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京宦生涯(10)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曾国藩著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京宦生涯(10)

第11章京宦生涯(10)

【精华点评】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1774—1849),又名曾玉屏,虽然从小接受过家训,不过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沾染了不少公子哥的游惰习气,直到中年才洗心革面,从此“终身未明而起”,自三十五岁起“始讲求农事”。鉴于早年生活失于检点之痛,曾星冈自中年时起不仅治家有方,在做人方面也处处力求为子孙树立良好的榜样。他经常训导子孙:“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对于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是积德累仁,救难济急。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回忆说,他的祖父曾星冈“昔年待人,无论贵贱老少,纯是一团和气,独对于子孙诸侄严肃异常”。曾星冈也曾反复教导子孙要以“懦弱无刚”四字为耻。

【经典格言】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吾家规矩极好,当蹱而行之

(1847年8月28日与诸弟书)

【家书】

四弟、九弟、季弟足下:

六月廿八日发第九号家信,想已收到。七月以来,京寓天小平安。癣疾虽头面微有痕迹,而于召见已绝无妨碍。从此不治,听之可也。

丁士元散馆,是诗中“皓月”误写“浩”字。胡家玉是赋中“先生”误写“先王”。

李竹屋今年在我家教书三个月,临行进他俸金,渠坚不肯受。其人知情知义,予仅送他褂料被面等物,竟未送银。渠出京后来信三次。予有信托立夫先生,为渠荐馆。昨立夫先生信来,已请竹屋在署教读矣,可喜可慰。耦庚先生革职,同乡莫不嗟叹。而渠屡次信来,绝不怪我,尤为可感可敬。

《岳阳楼记》,大约明年总可寄到。家中《五种遗规》,四弟须日日看之,由句学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荫,我得忝列卿贰1,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辈子女无法则,则骄奢淫佚,立见消败。虽贵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别家无好榜样者,亦须自立门户,自立规条;况我家祖父榜样,岂可不遵行之而忍令坠落之乎?现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做主。兄弟不和,四弟之罪也。妯娌不睦,四弟之罪也;后辈骄恣不法,四弟之罪也。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种遗规》。四弟能信此三语,便是爱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语,便是弁髦视兄2。我家将来气象之兴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

六弟近来气性极和平,今年以来未曾动气,自是我家好气象。惟兄弟俱懒。我以有事而懒,六弟无事而亦懒,是我不甚满意处。若二人俱勤,则气象更兴旺矣。

吴、彭两寿文及小四书序、王待聘之父母家传,俱于八月付回,大约九月可到。

袁漱六处,予意已定将长女许与他,六弟已当面与他说过几次矣,想堂上大人断无不允。予意即于近日订庚,望四弟禀告堂上。陈岱云处姻事,予意尚有迟疑。前日四弟信来,写堂上允诺欢喜之意。筠仙已经看见,此书信告岱云矣。将来亦必成局,而予意尚有一二分迟疑。

岱云丁艰,余拟送奠仪,多则五十,少则四十,别有对联之类,家中不必另致情也。余不尽言。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七年七月十八日

【注释】

1忝列:谦辞,表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2弁髦:这里指鄙视。

【译文】

四弟、九弟、季弟足下:

六月廿八日发出的第九号家信,估计现在已收到了。七月以来,京城家中大小都平安。我的癣病虽然在头上脸上还稍微有些痕迹,但在皇上召见时已绝无妨碍。从此不去理它,听之任之也行了。

丁士元在翰林院学习期满,诗中“皓月”的“皓”误写成“浩”字。胡家玉赋中的“先生”误写成“先王”。

李竹屋今年在我家教书三个月,临行前送他薪金,他坚决不收。这个人知情义,我仅送他褂料被面等物,竟没有送银钱,他离京后来了三次信。我写信托立夫先生为他推荐教书的地方。昨天立夫先生信来,说已请竹屋在署中教书了,可喜可贺。耦庚先生被解职,同乡的人没有不感叹的。而他够多次写信来,绝不怪罪我,尤其让人感到敬佩。

《岳阳楼记》,大概明年总可以寄到。家中的《五种遗规》,四弟须每天都要翻看,句句学习。我所期望于四弟的,也就是这个了。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荫,我得以忝列高位,如果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辈的子女无规矩,骄奢淫逸,家业立刻就会衰败。就是贵为宰相,又有什么用呢?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当得极好,我们这辈人只照着样子做就好了,就极为容易省力的。别的人家没有好榜样,也须要自立门户,自立规矩;何况我家祖父现在的榜样,难道可以不遵照祖父的样子去做而忍心看着家道衰落吗?现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做主。兄弟不和,是四弟的罪过;妯娌之间不和睦,是四弟的过失;晚辈骄恣不知礼仪,也是四弟的过错。我有三件事奉劝四弟,一是勤快,二是早起,三是看《五种遗规》。四弟若能记住这三句话,就是爱戴我敬重我;如果不信这三句话,便是瞧不起我这为兄的。我家将来家运是兴是衰,全靠四弟你了。

六弟近来脾气性格极为平和,今年以来没有生过气,这自然是我家好气象。只是几位兄弟都懒。我是因有事情而懒,六弟没事也犯懒,这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如果两人都勤劳,则家中气象更兴旺。

吴、彭处两寿文及小四书序、王待聘之父母家传等文章,都在八月托人带回,大约九月可以收到。

袁漱六那里,我已拿定主意把长女许配给他家,六弟已当面和他谈过几次了,想来堂上大人断不会拒绝,我的意思是近日就定亲,望四弟禀告堂上各位长辈。陈岱云处婚事,我还拿不定主意。前些日子四弟来信,说堂上大人答应这门亲事并十分高兴,筠仙已看到了,不久写信告诉了岱云。这门亲事将来也必成定局,只是我心中还有几分犹豫。岱云家中老人去世,我准备送点奠礼钱,多则五十,少则四十,另有挽联之类,家中就不必另外表示了。余不尽言。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七年七月十八日(1847年8月28日)

【精华点评】

文中的诸多描述中,我们能看见一个平易近人、谦恭谨慎的曾国藩形象。他深知家族的兴旺是靠祖辈人辛苦积累下来的,富贵是暂时的,如果因为家中稍稍富贵,后辈人骄奢淫逸,不能继承祖辈的良好德行,那么家业很快就会衰败下去。所以,他用大量篇幅告诫家中弟弟,一定要严守家训,勤勉持家,尤其是对四弟的谆谆嘱托,可谓语重心长,他还告诉四弟三句话,希望他能照办。他说如果四弟和六弟都能勤劳一些,那么家族肯定会更兴旺的,这是对他们的激励。

的确只有自己能够克除缺点,不断修养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后辈人的榜样,不至于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家族到了鼎盛时期,极容易增长骄奢情绪,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家曾权倾一时,地位显赫,但是,祖辈留下的基业,却成为后辈骄奢淫逸的资本,他们在温室中成长,不知道辛苦,不懂得勤俭持家,留恋风花雪月,富贵乃是暂时的,结果,他们终食恶果,落得个家族败灭的下场。所以,富贵时千万不要忘本,要谨记骄奢无度。

【经典格言】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荫,我得忝列卿贰,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辈子女无法则,则骄奢淫佚,立见消败。虽贵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别家无好榜样者,亦须自立门户,自立规条;况我家祖父榜样,岂可不遵行之而忍令坠落之乎?

凡大员之家,不涉公庭乃为得体

(1848年6月10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

澄侯在广东前后共发信九封,至郴州、耒阳又发二信,三月十一到家以后又发二信,皆已收到。植洪二弟,今年所发三信亦俱收到。

澄弟在广东处置一切,甚有道理。易念园、庄生各处程仪,尤为可取。其办朱家事,亦为谋甚忠;虽无济于事,而朱家必可无怨。《论语》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1之邦行矣。”吾弟出外,一切如此,吾何虑哉!

贺八爷、冯树堂、梁俪裳三处,吾当写信去谢,澄弟亦宜各寄一书。即易念园处,渠既送有程仪,弟虽未受,亦当写一谢信寄去。其信即交易宅,由渠家书汇封可也。若易宅不便,即手托岱云觅寄。

季洪考试不利,区区得失,无足介忧。补发之案有名,不去复试,甚为得体。今年试若能得意,固为大幸!即使不遽获售,去年家中既售一个,则今岁小挫,亦盈虚自然之理,不必抑郁。植弟书法甚佳,然向例未经过岁考者不合选拔,弟若去考拔,则同人必指而目之。及其不得,人不以为不合例而失,且以为写作不佳而黜,吾明知其不合例,何必受人一番指目乎?弟书问我去考与否?吾意以科考正场为断。若正场能取一等补廪,则考拔之时,已是廪生入场矣;若不能补廪,则附生考拔,殊可不必,徒招人妒忌也。

我县新官加赋,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场。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廷,乃为得体;为民除害之说,为辖之属言之,非谓去本地方官也。

排山之事尚未查出,待下次折弁付回。欧阳之二十千及柳衙叔之钱,望澄弟先找一项垫出,待彭大生还来即行口归款。

彭山屺之业师任千总(名占魁)现在京引见,六月即可回省。九弟及牧云所需之笔及叔父所嘱之膏药、眼药均托任君带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