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皇太孙及冠,大明公主回娘家
第106章皇太孙及冠,大明公主回娘家 皇太孙及冠,这乃是大礼。
年终总结之后的礼部多少觉得自己似乎没什么事情可做。
而这一次的皇太孙及冠和生辰宴会,总算是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
等到明年的年终总结也就有的写了。
这一天的宫里是一片忙碌。
没有太多的外臣参加,也就宫内所有未就藩的皇子以及未出嫁的公主。
还有已经出嫁的公主,有些近边的,也都带着孩子丈夫,回到宫中,参加家宴。
平日有些冷清的宫中,顿时热闹起来。
不得不说,朱元璋以前也算是老当益壮,朱英都已经是二十岁的年龄了,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去年,朱元璋还有一子,只是夭折了。
而现在的二十五皇子,也已经七岁了。
这公主们也带着自己的娃进入皇宫,孩子一多,就非常热闹,比以往多了一些烟火气。
朱元璋老了,自然也就开始喜欢上这样的儿孙满堂的气氛。
一直都是笑呵呵,非常地开心。
在这一众公主中,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是和太子朱标,都是一母同胞,是朱英名义上的姑母。
所以她们对于朱英就非常好,上一次朱元璋下旨定亲赵思礼家的女儿,她们就送过去一些礼物,算是皇太孙的姑母的认可和一点儿心意。
这明朝的公主其实还算是不错,不像是唐朝时期,都不敢取公主。
安庆公主的驸马,还是淮安总兵官领五军都督府都督一职的梅殷。
这位驸马颇得朱元璋的信任,手握大权身居高位。
在历史上,他也是老爷子去世之后,留给建文帝的托孤之臣。
不过建文识人不明,只信任儒臣还有李景隆那个草包,朱元璋留下来的一些文臣武将,能够真正有托孤大臣之才的大臣,都被他完美地避开了。
或者说,这些大臣似乎已经看出来,朱允炆并非明君。
又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有大才,所以稍微有一些孤傲吧,对于朱允炆这样的少年皇上,多少还是有一些自持身份。
朱英一身明黄袍,搀扶着朱元璋走进了宫殿内,两边也都是皇子皇女,还有几位大臣。
其中,坐在最左首位上的大臣,已经七老八十,头发花白,衣着并不华丽,却非常得体。
此人就是信国公汤和。
他本告老回乡,在凤阳老家那边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而这一次,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及冠的生辰宴会,朱元璋一封书信,把他也给叫来了。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有所预感,又或者说,朱元璋几年不见老部下,有一些想念了。
如今在这应天府的,也就已经开始闲赋在家的蓝玉、傅友德、耿炳文等人,还有一些早年跟随的平安、盛庸等部将。
但要说真正关系好,也被朱元璋信任,并且也是朱元璋可以谈心的大臣,怕是也只有汤和一人了。
在朱英搀扶着朱元璋走进了宫殿内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而经过一位公主身边的时候,朱英注意到了她的神情有一些不太自然。
而她本身看起来也非常柔弱,跟在她身边的两个孩子,似乎有一些害怕这样的大场面,紧紧地挨着他们的母亲,带着畏惧的眼神,看着朱英和朱元璋。
这位公主就是老爷子的长女临安公主。
她的身份有一些尴尬,因为她是李善长的儿媳。
而朱元璋却把把李善长全家都杀了,一家七十余口。
只留临安公主的丈夫孩子,可是丈夫孩子也被流放,只有她一人孤零零的住在公主府中。
作为大明的公主,她成为了朱元璋和权臣之间斗争的受害者。
自己的父亲,成为了自己的丈夫的仇人。
还是那种杀了全家,只留下她丈夫这一房的灭族仇人。
给临安公主内心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以前那个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夜之间全毁了。
酒宴摆在东宫景仁殿,举家团聚热闹非凡。
没有太多外臣在,规矩自然不多,朱元璋甚至直接让二十五皇子朱彜还有安庆公主那八岁的女儿坐在自己的身边。
朱英坐在了朱元璋的右手边,桌子上也摆着一些糕点、茶水、瓜果之类。
因为有小孩子在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歌姬献舞,再加上,这一次算是一场家宴,也是朱英的及冠之礼,自然也就不能有这样的献舞。
礼部尚书李原名上前,宣布吉时已到。
整个宴会也就顿时安静下来,朱彜和那安庆公主的女儿也回到了自家母亲身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祭祀天地,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