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大观·奇闻趣事 - 世界文化1000问 - 文若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世界文化1000问 >

第十章社会大观·奇闻趣事

1.向印加臣服的部落首领为什么会将印加王赏赐的衣物看成是一种莫大的恩宠?在印加时代,入选库斯科贞女宫的贞女必须具有印加王族的血统,她们都是献给太阳神做妻子的。而入选库斯科以外贞女宫的贞女,既有王室血统的女性,也有混血的女性,她们都是国王的妻子或嫔妃。

贞女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织布做衣。库斯科的太阳贞女们所制作的服饰,必须严格控制在王族之内。国王可以将其赐给王族内部的成员,而那些非王室血统的臣民,无论他们作出多么巨大的功绩,也不可能得到这种奖赏。不过,他们有机会得到一种与其类似的奖赏——库斯科以外贞女们缝制的衣服。

尽管贞女们缝制的衣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但在印加人看来,这两种由不同贞女缝制的衣服之间有着“质”的差别。因此,印加王在对库斯科以外贞女们缝制的衣服的处置上也相对比较随意,既可以将其赐给王室内部的成员,也可以将其赐给非王室血统的臣民。这种赏赐看起来平淡无奇,而实际的意义却非同小可。试想,印加王把自己的妻子、嫔妃们所缝制的衣服馈赠他人,岂不是象征着对此人有着一种格外的恩宠?所以,那些有幸得到这项恩赐的人,也将这种赏赐视为莫大的荣幸。

也正因为如此,在印加征服史中,经常提到印加王把衣服赏赐给刚刚臣服的部落首领。正所谓“礼轻情意重”。比起贵重的金银珠宝来,一件价值有限的衣服此时无疑是最为合适的礼物。它暗中向投诚的首领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是对手,而是一家人了。

2.古印度人会因为长相丑陋被判死刑吗?

据古希腊人记载,古印度人对人的相貌非常重视,据说印度河上游的卡泰奥伊人就选择相貌最好的人当国王。在那里还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规定,婴儿满两个月后要由公众裁判,以断定他的相貌是否符合法律的标准,并由此来决定其是否应该继续活下去。如果这个孩子被公认为丑陋,法官就会判其死刑。

古印度人爱美主要体现在衣装打扮上。很多古印度人穿一种由棉布做成的、长度至膝的紧身衣,肩上还披着一块布。某些讲究的印度人夏天还会打遮阳伞,穿时髦的白色皮拖鞋。一些贵族姑娘穿着用亚麻布或黄色、红色丝织品做成的华丽服装,佩戴有铃铛的脚镯。贵妇们佩戴镶有宝石的项链,此外,手镯、发卡、耳环、金星等也都是贵妇们重要的首饰。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白遮百丑”。古印度人也崇尚美白。据考证,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铅粉。后来,这种化妆品的配方传到了中国、希腊和罗马等地,受到当地妇女的欢迎。

在古印度,不仅女子化妆,一些大城市的男子也化妆。他们每天沐浴以后,都要在身体上敷一层香油,在衣服上洒一些香料。他们的眼睛用药膏点染,嘴唇用颜色染红,再涂上薄薄的一层蜡以防止褪色。他们还把胡须染成很多种颜色,比如白色、黑色、红色、紫色或草绿色,等等。

3.古印度人为什么认为人身上最神圣的部位是口?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次大陆时,以“瓦尔纳”(即品质、种、颜色)为标准,以区别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和黑皮肤的土著人,他们自命为高贵者,将土著人称为“达萨”(即奴隶)或“首陀罗”。后来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祭司演变成婆罗门,掌握神权;包括国王以下的武士阶层成了刹帝利,掌握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吠舍,他们须向国家缴纳赋税;而被征服的土著民族部落,被列为首陀罗,地位最为卑贱。种姓是世袭的,代代相传。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阶级还制定了很多法律,确立了各个种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并对各种性的职业、饮食、婚姻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中最著名的是《摩奴法典》。

此外,统治阶级还堂而皇之地编造一出神话,来说明种姓制度的天经地义。在著名的史诗《梨俱吠陀》中讲道,婆罗门是从梵天的口里出生的;刹帝利是从他的双臂出生的;吠舍是从他的双腿出生的;首陀罗是从他的两脚出生的。由于出生的部位不同,所以四个瓦尔纳的地位有尊卑之别。在一个人的身上,最洁净,神圣的部位是口,它是食物的入口,同时也是赞歌的出口,因此生于神口的婆罗门也是至高无上的。而生于臂的刹帝利位置比婆罗门低,属于第二种姓。生于腿的吠舍必须终身辛勤劳作,以养活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第三种姓。至于首陀罗,由于生于肮脏的脚,因而是最不干净、最为低下的,应恭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务,是第四种姓。

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印度独立以后,虽然规定不允许种姓歧视,但是由于几千年来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种姓歧视至今仍未消除,给印度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知识链接

《摩奴法典》

古代印度的法律经典名目繁多,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最重要的一部是婆罗门教的《摩奴法典》。该法典共12章,其核心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它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规定了各种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地位,并制定了违反种姓制度的刑罚,同时以“来世”的虚幻描述来麻醉下层种姓。因此,《摩奴法典》作为维护高等种姓利益的剥削工具,其发挥的作用是纯粹的法典所无法相比的。这部法典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繁杂,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影响远及缅甸、泰国、爪哇和巴厘岛等地,甚至某些地区今天仍在使用这部法典。

4.为什么会有专收蠢人的“蠢人大学”?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有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蠢人大学”,该校专门招收那些低智商的学生。该校以比利时12世纪时一位傻乎乎的神父的名字命名,名为圣尚戴拉克大学。

至于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该校的负责人表示:“只有高智商的人才能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智商低的人也有上大学的权利。正因为智商低,他们才更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来弥补先天智商的不足。而且如果他们也能得到一张大学文凭,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又能为他们寻找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自建立以来,这所学校已经培训了近千名毕业生。学生所修学科有以下一些:

观鸟科——主要教学生如何观赏乌克兰卡一种会唱歌的鸟。

捉家禽科——主要教学生捕捉鸡、鸭、鹅、鸽子等禽类的技巧。

踩单车科——据说这是最受该校学生欢迎的一科。

笔友科——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笔友。

骆驼管理科——主要教学生如何管理生长在沙漠中的骆驼。

稻草人科——之所以设立本科,是因为北欧地区的麦田里,极需要稻草人。

模特儿科——据称,如何在艺术家面前裸体站上数小时,也是一种技术活儿。

除了上述的一些学科外,圣尚戴拉克大学还提供很多诸如如何过马路等其他学科。

在圣尚戴拉克大学读书的大学生,也像普通的大学生一样,需要读满4年,经过考核及格后才能准予毕业,并获得毕业文凭。该校负责人表示,圣尚戴拉克大学所聘请的教职员工,都是在他所教的学科方面有专长的。

知识链接

欧洲大学的起源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化教育极为落后。平民百姓几乎都是文盲,骑士不识字的居多,就连大臣贵族们也都非常无知。政府公告、外交文书等都使用拉丁文写作,而这种文字在当时只有少数宗教界人士才能掌握。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欧洲出现了一些大学校,这些学校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欧洲大学。公元12—14世纪,欧洲一些最古老的大学开始创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伦纳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西班牙的萨拉曼加大学等。到15世纪末,欧洲大学已经超过40所。

5.“斯拉夫”本义为“奴隶”,可为什么俄罗斯人却视其为光荣?

斯拉夫人是东欧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属印欧语系。据考证,斯拉夫人在史前时期生活在亚洲西北部草原地带,后来,逐步迁移到波罗的海南部地区,与日耳曼民族毗邻而居。自公元1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与南方的古罗马帝国交往。最初是日耳曼人充当古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后来,他们又将自己俘获的大批斯拉夫人卖给罗马人做奴隶。久而久之,“斯拉夫”(奴隶)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欧洲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斯拉夫民族包括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保加利亚人)几个支系。

尽管在西方拉丁语中,“斯拉夫”这个称谓带有侮辱、轻蔑的意味,但在斯拉夫语言里“斯拉夫”一词却是“光荣”“荣誉”的意思。正因为俄罗斯人将“斯拉夫”一词视为光荣,所以很多俄罗斯男人名字中都有“斯拉夫”。

6.英国贵妇饮茶之后为什么要喝白兰地“解毒”?

据说,18世纪的一天,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座皇宫里,愁眉苦脸的瑞典国王坐在龙椅上发呆。一位大臣前来禀报说:从遥远的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在宫外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有人担心喝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为了验证这种东西是否真的有毒,国王叫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了皇宫,命令他们:“你们俩一个每天喝咖啡,一个每天饮茶,就可以免去死罪。”60年后,兄弟二人中喝咖啡者因病去世,又过了10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

这是西方关于茶叶最富喜剧色彩的故事之一。事实上,茶叶进入西方世界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欧洲人疑为有毒之物。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王室进贡一批茶叶,追求时髦的贵妇们既忍不住仿照王室试饮,又担心茶叶有毒,于是饮茶之后一定要喝白兰地“解毒”。

大量的证据证明,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种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最迟在汉朝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但直到16世纪它才为西方人所知。1559年,一位威尼斯商人在他出版的《航海记》中首次提到了茶叶。1606年,茶叶首次进入欧洲。

从18世纪开始,茶叶逐渐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国船只从广州运回3000担茶叶,价值约占船上所有货物总价值的80%。18世纪20年代后,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的项目。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只有茶叶始终在中西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茶叶为西方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一位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坦言:“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历史学家普里查德甚至宣称:“茶叶是上帝,其他商品在茶叶面前都一文不值。”

7.导致中世纪瘟疫流行的罪魁祸首是星宿还是垃圾?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街道狭窄,坑洼不平,没有铺路石,空气浑浊,而且常年处于阴暗之中。大多数街区没有公共厕所,人们随地大小便,到处都是人畜的粪便和尘土混成的烂泥浆。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下水道经常堵塞,污水长期滞留,一旦遇到雨天,平时繁华的街道都变成了满是腐臭垃圾的臭水坑,交通也常常因此出现中断。在法国巴黎,下水道都通往塞纳河,而塞纳河同时又是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中世纪,各种可怕的传染病在整个欧洲疯狂肆虐。1346—1353年,黑死病造成了几百万欧洲人死亡。1580年,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被传染病夺去了生命。当时医院人满为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市郊的蒙马特高地和圣马尔索建起了接待病人的帐篷。经过调查研究人们认识到,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与城市里排水系统不通畅,以及垃圾处理不当有一定的关系。一些有见识的医生认为,携带着腐烂气体的海风的侵袭导致了鼠疫的大面积蔓延。同时,垃圾所产生的恶臭气体,也是爆发黑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当时城市权力机构曾下令清除“产生和传播有害气体的污泥和垃圾”。路易十四曾经颁布敕令“禁止饮用水质有问题的河水”。然而,很少有人遵守这一规定,依然我行我素。因为当时的舆论认为,城市里堆满垃圾比较吉祥,而星宿的影响才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的罪魁祸首。比如,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德·库塞尔的医生宣称火星、土星和木星连成一线导致了瘟疫的传播。而另一位名叫克洛德·法布里的医生则进一步分析道:“还必须考虑到天空中尾巴向东的炽热的彗星的影响。”显然,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

知识链接

黑死病给欧洲造成的严重影响

对于欧洲人来说,14世纪中叶是一个极为悲惨而又恐怖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黑死病引起了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巨大变化,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沉重的打击,一些少数种族受到一波又一波的迫害。当时很多欧洲人认为流动的犹太人是瘟疫的传播者。于是,各地都出现了残害犹太人的情况。在美因茨,有1.2万犹太人被活活烧死,而在斯特拉斯堡,也有1.6万犹太人被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