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吴用外出打工
吴一途的小时候跟别人家的小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收获了更多的长辈的关爱。那样满满的关爱一直持续到了他小学毕业,进入初中以后。
在他四岁的时候,由于他爸妈防御工作的疏忽,他的妈妈不知不觉中又怀上孩子,她舍不得打掉肚子里面的孩子,于是冒着被罚款的危险,愣是把孩子给生了下来,是个女孩。
这时,家族里面最有文化的高祖已经走了。曾祖的身子骨是每况愈下,只能躺在床上苟延残喘。于是,吴用想起了他的父亲,也就是吴一途的爷爷。
没想到吴一途的爷爷对于取名字这么费脑子的事情讳莫如深,甩下一句话:
“自己的孩子自己取,我哪有那么多的功夫给你想名字。”
吴用被他老爹劈头盖脸的一句话骂的如蔫了的茄子一般,看来,只能自己来取了。
任菊知道后,反而暗自庆幸,跟吴用提议要她自己来取。吴用跟他老爸一样,也对动脑子这个东西很反感。任菊就给那个新生的女儿取名为吴一婷。
吴用家因为违反计划生育,计生局得知后,要对他家进行处罚,但考虑的其中有医院方面的疏忽,所以只罚了一半的罚金。这样,吴家仅剩的一点积蓄已经花光,而且还欠下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债。
吴用本来只是一个农人,以种地为营生,但是随着周边的发展规划,本来就很少的农耕地是越来越少,而且夏季的台风和引发的洪水,冬季的冰霜,都给庄稼的收成带来非常多的不确定性。
这时已经施行自由经济,村里很多青壮年人,开始去全国各地闯荡,其中以经商的最多,打工的次之。村里人的思想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开阔,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李家长李家短的了。而是谈论这个南下广州深圳发了大财,那个北上东北哈尔滨日进斗金,另一个西闯关东,在做批发生意。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国各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到那些人从外地回来意气风发自命不凡的样子,让吴用心痒痒,他和任菊商量,决定出去打工。没想到他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任菊的支持。由于两个孩子都还小,特别是小女儿一婷才一岁,于是任菊暂且在家里带孩子。等到吴用在外面找到门路了,再计划任菊以及两个孩子的问题。
任菊觉得吴用和她一样,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不适合去做生意经商,最好找一份打工的工作,那样可以降低被骗的风险。其实吴用也是这么想的,他这个人除了身子骨比较结实,动脑袋骗人吹牛皮的事情,他一个也做不出来。
他早就看准了造路打石头挑石头的苦工,恰好这个包工头是自己村里的人,还是吴用小时候的玩伴。有这么一层关系,任菊也就放心地让他跟着去干了。
吴用走后,家里面只剩下任菊和一双儿女,任菊是个瘦弱的女子,瘦弱的一阵八级大风就能把她吹倒。吴用走的时候,并没有给任菊留下多少钱,她也不能去向公公婆婆伸手要钱。
可是一双儿女就是两张口呀,她不得不去想办法赚钱。她重操旧业,织帽子。织一顶帽子,如果没有瑕疵的话,按照织成帽子的篾子粗细,分成四元到十二元不等。好在大家都是熟人,如果没有大的问题,头头也很少扣钱。
除了织帽子,任菊还会借来竹网,竹网是由一张长竹竿和一杆底的一张网构成,拿着这种网,就能去河里面打螺丝了。那样,把螺丝剪掉尾巴,就能卖钱。大多数的时候,任菊是去给那些批发螺丝的人剪尾巴赚钱的,大概能赚四五毛一斤的样子。
任菊还养了更多的鸡,母鸡可以用来卖鸡蛋,由于是土鸡,大概能卖五六毛一只鸡蛋,还有五六只的公鸡,任菊是这样想的,一只用来过年等吴用回家,当做年夜饭来吃,其余的全部卖掉。
由于母鸡公鸡生蛋长大都需要吃不少的东西,有时候任菊忘了喂食,它们造反了,跳出鸡笼,跑到村里别人家的菜园,吃菜吃草,这引起村里人很大不满。所以,养鸡不但赚不了钱,反而被别人指着脖子骂。
吴一途和吴一婷兄妹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任菊常常心疼她的一双儿女,尤其是一婷,一生下来就没有好好吃顿饭,**没了,没钱买奶粉,就给她喂稀粥。
兄妹俩的个子也不见长,比村里同龄的伙伴要矮半截。任菊想往稀粥里面加鸡蛋也舍不得,那可是五六毛的钱呀。
由于兄妹俩从来没有吃过鸡蛋,他们直到初中之前都不知道鸡蛋居然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他们只知道,这种椭圆形的拳头大的东西能卖钱,还能够在母鸡的孵化下,跳出一只萌萌茸茸的小鸡,至于它们被煮熟后能成为一种营养美味的食物,他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花五六毛钱去买,也许,他们是买过去孵小鸡的吧。
好在吴一途和吴一婷兄妹俩在这么残酷的境况下,有惊无险地长大了,虽然说个子小了一点,但是说话走路都和正常人无异,而且还比很多同伴要更加聪明。
每到过年,吴用就会和村里人一起回家,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看到一双儿女长的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聪明懂事,他心里不知道有多么激动。
这一切都亏了任菊,他一年到头也没有给任菊多少钱,但是,任菊硬是凭着她一人之力,居然把一双儿女养大了。
吴一途的记忆深处大概还留存和他爸少时相处的记忆,所以见到吴用回家,他并没有排斥的感觉。
但是女儿吴一婷就不一样了,她一看到长满胡子的吴用,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每次吴用张手要去拥抱她,她就会吓得逃跑,有时逃到吴一途的背后,有时逃到任菊的背后,有时逃到门和锅灶的背后。
吴用一年到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一家三口团聚,最伤感的事情就是,刚刚女儿对他不感生疏,却马上要出门,一年后,一婷又会忘记他害怕他躲着他了。
每年过年回家,吴用的行李包裹里总会有甜的酸的各种水果味的糖果,有的是软糖有的是硬糖。这些糖果就是他征服女儿吴一婷的最有效的武器。
任菊有时候不同意,说小孩子吃糖对牙齿不好,但是吴用只要女儿开心,他就会包容她,说:“一年难得吃一次糖果, 没什么大不了的。”
每年过年,吴用就会问起吴一途的学习成绩,不管吴一途考的好差,吴用总是往好里面说,刚开始,吴一途的语文考了六十五分,数学五十岁多分,吴用就说,语文很好,考及格了,数学还得努力。
过后一年,吴一途语文考了六十,数学六十多分,吴用就说,数学比去年进步了很多。就是在这种包容到近乎纵容的情况下,吴一途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考个更好的成绩,给他爸爸看,他爸爸就会满意的。
吴一途的学业是一年比一年好,每年大概都会进步五到十分,到了五年级六年级的时候,他语文数学都能考到八十五分上下了。
吴一途进入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三十名。
但是吴一婷的学习成绩就没有那么大的进步了,她的成绩非常稳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一直都是六十多分,数学一直都是不及格。但是,吴用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等到吴一途进入初中后,他的两个堂叔也娶媳妇了。由于任菊养的十五六只鸡经常从鸡窝里跳出来,跳到堂叔家的菜园子里面吃菜,那些绿油油的青菜和葱以及一些豆苗,对于那些鸡似乎有无穷的吸引力,再高的篱笆对它们来说,都是形同虚设,所以,两个堂叔家的人,经常责骂任菊。
这就造成了任菊和他们之间的间隙,是越来越深,有时居然还吵起嘴来,就差动手打架了。
在吴一途六岁的时候,他的曾祖母走了,在吴一途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曾祖父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