习也是正常进行,并没再发现什么异常。

而之后护卫舰也被送去检修,看是否是雷达的识别出了什么问题,最终发现雷达的信号是正常的。至于为何其他雷达并没有监测到信号偏偏这艘接受到了信号,没人能解释。

但此时大家也没有多纠结,毕竟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了解还远远不够,或许海洋里的确有什么特殊的能避开雷达探测的生物存在,但这些是生物学家的事,跟他们演习实在没什么关系,他们也没有兴趣去探究,只需要将这次异常上报即可。

舰队里有位副官,是位声学工程师,也是武器研究方面的专家,但他本人当天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参加演习,得知此事后觉得好奇,便向数据中心拷贝了一份当时的雷达监测数据。

他那时正好在做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图形的研究,便打算用这份数据来做测试。结果就发现通过返回的声音信号翻译出来的图片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生物,整体形态修长,身长约两米,头部宽大,有尾,但鱼鳍的模样甚是奇怪,集中在整个身体的上半部,仿佛开屏的孔雀羽一般。

可是…海洋里有这种生物吗?

副官找了不少海洋生物方面的资料一一对比发现没一个符合。

当然他也考虑了自己的模型可能不健全导致数据的翻译有偏差,但大体形状应该是类似的。

最后他又去请教了海洋学方面的专家,结果也没人说的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当时就想或许还是因为自己的模型建立的不够精确的原因,于是作罢,打算就当作一次数据检测。

结果随手放置的图片被他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儿子拿去了玩涂鸦,小孩儿想象力丰富,涂完了画跑过来跟他说他画了条小美人鱼。

他当时只觉得小孩子的想法很有童趣,但接过来画之后就觉得不可思议。

原先长满鱼鳍的地方被孩子想象成了头发,这么一来,人鱼的形态便呼之欲出。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先入为主的认为了这东西是鱼,但如果这东西并不是鱼呢…

但这种想法太多匪夷所思,他自己也觉得荒诞。

大约过了一个月后,政治部召开例会,各单位都派了代表去参加,副官跟周瑜的座位被安排到一起,闲聊的时候副官就说了这事,周瑜一听,想起来自己院里不就有人做这研究吗,那些古老的书籍都快翻烂了正愁没新鲜的资讯呢,这不正好专业对口了么。

于是便将副官给介绍但那个特殊的研究部门去了。

结果双方一起捣鼓了大半个月,得出了让人兴奋的答案。

海底可能真有人鱼的存在,而且这种生物还能避开雷达的探测!这太不可思议了…

至于那具被挖出来就被保存在仓库里的人鱼骸骨也被重新搬了出来供大家伙儿兴致勃勃的做研究。

当初这具人鱼骨架刚送过来那会儿,着实是让大家伙儿震惊了半天,整个国科院的都跑过来瞻仰过。但其实到最后,除了检测出来确实是生物体的骨架以及具体的年分外并没有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来。

主要还是因为骸骨的鱼尾部分跟人体部分是分开的,加上骸骨常年浸泡在湿润的环境里,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腐朽,很难分辨这种形态是不是人为设计的。

毕竟史料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不是没有,大多用于祭祀或者图腾崇拜。

所以,等大家兴致都过去了之后,这具骸骨便被收进了仓库,直到这次再被搬出来。

同时被翻出来的还有那副山居四季图。

文淼是接到了本院院长的通知给山居四季图做鉴定,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帮秦渐远做鉴定,后来才知道是去地方博物馆,他一度以为是秦渐远将画给捐了,还觉得疑惑怎么捐了个不起眼的地方,等去了才发现是另外一副。

饶是文淼,也犯了糊涂,秦渐远挂在酒店的那幅他也是见过的,虽然无法做详细的检测,但光从形态跟用笔,还是能看出来是李穆的作品的。

然而等到鉴定完毕,文淼发现他手边的这副也是真品,正常来说,作者几乎不会画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所以,如果这幅是真品,那秦渐远的那幅…

不过再琢磨一下,他便又察觉出了其中的不对。

按理说这画都在馆里存放了这么久了,又是李穆的大作,不论是地方还是国博院都应该是非常重视,但他却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听到,还有怎么这会儿才想起来请他来做鉴定?

于是文淼带着疑问问了国博院的领导,结果对方什么也没说,只说让他安心做好鉴定即可。

后来等他从地方院回到国博,院长才跟他说了,当时拿到那幅画的时候地方的院领导就请了人过去鉴定了,而去的那人就是他的父亲,当时鉴定下来也是真品,但他父亲却又在一次酒后跟院长说这画给他的感觉有些奇怪,仿佛是拼凑出来的的一般,然而不论笔触技法还是年代风格又都跟李穆的其他作品如出一撤,但后来当院长再提及此事的时候,他又改口说自己弄错了。

于是这事便存了疑,地方院听说后抱着谨慎的态度,就一直没下鉴定书,但给了这画真品的待遇,不论保存还是修复都做的稳妥细致。

不过这事他从来也没跟文淼提过,而文淼的父亲也已经于三年前去世了。

至于文淼父亲所说的奇怪之处,文淼在第一次看到那幅画的时候并没感觉出来,画作恢宏庞大浑然一体,是难得的珍品。

但经过院长的提醒后再次回看时,文淼便发现了一些细微之处的不同,比如画面的一些连接转换之处略显突兀,用笔也有顿挫,只是因为画面太过庞大,这些细微变化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

所以当初文淼的父亲才说这画仿佛是拼凑出来一般。

文淼回去后翻遍了父亲的遗物,最终在一本日记里找到了些父亲关于山居四季图的记载,文淼的父亲猜测李穆作这副画的目的可能并非让人欣赏,而是想通过画来表达什么含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