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国富论》(27)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
第一节论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性重商主义提倡对任何产生贸易逆差的进口商品进行特殊限制,其根源来自私人利益关系和垄断精神。但现在要探讨的内容却源于国民的偏见和敌意。即使对重商主义来说,这也是不合理的。
先举个例子。英国和法国之间是自由通商的,而且贸易差额有利于法国。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差额的存在,就认为这样的贸易对英国不利,更不能断言,这种不利的贸易会加大全部贸易的差额。
当一个国家拥有比其他国家都更价廉物美的产品时,那么,实在看不出其他国家有什么必要不愿意从这个国家进口。这是一种对双方都存在好处的贸易。图为14世纪葡萄牙出产的陶碗,碗上的航船图案象征着此时刚刚兴起的探险风潮。
如果法国的葡萄酒和麻布比其他国家都价廉物美,那么,英国就没有必要再向其他国家进口这些商品。尽管进口法国商品的价值会因此增长,即使进口的法国商品完全在英国消费,相对便宜得多的价格也会使每年进口商品的总价值按照便宜的比例而减少。
如果将进口的法国商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也许会换来同等价值的货物,甚至更高的利润。荷兰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把法国商品输送欧洲其他国家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人饮用的法国葡萄酒中的一部分就秘密地来自荷兰。如果英、法之间自由贸易,或进口时对法国商品课税,而出口时取消关税,那么英国就会像荷兰一样在贸易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是,由于缺乏明确标准,因此,无法判定两国间的这种贸易差额究竟对谁更有利。然而国民的意志很容易被少数商人私利所左右而产生偏见和敌意,以至于人们只使用两个标准:关税账簿和汇率情况。不过由于两者所反应的情况大部分不准确,所以,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它们的信任。
因为输出货币既危险又麻烦,还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所以代汇者要求贴水,汇兑者则需付贴水。如果英法之间的汇兑价格相当,则说明双方的债务已经理清了,反之,如果购买法国的汇票还要在英国贴水时,则说明,伦敦还欠着巴黎的债务。据说,这两个都市之间的债务状况受彼此间的商务往来支配。但当两者间的债权债务不能互相抵消时,债务大于债权的一方面必然要输出货币。
不同地区间债权债务的关系受彼此输入输出的支配,因此,汇兑的一般情况,不仅能反应两地间债务债权的一般状态,也能显示出输出与输入的一般情况。
汇兑的一般情况可充分表示两地间债务与债权的一般状态,但债务债权的一般状态即使呈现出对一个地方有利,也未必就说明贸易差额也对它有利。图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内汇票。
但是汇兑的一般情况无法判断在债权债务的一般状态有利于一个地区的条件下,贸易差额是否也对它有利。两个地区间的债务关系,不仅取决于互相的商务状况,也常常会受到与其他地区贸易往来的影响。就像英国购买了法国、德国、荷兰三个国家的商品,如果以荷兰汇票支付货款,那么英国和荷兰间的债务关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英国与另外两个国家还有贸易关系,这种关系常常会对英荷间的贸易关系产生支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英国对荷兰贸易顺差,英国也可能每年会向荷兰输送货币。
此外,真实的汇兑情况,与估计的汇兑情况在现实情况下往往会有极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决不能用汇兑的一般情况来判断债务债权的一般情况。
假设英国和法国造币厂的标准相同。如果你在英国支付一笔货币的汇票在法国兑付后,所得的法国货币中纯银的含量与英国货币的含银量恰好相等,那么你就会被认为付了贴水,并且汇兑对英国不利。但如果你支付的少于兑付所得到的,那么你就得到了贴水,汇兑就对英国有利。
但是,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
首先,因为各个国家货币的制造标准,以及其磨损程度和削减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的通用铸币的相对价值是由其实际含有的纯银量来决定的,而非应该含有纯银的数量。在威廉王时代改铸银币前,按照各自造币厂的标准,用通常的方法计算英国与荷兰之间的汇兑,英国要贴水25%。然而,占了便宜的却是英国人。根据朗迪斯调查研究,英国当时通用铸币的价值,低于其标准价值25%。所以,按照通常方法计算,表面上不利的英国却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英国人用少量的纯银换来了较大量的纯银。同样的不幸也属于法国。在英国金币改铸之前,法国的铸币更不易磨损,也比英国的铸币更接近标准2%或3%的程度。如果汇兑不利于英国,但额度未超过2%或3%,那么实际的汇兑是对英国有利的。自英国金币改铸以来,法国就一直遭受汇兑损失。
货币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会对哪一方有利?原则上在英国支付汇票,其汇兑过程就对英国不利。但因为各个国家货币内实际含有金银的不同,英国反而在先后几次汇出货币时占了便宜。这种情况就像是一根经济圈中的平衡木,大体来说总是较重的一端沉下去,但在对手有时会以诡诈的手段赢得比赛。
其次,铸币费用通常由政府支付。在某些国家,如果私造铸币的话,个人还要给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在法国,铸币须扣除8%的税,这样不仅支付了造币费用,还可以给政府提供小额收入。铸币的价值还会因此增加。在英国这却是免费的,造币厂不会因此而缺斤短两。但也因此,铸币的价值绝不可能大大超过其内含的银的价值。这样一来,含银量的差别,使相同数额法国货币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英国的货币。因此,同样数额的英国货币就无法买到同样数额的法国汇票。如果用于支付法国汇票的英国货币的数量,与法国铸币的费用相当,那么两国间的汇兑就是平兑。在债务债权相互抵消的同时,计算汇兑对法国有利。但如果英国用低于上述数额的货币支付了法国的汇票,虽然计算汇兑方法对法国有利,但实际有利的却是英国。
铸币的含银量在经济市场中是一根作用微妙的杠杆。这种银币曾是迦太基古国用于给军队发放粮饷的,币面上有迦太基的徽章—一只带翅膀的马。
另外一个因素需要被考虑到。有些地方使用当地的通用货币,但在另一些地方,如阿姆斯特丹、汉堡、威尼斯等地,他们却使用银行货币兑付外国汇票。所谓银行货币,总是比同一名义金额的通用货币有更大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被称为银行扣头。在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扣头一般是5%。那么,假设两个国家的货币都接近各自造币厂的标准,但一个国家以通用货币兑付外国汇票,而另外一个则以银行货币兑付。那么,即使真实汇兑对使用通用货币的国家有利,但计算汇兑仍可能对使用银行货币的国家有利。前面说过,计算汇兑对货币质量较优的国家有利,但真实汇兑却有利于货币质量较劣的国家。英国进行金币改铸之前,伦敦同阿姆斯特丹、汉堡、威尼斯等一些用银行货币汇兑的地区计算汇兑是对自身不利的,但并不能因此判断真实汇兑也对英国不利。而在那些使用货币兑付汇票的地方,计算汇兑大多对英国有利的,真实汇兑也很可能一样有利于英国。
使用银行货币兑付将会又产生另外一种效果。通常来说,银行货币比同类的通用货币有更大价值。在计算汇兑可能对使用银行货币的国家有利的情况下,真实汇兑却可能是对使用通用货币的国家有利的。
第二节论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殊限制的不合理性
根据重商主义的原理,对于产生贸易逆差的那些进口商品,不必加以特殊限制。而贸易差额宗旨认为,贸易平衡的双方均无得失。如果出现偏倚,则说明贸易对一方不利,偏倚越大,得失也越大。这两种设想都是错误的,因而,作为限制和其他商业条例根据的贸易差额宗旨也是荒谬的。贸易差额宗旨虽然可以保障本国利益,但由其建立的贸易对设立国通常是不利的。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使双方都获利。
所谓有利或得利,本文的意思,不是金银量的增加,而是一个国家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交换价值的增加,或是一国居民年收入的增加。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所得的利益都差不多,但两地自由贸易,却为双方的剩余产品提供了一个交换的市场。一方为剩余产品投入的资本,包括居民的收入和生计,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另一方得到补偿。在贸易相等的前提下,两国在贸易上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几乎一样,两国居民由此得到的收入和生计也差不多一样。彼此互相提供的这些收入和生计与贸易往来的大小成比例。
实行贸易差额的原则处理国际间的贸易,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障本国利益,但这种保障并不能总是保持稳定。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使双方都获利,也就是使双方的总年产物或居民年收入增加。画家以其细腻的观察视角,展示了最初在新大陆定居的农民们清苦但却宁静的生活。
国家间还有另外一种贸易情况:即一方出口的全是国产商品,而另一方则全部为外国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贸易平衡虽然都会让双方获利,但获利的程度不同—往往出口国产商品的国家获利最大。
在现实中,政府及一国商人会想方设法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同时,由于他国的强大会威胁到本国安全,所以凡是政府认为会对本国不利的贸易逆差的商品,都被禁止或课以超常重税。尽管如此,细密华丽的波斯地毯还是在欧洲市场上大受欢迎。
不过,作为贸易交换的商品,其构成并不会那么单纯,国产商品与外国商品都会同时存在,但获利最大的总是国产商品占交换商品最大部分的国家。
自由贸易中偶然的不平等总会使损失的一方产生嫉妒心理。商人们无止境的贪欲与垄断精神,有时会比中世纪君主反复无常的野心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图为中世纪战争中曾发挥极大作用的马穆鲁克雇佣兵,4个手持长矛的勇士在竞技场内进行操练。
然而,在贸易中,各国的心理都存在着问题。他们妒嫉他国的繁荣,认为对方的繁荣是建立在自己利益受到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每个国家都想通过获得更大的利益来迫使其他国家变得更穷。这样,原本团结友谊的国际贸易,成为不和与仇恨的最大根源。这种由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在本世纪及以前的世纪里,王公大臣们反复无常的野心对欧洲和平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大。但是,统治者的暴力和不公可能无法阻止,但商人和制造业者们既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人间的统治者,他们卑鄙的贪欲、垄断的精神,也许无法得到改正,但是要防止他们扰乱别人的安宁,却是极其容易的。
在任何国家里,人民大众总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商品。这点毫无疑问。但商人和制造业者却正好与此相反,他们的诡计常常混淆了人们的常识。发明和传播垄断精神的人并不傻—他们就是要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很像同业联盟内自由人只允许居民雇用自己而阻止他人一样。因此,在欧洲大多数国家里,几乎所有的进口商品,包括那些被认为能产生对本国不利的贸易逆差的商品,都被禁止或课以超常重税。这种情况在民族仇恨异常激烈的国家里,尤其典型。
在战争中和政治上,他国的财富会对本国构成威胁,因为在战争时期,强大的财富可使敌国能够维持比本国更强大的海陆军。但在和平时期的贸易中,这种财富不仅能为本国交换来更大的价值,还可以为国产商品和再出口的外国商品提供更好的市场。就像富人是穷人更好的顾客一样,邻近的富国也是如此。
经由在欧洲贸易最自由的荷兰的发展似乎可以说明重商主义者的错误。实行开放自由贸易的地区,不仅不会因此而灭亡,反而将因此而致富。荷兰国民的财富几乎全部来自于对外贸易,其中甚至包括大部分国民必需的生活资料。
在欧洲各商业国里,持上述观点的学者们常常预言:不利的贸易差额将使国家濒于灭亡。由此产生的激动和焦虑,使政府作着试图改变贸易差额对本国有利而对他国无利的努力,结果却发现,并没有哪个国家因上述原因而变得贫穷。事实证明,重商主义者的预料是错误的。实行开放自由贸易的地区,不但没有因此而灭亡,反而因此而致富。荷兰国民财富就全部来自对外贸易,而且大部分必要生活资料也来自对外贸易。但荷兰离所谓自由港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说,现在的欧洲,可称为自由港的都市虽有几个,但可称为自由港的国家还没有。
还有另一种差额和贸易差额极不相同,这就是年生产与年消费的差额。这一差额的有利或不利,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盛衰。当差额有利时,即年生产的交换价值超过年消费的交换价值,社会的资本必然会因此而积累。社会资本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年生产物。相反,如果差额不利,社会的资本必然会因此而减少,其年产物的交换价值也因此减退。
年生产与年消费的差额有利或不利,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盛衰。当年生产的交换价值超过年消费的交换价值时,社会的资本会因此而积累,相反则因此而减少。图为奥地利玛丽亚·特蕾莎女皇在维也纳美泉宫举行盛大音乐会的情景,美泉宫以富丽华贵而著称,所耗资产极多。
但生产与消费的差额与贸易差额完全不相同。即使没有对外贸易,不与世界往来,一个国家也会发生这种差额。另外,在财富、人口与改良都在逐渐增进或在逐渐减退的全球,也可以发生这种差额。
不过,贸易差额与生产消费的差额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在一个贸易差额不利的国家里,生产与消费的差额仍可有利。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许长期以来,这个国家进口的价值都大于出口的价值;在这期间内流入的金银,全部立即输出;流通铸币逐渐减少而以各种纸币替代铸币;对各主要通商国家所负的债务,也在逐渐增加。同时,它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仍可在这期间按照比以前大得多的比例增加起来。这是它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