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人生巅峰(6)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曾国藩著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人生巅峰(6)

第38章人生巅峰(6)

沅叔于廿七日到宿松,初三日由宿至集贤关,将尔禀带去矣。余不能悉记,但记尔问穜种二字,此字段茂堂辨论甚晰。穜1为艺也(犹吾乡言栽也、点也、插也),种为后熟之禾,《诗》之“黍稷重穋2”(《七月》、《閟宫》),《说文》作“种稑3”。种,正字也;重,假借字也;穋与稑,异同字也。隶书以穜种二字互易,今人于耕穜,概用种字矣。吾于训诂、词章二端颇尝尽心。尔看书若能通训诂,则于古人之故训大义、引申假借渐渐开悟,而后人承讹袭误之习可改。若能通词章,则于古人之文格文气、开合转折渐渐开悟,而后人硬腔滑调之习可改。是余之所厚望也。

嗣后尔每月作三课,一赋、一古文、一时文,皆交长夫带至营中,每月恰有三次长夫接家信也。

吾于尔有不放心者二事:一则举止不甚重厚,二则文气不甚圆适。以后举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圆字,至嘱。

四月题:

赤壁破曹军赋(以周瑜纵火烧曹兵于赤壁下为韵)

后汉党锢论(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

【注释】

1穜(tong):早种晚熟的谷物

2穋(lu):后种先熟的谷类。

3稑(lu):亦作“穋”,后种先熟的谷物。

【译文】

字谕纪泽儿:

廿七日刘得四来到营中,收到了你的信,你关于《文选》的议论都很有心得,你所问的《小学》也都有条理,我对此非常欣慰。

沅叔在廿七日到了宿松,初三从宿松到集贤关,把你的信带去。信的内容我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你问的“穜”和“种”这两个字。关于这个字段茂堂讨论得很清楚。穜是农业上的技术(就像我们家乡人说栽、点、插)。种是成熟的禾苗。《诗》中的“黍稷重穋”(《七月》《閟宫》),《说文》说成是“种稑”。种是正字,重是假借字。穋和稑是异体字。隶书将穜种两个字互换了,今天的人说耕穜,都用种这个字。

我对于训诂、词章这两方面都曾经下过工夫。你看书如果能懂得训诂学,那么对古人讲的故训大义、引申义、假借义就能逐渐领悟,然后才能对后人承袭讹误的习惯加以改正。要是能懂得词章,那么对于古人文章的格式和风格,开合转折的地方就能够逐渐领悟,才能对后来人们硬着腔调模仿的习惯加以改正。这是我对你最大的期望。

以后你每个月做三种功课,一篇赋、一篇古文、一篇时文,都一起交给长夫带到营中来,每个月刚好有三次长夫传递家信。

我对你有两件事不放心:一是你的举止不太稳重,二是你的文笔风格不太圆润温和。以后一举一动要注意一个“重”字,写文章字里行间要注意一个“圆”字。至嘱。

四月题目:赤壁破曹军赋(以周瑜火烧曹兵于赤壁之下为韵);后汉党锢论(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1860年5月24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虽日理万机,不过但凡有时间,都会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清末宋明理学的顽固派代表,又是早期洋务派首领,在其经世致用的观点支配下,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自有一套看法。他认为十一种书是必读的,这就是除《五经》《四书》之外的《史记》《汉书》《庄子》《韩文》《文选》《通典》《说文》《孙武子》《方舆纪要》和姚姬传所辑的《古文辞类纂》及曾国藩亲自摘抄的《十八家诗抄》等。除这些书必读外,他还要求儿子读天文书籍,读《几何原本》,要精通文字训诂音韵之学,知晓目录分类之法。

【经典格言】

吾于训诂、词章二端颇尝尽心。尔看书若能通训诂,则于古人之故训大义、引申假借渐渐开悟,而后人承讹袭误之习可改。若能通词章,则于古人之文格文气、开合转折渐渐开悟,而后人硬腔滑调之习可改。

文章雄奇之道

(1861年2月13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十二月廿九日接尔一禀,系十一月十四日送家信之人带回,又由沅叔处送到尔初归时二信,慰悉。尔以十四日到家,而鸿儿十八日禀中言尔总在日内可到,何也?岂鸿信十三四写就而朱金权于十八日始署封面耶?

霞仙先生之令弟仙逝,余于近日当写唁信,并寄奠仪。尔当先去吊唁。

尔问文中雄奇之道。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然未有字不古雅而句能古雅,句不古雅而气能古雅者;亦未有字不雄奇而句能雄奇,句不雄奇而气能雄奇者。是文章之雄奇,其精处在行气,其粗处全在造句选字也。余好古人雄奇之文,以昌黎为第一,扬子云次之。二公之行气,本之天授。至于人事之精能,昌黎则造句之工夫居多,子云则选字之工夫居多。尔问叙事志传之文难于行气,是殊不然。如昌黎《曹成王碑》、《韩许公碑》,固属千奇万变,不可方物,即卢夫人之铭、女拏1之志,寥寥短篇,亦复雄奇崛强。尔试将此四篇熟看,则知二大二小,各极其妙矣。

尔所作《雪赋》,词意颇古雅,惟气势不畅,对仗不工。两汉不尚对仗,潘、陆则对矣,江、鲍、庚、徐则工对矣。尔宜从对仗上用工夫。此嘱。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注释】

1拏(ná):持拿、执取,可用来比喻志向远大,本领高强。

【译文】

字谕纪泽儿:

十二月廿九日接到你的一封信,是十一月十四日由送家信的人带回来的,又由沅叔那里送来你刚回家时写的两封信,收到这些信我很高兴。你十四日到家,而鸿儿十八日来信说你不几天即可到家,为什么?难道是鸿儿十三四日写完信而朱金权在十八日才在信封上写上日期?

霞仙先生的弟弟去世,我近几天会写信去吊唁,并寄出祭品。你应该先去吊唁。

你问文章中的雄奇之道。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可是没有选字不古雅而句子会古雅,句子不古雅而气会古雅的;也没有选字不雄奇而句子能雄奇,句子不雄奇而气能雄奇的。所以文章的雄奇,关键在行气,而行气又全在造句选字的工夫上。我最喜欢古人雄奇的文章,认为昌黎第一,扬子云第二。二位先辈的行气,本来为天意所传授。对于人和事的精当处,昌黎则是在造句方面下的工夫多,子云则是在选字方面下的工夫多。

你说叙事、志、传一类丈章难于行气,其实不然。比如昌黎的《曹成王碑》、《韩许公碑》,固然属于千奇万变,是别人不能仿照的文章,即使是卢夫人的铭、女拏之志,寥寥几句的短文也一样雄奇倔犟。你试着读这四篇文章,就会知两大两小,每篇都极为雄奇。

你所作的《雪赋》,词意还是很古雅的,只有气势不通畅,对仗也不工整。两汉不讲究对仗,潘、陆开始用对仗,江、鲍、庾、徐则开始用工对。你也应该从对仗上下工夫。此嘱。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年2月13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身为晚清军政大臣,亦是近代作家、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黎庶昌在《目录序》中阐述了曾国藩古文理论:“曾氏之学,盖出于桐城,固知其与姚氏之旨合,而非广已于不可畔岸也。循姚氏之说,屏弃六朝骈丽之习,以求所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者,法愈严而体愈尊;循曾氏之说,将尽取儒者之多识格物,博辨训诂,一内诸雄奇万变之中,以矫桐城末流虚车之饰。其道相资,不可偏废。”说明了曾国藩批判继承桐城派而自创一派的实际。曾国藩创建湘乡派,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封建势力,反对民间革命,办理镇压民间的洋务,宣扬封建道德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他要求应时实用,强调“经济”,纠正了桐城派古文与现实的日益脱离、清闲的倾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正像他创办上海机器厂、培养近代科学技术人才、翻译西方科学文化书籍、选派青年学生留学西方等,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

【经典格言】

尔问文中雄奇之道。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然未有字不古雅而句能古雅,句不古雅而气能古雅者;亦未有字不雄奇而句能雄奇,句不雄奇而气能雄奇者。

目录分类之法

(1861年10月7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