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千零八年--二千零一十一年在形神分离中渡过了我的大学 - 神经症的自我疗愈纪实 - 朗清峰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4、二千零八年--二千零一十一年在形神分离中渡过了我的大学

回顾大学时光,既有青春朦胧的新鲜美好,也还是有着很多的遗憾。在我的观念中,我没能客观理性认识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一直认为自己应该时时刻刻都能有一种很完美的状态,比如像初中时代一样,学习专注认真成绩优异;像高中时代一样,同学关系密切并且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喜爱;认为自己聪明而有天分,学知识可以过目不忘,不需要刻意练习;朦朦胧胧的思想,始终没能找到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

学习上,我基本没有学进去。满脑子的幻想,加上理论课程讲授的实在不够生动,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很崇拜当时成绩能考高分,拿到奖学金的同学,我当时总是没有理解,这么文科而主观的知识内容,是怎么考出高分的。现在来看,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思飘渺不定,没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罢了。想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却时常学不进去,学不进去又会自责内疚,然后更加学不进去。散步逛街都会不安心,觉得浪费时间,只有坐在自习室,心里才算踏实。没有学进去,并不是我把时间用到了娱乐上,我是真的既没有学好,也没有玩好。因为,我的很多精力被神经症的症状消耗掉了,一直处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理冲突中,认为自己应该各方面都要很完美,但是现实中却不知该从何下手,这种自我冲突的症状始终没能够得到缓解。其实,学就专心学,玩就尽情玩,玩进行也能促进专心学,这样学的也开心,玩的也会开心,而我却没能平衡好,一直处于一种混沌中,自己当然也不怎么开心,几乎也没什么喜悦感。我想像英语好的同学一样,将来能进外企,也去报了中级商务英语的考试,可是当天连考都没有去。想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可是始终也没能找到。每天晚上寝室的其它3个人就爱打电脑游戏,我很反感,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加上抵触的情绪更进一步加重了焦虑程度,更是不能睡好,经常白天精神状态不好。当时记得学生会还要一个组织叫做“心理阳光工作室”,部长还是我同专业的同学,也没有见到有配备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老师。还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办公室”的学生会组织,以及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青训营”。我当时并没有发现,自己应该向这样的组织靠拢寻求解决心理困惑的帮助,所以也就这样错过了。

大学期间,感觉第一次被打击是竞选班长,这令我至今不能释怀。我明明是民选票数第一的候选人,班主任却指定了另一名同学做班长。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不是那么理想。那个同学并不具备做班长的潜质,缺乏牺牲精神与团结能力,班上的同学关系很散。到了大二,虽然换了一个性格豪爽的河南同学,可是已经覆水难收了。大一大家初来乍到,是最容易形成凝聚力的时候,大二就已经开始各有各的心思和打算了。当然,学生工作我也没闲着,大一我加入了学生会学术科技部做干事,大二要留我做副部长,可以我觉得秘书处才是中枢,所以竞聘到了学院党建秘书处,大三成为了学院党建工作委员会主任,分管5个部门,16个专业的党支部,属于学生会主席级别。在这个组织里,我才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现在看来,我的大学时代,2个收获,一个是211院校的背书,另一个是遇到我的爱人,毕业工作两年后组建了家庭。我现在知道了当初理论知识的价值,多么想回到大学课堂上,多想再学扎实一些,更好的学以致用,可是却没有机会了。也知道了,当初我不该陷入那种“我在观察正在观察这个世界的自我”的状态,而是应当就从手边的小事做起,一茶一饭,一点一滴的去追求现实的成长。如果当时我就树立了要好好学习人力资源,同时学习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的职业生涯目标,那今天的我一定会发展的更好。当然,已经过去了的事情,虽然并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如果放不下,还会让自己受到持续的伤害,损耗自己宝贵的精力。工作以后,有一次培训中听一位心理学教授的讲课时,我知道了“羞愧”和“内疚”的情绪是对身体本身伤害最大的。我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这些事情,而是因为我在意这些事情,不在意的人,无论怎么在过,也总是容易让自己开心。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开心的事情,过去做得不够好的事情,体验过便是了,或许那些事本来就是为了给我糟糕体验的,如果这一生中,没有了糟糕的体验感,那有怎么会有喜悦感呢,毕竟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