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省亲别院建好之后,除了公中那些动不得的祖产,不单贾府内囊耗尽,就是王夫人这些年攒下来的私房也所剩无几。
顾不得心疼,贾政立刻上奏,请贵妃娘娘明年省亲。
到了上元那日,贾府果然是张灯结彩,一派兴腾之相。
贾母年前便邀林家人上元这一日来府里,贾敏一口便回绝了,只与林海带着黛玉和砚哥儿去看上元灯会去了。
倒是杜青跟着迎春回了贾府,得知林家并没有来,他虽有一些失望,却还是好生让迎春与姐妹们去到一处,自己则跟着贾赦在外头候着。
杜青与迎春琴瑟和鸣不假,可他也不是自命清高之人,一个日落西山的国公府对他日后并没有助力,倒不如借着侄女婿的身份与林家打好关系。
至于贾赦,迎春虽从未在他跟前说过贾赦的不好,杜青多少也知道他行事荒唐,只当丈人敬着就行了。
宝玉觉得自己这几年都不太顺遂,先是陪着他的几个大丫鬟突然之间就被王夫人打发走了,余下的除了秋纹,与他也不似先前一般亲近。
后来又莫名其妙挨了贾政一顿好打,半个月都爬不起来床。年底的时候,秦钟又病了,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寒,却没料到与宁国府的大奶奶一般,竟一病去了。
宝玉平素与他最好,顿时哭得肝肠寸断。还未伤心完,就听到迎春定亲之事,这才想起家中的姐妹们到底不能陪他长久,一个个大了都要嫁人的。
便是林妹妹也是如此,大了之后丝毫不顾幼时的情谊,便是府中也鲜少来了。
迎春回门那日,宝玉也见到了杜青,不过是汲汲经营的蠹禄而已,好好的女儿家偏偏被这样的人污浊。听贾政一昧的夸奖,宝玉只觉心中不是滋味。
大姐姐归家省亲是这段时日最值得高兴的事了。
元春进宫时宝玉已然记事,还模糊记得元春教他识字的情景,如今想起来也不胜唏嘘。
贵妃的銮舆直至酉时将近才进了府,这一世少了林家的绝户银,又还了国库的欠银,别院自然不会如上一世一般修得那般奢华。
元春在宫中也学着帝后勤俭,对着这些亭台楼阁、金窗玉槛,还是觉得奢华破费了。
内侍和宫人都退了出去,自有别处款待,元春看着一屋子的至亲,垂泪无言。
众人围着哭了一场,元春落座,贾母便让下首的人一一来见过。
元春环视了一圈,只问贾母道:“为何不见家中亲戚们。”
王夫人连忙道:“外眷无职,不敢擅入,正在外头候着呢。”
元春连忙让人请进来。
薛姨妈便带着宝钗从外头缓步进来,二人正欲拜,元春连忙免了礼,又问了一番家中情况。
见元春又往后头看,老太太便小声道:“林家并没有来人。”
元春了然般点点头,怅然若失般轻叹了一口气,不甘心也没办法。
中宫嫡子早就立住了,贾敏又与皇后交好,即使自己是她亲侄女,她也绝对不会掺和到后宫之事里来。
贾母又问起在宫里的小公主,元春这才露出了几分笑意。
一时有贾政隔了帘子叙话,又宣了宝玉进来觐见,宴席过后众人又陪着作诗看戏,不觉丑时已过,内侍进来请驾回銮。
元春只能挥泪辞别,也不知下一次这般是何光景了。
上元之后,圣人开了笔,一年才算是真的开始。
元春省亲后不久,就是宝钗的生辰,老太太在贾府给她办了生辰宴,又让府里采买的小戏子们排了几场戏,热闹一番。
宝钗打发人来请黛玉,只黛玉这一日正好有友人来京中备嫁,早早就定好了今日赴约,因此未曾应下。
贾府来的人离开后,贾敏倒是记起来了上一世,也正是元春省亲之后宝钗过生日,因有一个小旦扮相上与黛玉有三分相似,被心直口快的湘云当众点出来,惹出来不少纷争。
也不知这一世那龄官是否还是进了园子。
虽龄官后来年岁渐大五官长开了之后连那三分相似也没有了,贾敏还是留了心,只打算哪一日去了贾府,便向老太太把龄官要了过来。
贾敏也没想到她选的那一日这般不凑巧,正进了内院,便听一个婆子喊道:“不得了了,二太太正发疯拿着大棍子要打要杀。”
另一人便应道:“宝二爷如今也是这副情景,我正要到外院去请大夫呢。”
贾敏忽然记起上一世也有这一遭,宝玉与凤姐儿先是闹腾得不可开交,尔后便人事不知。不过几日光景,气都快没了,府里连后世的衣履都备下了。
不过这一世凤姐儿随着贾琏外任,算是逃过一劫,竟然是王夫人顶下此事。
后来,是府里来了一僧一道,拿着宝玉的那块玉诵念了一番方才醒了过来,又关在屋子里将养了一月才大好。
上一世之事重演,那这一次那一僧一道不知可还会来。
想到这里,贾敏立刻有些待不住了,只吩咐了绯红几句,见她匆匆离开后,这才进了园子。
元春省亲过后一月,便传旨来说未免园子荒废了,命贾家众人搬进去住。
黛玉不在府中住,贾母给她留了院子她也执意不肯要,原先的潇湘院竟是空了下来。
怡红院里贾母早已经慌得六神无主了。
贾敏进去时宝玉已经被几个壮硕的婆子按住,王夫人也牙关紧咬,眼白翻着被人抬了进来。
把二人安置在榻上,大夫也请了进来,贾母才瞧见贾敏,忍不住落泪道:“这可如何是好,好好的怎么就发了狂一般。”
关系到一僧一道,贾敏便知有些神神叨叨的关系,一般的大夫想来是瞧不好的。
果然那大夫诊了脉之后,只说二人脉象只是气急攻心之症,并不会有如此征象。
过了一会儿,宫中的太医也被请了过来,自然也瞧不出别的不同来。
贾敏在贾府留了一会儿,也不好说龄官之事,因心里存着事,只安抚了贾母一番,便回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