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 这个红楼不一般 - 羽淼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37章

和尚越想越急,忍不住抱怨:“你又不打听打听清楚,有这种症状的人到底是谁。不管是不是如我们猜测的那般,日后咱们也好有个防备。”

道士瞪了他一眼:“是我不想问吗?那小子鬼精鬼精的,你以为他看不出来咱们心里的那些小九九?”

不管和尚拉垮的脸,道士继续道:“再说了,咱们现在还是阶下囚呢,人家就是不说,我有什么法子。况且平日里就你话最多,可他问起入梦之术,你就吓得一声不吭的,不就明摆着告诉别人你心里有鬼吗?

他们二人虽然你来我往的说着话,可都是用唇语交流,牢房里一丝声音也没有。

往日里便是这般,和尚和道士说出口的话,都是他们故意透露出去的。他们也乖觉,怕自己没有利用价值,被人一刀咔嚓了,只好是不是透露一些不怎么关键的讯息,只求苟命。

“嘿!”和尚此时忍不住发出声音来,“你现在又教训我来了,你这么能你怎么不想法子出去?”

和尚明显是嘴笨,说不过了就开始胡搅蛮缠,道士突然觉得没意思,颓然坐了下来,无声道:“算了,我们之间有什么好争的,操心外头的事倒不如操心自己。如今这里尚算安全,还是好好将养,日后再做打算。”

和尚眉眼也耸拉下来:“秦无这局棋下的也太一本万利了,他只救下贾敏一人,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咱们这些年的布局全部打破。如今不但我们不好交代,只怕警幻那里也正焦头烂额。”

道士冷笑:“都成为弃子了还替别人操心呐,可怜可怜自己吧。”

和尚也沉默了下来。

此时已经出了牢房大门的黛玉也对赵恒说道:“这二人颇有些怪异之处,难不成这三年被你关在此处,竟不曾反抗?”

“你方才也听他们说了,他们法力尽失,与常人无异。”话虽这样说,可赵恒还是眉头紧锁,“可我觉得他们还有余力,只是代价太大,不敢轻易尝试。”

黛玉恍然:“那你这次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难道是想引蛇出洞?”

“那倒也不是。”赵恒笑着摘下掉到黛玉发髻上的金桂,“我只是像往常一般试试他们而已,却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平日里并不爱说话道士今日却比和尚说的还多,显然忠顺亲王并不如他们所说的,只是中了一个小咒术而已。且从和尚的反应可以看出来,忠顺亲王所中的咒术只怕还与僧道背后之人有关。

黛玉也只是与他们见过一面,并不了解僧道二人平日里是何表现,倒也不好多加揣测。

不过她也赞同赵恒的说法。

赵恒在说忠顺亲王的情况时,和尚虽然面上不在意,却竖起耳朵听。黛玉看他手指也不自然的勾着,想来是紧张之故。

“既然他们含糊其辞,这件事情在他们嘴里是问不出什么来了。”赵恒总觉得这其中有猫腻,“只能让人盯着忠顺亲王府,看忠顺是不是如道士所说,过几日就会痊愈。”

王府不比其他地方,便是巡逻的侍卫都比他处多,且不是短期便能看出什么端倪来的,赵恒只让方进留意一些,仍旧与黛玉一同往庄子里去了。

只可惜忠顺亲王自此以后深居简出,方进即使夜探忠顺王府,也看不出个什么名堂来。还是黛玉去善堂时顺嘴问了一句,才从于薇雨口中听到了些有用的消息。

“有没有大好我不知道。”于薇雨诧异于黛玉为何关心忠顺王府的事,只如实道,“前几日我母妃帮九王婶寻了一个治小儿梦魇的大夫,说权且一试。可九王婶打发人来说不用了,只言忠顺王叔比先前好了一些,又说大夫没用,忠顺王叔不肯看大夫。”

说着说着于薇雨面色一变:“是不是忠顺亲王想要对你们不利?”

田太妃与宁王府的纠葛,虽然别人不清楚,但于薇雨作为宗人令的儿媳,却是有所耳闻的。

忠顺亲王的性子睚眦必报,虽然顾及着上皇,并不会下杀手,可私底下搞什么小动作,还是怪恶心人的。

见黛玉否认,于薇雨也不在意,反而露出一个了然的笑来:“我知道,你放心,你在庄子里消息通的慢,我替你留着心就是了。若是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立刻派人来知会你。”

黛玉哭笑不得,只能婉拒了她的好意,又说起善堂的事来。

自昭元帝登基已九年有余,可细细数来,竟没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成。不是这处干旱洪涝,就是那处冰雹飓风,也没个消停的时候。

好在这些年先是有勋贵偿还国库的欠银,又有西南诸番折成粮食的岁贡,国库好歹是充盈的。

正因为朝廷有银钱,粮食充足,才能在各地大兴水利,才能开仓赈灾,在天灾面前才不至于颗粒无收,饿浮遍野。

尽管如此,可失孤失怙的孩子也不胜枚举。

上京城是天子脚下,流民多半在半途就被其他府拦住了,很少能一路走到这里来的。

即使有少数的流民来了,也会被挡在城外,因此善堂只收养了几个在京中破庙里住着的小乞儿,都是家中父母早丧,宗族不管的。

恰逢上个月邻府地龙翻身,死伤无数,朝廷连忙派几个卫的军士去营救,也带回了善堂第一批收养的孩子。

黛玉知道自己不日便要离开了,善堂的决策全权交给于薇雨,账目的事情自然是唐管事管着。因这笔费用暂时只从赵恒封地的赋税里拨,黛玉嘱咐他若是银子不够,让他去府上找凝碧商议就是。

她默默的看着几十个孩子蜂拥向临时搭建起来的学堂,正准备悄悄离开,突然眉头一皱,只问在她身旁的于薇雨:“怎么没有女童?”

这只是下意识的一句话,可话问出口,黛玉便想到了缘由,不禁沉默了下来

一家子逃荒出来的,不能当劳力的女童必然是先被放弃的那个,甚至于发卖了,还能换取一家子的口粮。

“也有几个五六岁的女童,只不好与这些男童们混居在一处,我想另外在旁边建了几间屋子给她们住。”

知道黛玉心里在意什么,于薇雨郑重道:“你放心,就在隔壁,等女童多了之后,便搬到更宽敞的地方去。至于教她们识字的先生,我已经在寻摸了。”

于薇雨也叹气:“我也是女子,也知道女子在这世道里,本就比男子活得更艰难些,自然会多替她们考虑。”

这些善堂里的孩子虽不会再过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生活,可平日里也要做力所能及的活计。

好比今年的口粮自然有宁王府提供,可明年的口粮却要看今年庄子里的收成了。若是良田的产出不够这么多人的口粮,日后还要把后山开荒出来,都要他们自己劳作。

十岁以下的孩子自然不用做重活,可十岁以上便可当半个劳力来用了。过了十五,无论男女,都要离开庄子自求出路。

这是黛玉与于薇雨当初商量好的,可于薇雨终究不忍心。

十五岁的男子自然可以外出谋生,可女子在世道上何其艰难,若让她们出庄子,无外乎只有嫁人和卖身为奴这两条出路。

她先前没有想这么多,可是看到那几个瘦骨伶仃的女童,便有了新的想法。即使日后免不了嫁人,可也要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本事,才能挺直腰杆子。

她让人把善堂拆分成两个部分,日后善堂里的女子及笄了之后,若是没有出路,至少仍可在善堂住着供养自身。

黛玉听她说完想法,便笑了起来:“我既然把这件事交给了你,你有什么想法自然都可以付诸行动。”

说罢她又朝于薇雨眨了眨眼睛:“即使想法离经叛道的,也可与我说说,说不定我还能助你一臂之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