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凯旋归来的将士们被皇太孙喝趴下了
第112章凯旋归来的将士们被皇太孙喝趴下了
查处寺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来,这些寺庙里面还是有着一些得道高僧,其信徒无数,遍布整个地方。
杨士奇必须带着几万卫所官兵强势镇压,然后找出那些为恶者。
在不伤及百姓和无辜的情况下,想要毁掉一个当地的寺庙,难度不小。
一来,这地方上的一些官员可能都和那些寺庙有一些来往。
第二嘛,不少寺庙其实也是地方上的藩王,还有一些是地方上的官员为了业绩,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修建了豪华的寺庙,招了不少的和尚。
就比如什么滕王阁、黄鹤楼之类。
当然啦,为了安抚民心,一些并无大错的寺庙,还是保留了下来。
只是不再允许天下的所有寺庙,为佛像镀金。
用朱英发布的昭告天下的告示的几句话,大明的百姓连吃都吃不饱,那些和尚却用黄金来渡佛。
佛语云,佛不渡有缘人,然,大明现在的寺庙,是佛不渡贫寒人。
如此一来,这还是佛祖吗?
佛门讲究普度众生,可是现在大明的一些寺庙,一些僧人,做出了伤天害理之事来,还算是佛门之人,还算是佛寺吗?
这完全就是背离了佛门建立寺庙,让百姓得以上香拜佛、祈祷平安的初衷。
佛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大明的官府不能不管!
佛法永远不能大过国法!
这便是朱英的态度。
而皇太孙殿下都出面了,支持杨士奇整顿佛门和道门,其他的官员也自然不敢说什么。
有反抗者?
杀无赦。
这就是官方的态度。
就算是出现了一些反抗,还有一些寺庙和官府鼓动一些老百姓,直接拦住了官府,不想他们进入寺庙。
杨士奇直接让人,把这些拦路的百姓抓起来,然后惩处了一些带头的人,让他们伏法认罪,把自己被寺庙或者是官员派来,鼓动百姓的罪责都澄清了。
百姓们虽然愚笨,但是却也知道什么是大义。
杨士奇又是一个能说会道,更会做实事的人,直接以微言大义,还有皇太孙的声誉作为保证。
是谁,让大明天下的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又是谁,带来了高产的农物?
是谁,打造了坚船利炮,反攻东瀛,解决了大明东海之滨的倭寇之患,让东海之滨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又是谁,从漠北蛮夷那里购买了羊毛,制作成为羊绒大衣,让百姓可以度过寒冷的冬天?
这一切,都是心怀天下万民的皇太孙殿下亲力亲为。
而佛门和道门又做了什么?
他们不仅仅霸占了百姓的良田,还在寺庙内,囚禁了一些女子,以供他们欺辱。
不仅如此,还借出高利贷,让百姓无法偿还债务,最终妻离子散。
愚昧的子民们啊!
你们清醒一下吧。
要是没有大明的官府,要是没有皇上和皇太孙的文治武功。
我们如今可能还在被元贼欺负,还在过着苦不堪言的低等人的生活。
皇太孙殿下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佛门和道门的所作所为,才会下令出手整顿佛门。
皇太孙殿下并非阻拦各位信奉佛门,阻拦各位上香拜佛。
而是想要保证你们上香拜佛的时候,拜的是真佛,而非这些作奸犯科的魔鬼!
不得不说。
在官方的大力宣传下,还有杨士奇的铁血手段,以及事后尽心尽力安抚民心。
整顿佛门和道门在后期变得十分顺利。
各地百姓甚至是自发地开始告发那些无恶不作的和尚,还有一些,直接抓了和尚,烧了寺庙,把和尚押送给了杨士奇。
他们连地方上的官府都有一些不太相信。
而有一些官员也敏锐地嗅到了政治机会,他们连忙组织人,带头开始整顿自家地方上的佛门和道门,然后借此立功。
洪武二十九年的夏天。
这是大明整风运动的第一仗,后来的历史上,对于这一次的整风运动给与了高度评价。
也对皇太孙朱英的文治武功和铁血手段,高度赞扬。
因为这一次的整顿佛门和道门,清理了大明立国之后,佛门和道门的藏污纳垢,也阻止了他们的猖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