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余晖残照(7)
第61章余晖残照(7)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以即吾一家而论,兄与沅弟带兵,皆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本;弟在家,当以生人为心,以柔弱为用,庶相反而适以相成也。孝凤为人,余亦深知,在外阅历多年,求完善者实鲜。余外病全去,尚未复元。初九抵周家口,此间或可久住。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
【译文】
澄弟左右:
八月初六自接到弟六月十八日从山枣来的一封信,初九沅弟寄来你七月十九日给他的信,一切已经知道。
哥老会的事情,我的意思不必勉强搜查索求。左季高上疏称言要捉拿沈海沧,为兄没有见到他的原折,方便时抄寄一阅。提督、总兵、副将,官阶已高,如果不是有叛逆的事实和真凭实据,似乎不能随便说什么正法。比如王清泉,是攻克金陵的有功之人,在湖北被遣散,拖欠他的饷银还有几成没有发放。既然攻打金陵,那么拖欠饷银没有结算清,就不能完全归罪于湖北,我也是有过失的。因为拖欠饷银没能结清,那么军事装备不能全部上缴,自然是意料中的事。即是现任提督、总兵中最可信任、当做心腹的人,像萧孚泗、朱南桂、唐义训、熊登武等人,如果有意搜查,他们家中也不一定没有军事装备,也难保别人不会诬告他们是哥老会首领。我的意思凡是保举至一、二、三品的武职官员,总要以礼貌相待他们,用诚意去感动他们。如果有人犯了事,闹到官府,弟在家时也常代人说情而保全他们。就算明知其加入哥老会的,叫到密室,恳切地劝导,让他自首悔过而饶他一命。只有柔弱能够克制刚狠之气,只有诚恳能够感化顽固强硬的百姓。就拿咱们一家来说,为兄与沅弟带领部队,都是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根本;老弟在家里,应该以教养人为本心,以柔弱为作风,大约可以相反相成吧。孝凤的为人我也很了解。在外闯荡多年,要想找到尽善尽美的人实在稀少。
我外部疾病全好了,还没有恢复元气。初九抵达周家口,这里也许可以长久住下。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1866年9月18日)
【精华点评】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人心的执念,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自尘俗诸苦中解脱,而觉得永恒祥和。只要能满心而发,真诚了悟,则不论外在环境为何,终可心静思澄。而刚,往往性脆,脆则易折断;柔,则有韧的一面,则相对长久。由此可见,一味执拗不知变通是无法长久的。这是道家老子“柔弱不争”思想的阐释,“柔弱不争”思想既来自于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源于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悟,意在引导人们以柔克刚,以独特的取胜之道和全身保家的生存处世之道有效调节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柔是手段,为的是刚。柔是蓄志,为的是达到目的。不柔何以达目的。以柔克刚是为官、为民、官场、生意场上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像曾国藩那样能将刚柔并济运用得炉火纯青者不多,所以能成大事者终究是少数的人。
【经典格言】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带兵,皆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本;弟在家,当以生人为心,以柔弱为用。
在选将练兵上切实用功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1866年5月10与曾国潢、曾国荃书)
【家书】
澄弟、沅弟左右:
三日十八接沅弟二月廿八日长沙河干一信,廿二日接澄弟二月廿二日一缄,具悉一切。沅弟定于十七日接印,此时已履任数日矣。
督抚本不易做,近则多事之秋,必须筹兵筹饷。筹兵,则恐以败挫而致谤;筹饷,则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坏声名。而其物议沸腾,被人参劾者,每在于用人之不当。沅弟爱博而面软,向来用人失之于率,失之于冗。以后宜慎选贤员,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数员,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见。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坠令名。至嘱至嘱,幸勿以为泛常之语而忽视之。
陈筱浦不愿赴鄂,渠本盐务好手,于军事吏事恐亦非其所长。余处亦无折奏好手,仍邀子密前来,事理较为清晰,文笔亦见精当。自奏折外,沅弟又当找一书启高手,说事明畅,以通各路之情。
此间军事,廿一日各折已咨弟处,另有密件抄去一览,复张子青一信亦抄阅。
纪泽母子等四月中旬当可抵鄂,纪鸿留弟署读书,余以回湘为是。科三嫂病愈,甚慰甚慰。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三月廿六日曾国藩书法
【译文】
澄弟、沅弟左右:
三月十八日收到沅弟二月廿八日在长沙河干发出的信,廿二日收澄弟二月廿二日的一封信,一切已经知道。沅弟定于十七日接受巡抚印,现在已上任好几天了。
总督巡抚本来不容易做,近来正是多事之秋,必须招募士兵、筹措军饷。筹兵,则害怕因为失败受挫而招致诽谤;筹饷,则害怕因为搜刮民财而招来怨恨,两样都容易破坏名声。而引起纷纷议论,被别人弹劾的,往往在于用人不当。沅弟爱护的人多,而又爱面子,从来在用人上都失之于轻率,失之于杂多。以后要谨慎地选择贤能的人员,以此整治轻率的毛病;少用几个闲职人员,用来救治人浮于事的毛病。地位高而资历浅,外表以温和恭敬为贵,内心以谦让下士为贵。天下的事理人才,我们不能深知的、不知道的事情很多,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用人不轻率、多杂,内心不自满,这两者主次都照顾到了,一定可以免遭别人的责难和厌戾,不会使自己的名声扫地。至嘱至嘱,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泛泛而谈的平常话语而忽视它们。
陈筱浦不愿意到湖北,他本来擅长盐务,军事、吏事可能不是他的专长。我这里也没有写奏折的好手,仍然请子密前来,他事理较为清晰,文笔也精美得当。除奏折外,沅弟还应该找一位写信的好手,说事情能够明白流畅,用来通报各方面的情况。
这里的军情,廿一日各道奏折都用咨文发往弟处,另外有密件,抄寄弟一阅。给张子青的回信也抄给你一阅。
纪泽母子等四月中旬应当能够到达湖北,纪鸿留在弟官署中读书,其他人还是回湖南的好。科三嫂病已痊愈,十分宽慰。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三月廿六日(1866年5月10日)
【精华点评】
能否把交往密切的人转化为自己的人力资源,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可以把别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所用的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使用人才从而把别人能力化为己用的人。曾国藩曾经反复说过:“管理政事的原则,收用人才和处理事务两方面同样重要。收用人才也就是四条:即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处理事务也不过四项:即像整理丝线那样先分开头绪,再以类相从,周详缜密地考虑,定出简要的条文遵守。”曾国藩的这种选人和治事的原则,应用于现代管理过程依然适用,多方面的收罗、选出可用之才,然后再量材使用,要经常性地培训指导,同时用严明的纪律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会人尽其才。
【经典格言】
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坠令名。
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1866年10月17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泽儿八月十八日禀,具悉。择期九月二十日还湘。十月廿四日四女喜事,诸务想办妥矣。凡衣服首饰百物,只可照大女二女三女之例,不可再加。纪鸿于二十日送母之后,即可束装来营。自坐一轿,行李用小车,从人或车或马皆可,请沅叔派人送至罗山,余派人迎至罗山。
淮勇不足恃1,余亦久闻此言,然物论悠悠,何足深信。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省三、琴轩均属有志之士,未可厚非。申夫好作识微之论,而实不能平心细察。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
余病虽已愈,而难于用心,拟于十二日续假一月,十月奏请开缺,但须沅叔无非常之举,吾乃可徐行吾志耳。否则别有波折,又须虚与委蛇也。此谕。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
【注释】
1恃:依赖,仗着。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到泽儿八月十八日信,知道了一切。你选定日子在九月二十日回湖南,十月廿四日是四女出嫁的喜期,各种事务我想已备办停当了。大凡衣服首饰等物,只能依照大女、二女、三女出嫁时的定例办,不要再增。纪鸿在二十日送过母亲后,就可以收拾行装来大营。自己坐一顶轿子,行李用小车搭载,跟从的人乘车骑马都行,请沅叔派人送到罗山处,我再派人到罗山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