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人生巅峰(7)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曾国藩著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人生巅峰(7)

第39章人生巅峰(7)

【译文】沅弟、季弟左右:

沅弟的来信还有一份祭文,写得极为真挚,文辞华美,似乎最近大有长进。弟平时写信条理清楚却繁冗,往往在已经说过的事上,又多加几句,反让人觉得不合适。这一次一气呵成,不缺不过,可喜可贺。以后弟每次动笔,不要怕写不清楚,而要怕写得太多。意思写完了,修辞充分了就停止,不要再增加了。

银票一刻也不会停,一分也不会少,弟可以通告各个地方。不仅是弟的军营如此,弟与季弟一共统帅两万一千人,每月所收各关卡的厘金,大约有两万两银子,我再嘱咐隋龙渊送去六万三千两,应该可以办到,弟大可以放心。

宁国攻克了,弟那里二十日还没有准确的消息,以后要多派人在外面打探消息。这至关重要。

同治元年六月廿六日(1862年7月22日)

【精华点评】

同治元年六月初三,曾国藩与彭玉麟为元臣余忠宣修公墓。此时,安徽省印委各职空缺,人员紧缺,曾国藩每天都会接见州县佐杂三人,畅谈吏治之法。接到总理衙门的咨文,担忧江浙的民众会遭受蹂躏,六月初六便向朝廷奏请:“请勿裁撤南洋通商大臣之缺,改为长江通商大臣,专办濒江四省中外交涉事件。所有广东、闽、浙三省,即由监督道员经理。又奏拣员署理安徽各府州县之缺,开单呈览。安徽地方渐次克复,急需讲求吏治,请敕下吏部,于本年新进士、拔贡两班掣签分发之时,皖省多分十数员,庶几正途较盛,气象一新。”六月十五日,鲍公超攻克宁国府城。贼目洪容海以宁国县城归顺。六月十六日,曾国荃击退金陵来犯的贼人。

同治元年的六月,曾国藩的公务一如既往的繁忙,但在闲暇之余,他依旧关心着家中弟弟们、子侄们的品行修养,甚至连写信这种微微小事都挂在心上。曾国藩教导两位弟弟写信要简洁精炼,要克服语言繁冗现象。这和当下我们所用的写作原则倒是一致,用“缩词减字”和“删繁就简”的方法将文章写得简洁精炼。

【经典格言】

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意尽则止,辞足则止,不必再添也。

为子弟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

(1860年12月6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步拨递到廿一夜来缄。李卿云归,又带到十八夜缄。余于初八日交手卷及日记于杨镇南之哨官萧祥云,不知何以至今未到?应饬杨镇南即将该哨革去。

廿九日记中记作梅之言,不知渠何以全不向余提及。猫面脑之事,弟克复安庆后,当归家妥办。如洪家执意不肯,只好略略迁改,移于夏家契地内。但求大致稳妥,不必泥于阴地一线之说,反诒求福太过之讥。

鼎三明年读书,应请先生。余心中无人,请弟与季酌定。朱洪章添两哨,即当批准,弟可先令其速招。鲍镇已奏复勇号,当略高兴。芝生不肯就馆,弟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又不专好用自己工夫之人,或请省城朋友亦可。此事关系极大,不可草率。省中间有著名善教书者,却不在学问大也。澄弟信寄阅。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译文】

沅弟左右:

步拨传递来你在廿一日晚上写的来信。李卿云回来了,又带来你在十八日晚上写的来信。我在初八把手卷和日记交给杨镇南的哨官萧祥云,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到你那里?应该命令杨镇南立即将他革职。

廿九日在日记中记下作梅的话,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点都没向我提起。关于猫面脑的事,弟攻克收复安庆以后,应当回家去妥善办理。如果洪家实在不同意,只好稍微改动一下,迁移到夏家买的地里去。只要大致上稳妥就行,没有必要拘泥于风水的说法,反而遭到求福心切的讥笑。

鼎三在明年开始读书,应该要请老师,我心里没有合适的人选,请弟和季弟商量决定。朱洪章增加两哨士兵的请求就应当批准,弟可以先让他迅速地招募士兵。鲍镇已经奏请恢复士兵的营号,他应当高兴些了。芝生不愿意继续教书,弟请老师,应当请治学严谨而且能够持之以恒的,还不喜欢计较自己费了多少工夫的人,要么请省城的朋友也可以。这件事关系很大,不可以草率。省城中有著名的善于教书的老师,却不是在于他们学问的大小。澄弟的来信寄给你看一看。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1860年12月6日)

【精华点评】

“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几千年教育的老话,是说“严师”才能出“高徒”,“高徒”需要一名持之以恒的“严师”。它充分反映了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存在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对于请师、请什么人为师作了一番精辟的讲解,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为子弟择师注重“学问之大”,更注重“严而有恒者”。“严”是一种责任使然,但要“恒”则是一种毅力和修养。《左传》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要把一个散漫、粗鲁、叛逆的人,培养成一个有文化、有道德于国于家有用的上进的好学生,不仅需要老师具备责任感,还需要拥有宽广的胸襟和德行,方能完成教书育人这项长期性和系统性艰巨又繁重的工作。

【经典格言】

弟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又不专好用自己工夫之人,或请省城朋友亦可。此事关系极大,不可草率。省中间有著名善教书者,却不在学问大也。

切莫错过好光阴

(1863年4月11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二月廿一日在运漕行次,接尔正月廿二日、二月初三日两禀,并澄叔两信,具悉家中五宅平安。大姑母及季叔葬事,此时均当完毕。

尔在团山嘴桥上跌而不伤,极幸极幸。闻尔母与澄叔之意欲修石桥,尔写禀来,由营付归可也。《礼》云:“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乡间路窄桥孤,嗣后吾家子侄凡遇过桥,无论轿马,均须下而步行。

吾本意欲尔来营见面,因远道风波之险,不复望尔前来,且待九月霜降水落,风涛性定,再行寄谕定夺。目下1尔在家饱看群书,兼持门户2。处乱世而得宽闲之岁月,千难万难,尔切莫错过此等好光阴也。

余以十六日自金陵开船而上,沿途阅看金柱关、东西梁山、裕溪口、运漕、无为州等处,军心均属稳固,布置亦尚妥当。惟兵力处处单薄,不知足以御贼否?余再至青阳一行,月杪即可还省。南岸近亦吃紧。广匪两股窜扑徽州,古、赖等股窜扰青阳。其志皆在直犯江西以营一饱,殊为可虑。

澄叔不愿受沅之赐封。余当寄信至京,停止此举,以成澄志。

尔读书有恒,余欢慰之至。第所阅日博,亦须札记一二条,以自考证。脚步近稍稳重否?常常留心。此嘱。涤生手示。

澄叔此次未另写信,将此禀告。

同治二年二月廿四日

【注释】

1目下:即当前。

2兼持门户:兼顾负责家里的事。持:支撑。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二月廿一日,我在运漕行船的途中收到了你正月廿二日、二月初三日两封信和澄叔的两封信,得知家中五宅平安。大姑母和季叔的葬礼,想来都应该处理完毕了吧。

信中说,你在团山嘴桥上不小心跌倒,幸而没有受伤,真是万幸啊。听说你母亲和澄叔打算重新修座石桥,你写信来也是这个意思,我看(所需资金)由我从营中寄回就行了。《礼记》中这样说:“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人所说的孝,尤其以保身为要。乡间的道路和桥梁都窄小危险,以后我们家的后代,凡是过桥的时候,无论是坐轿还是骑马,都要下来步行。

我本想你来营中见面,因路途遥远,而且又有危险,所以你就不要来了。暂且等到九月霜降雨停之后,气候稳定了,我再给你寄信,告知你来营的日期。现在你在家得以饱览群书,还可兼管家庭事务。身处乱世,得以享受宽闲的岁月,实在是很难得的机会,万万不要错过这样的好时光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