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废除海禁
第125章废除海禁
解除海禁是朱英提出来的。 为的是先下西洋,后谋漠北。
因为漠北之地有了长城的防御工事,再加上去年削弱了马哈木的瓦刺实力,让瓦刺、鞑靼、兀良哈三方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和制约。
除非有了突发事件,比如阿鲁台杀了大汗,另外立大汗,导致鬼力赤反叛。
这件事情还有几年才会发生。
而现在,马哈木想要南下入侵大明边关,那就要面对阿鲁台和兀良哈的偷袭。
而大明的边关有着水泥长城,他们的铁骑想要南下,就要越过这长长的、高高的长城。
有好几位塞王和边关驻守的将士们,瓦刺的铁骑想要南下,就要攻破长城。
这就相当于是攻城之战。
而漠北的铁骑并不擅长攻城之战,他们擅长的是陆上战争。
所以大明现在不着急去解决漠北元庭的威胁,而是要把目光放在西洋之地。
这个时候的西洋之地已经是蓬勃发展,罗马帝国算得上是整个西洋之地最强大的帝国。
除此之外便是丹麦、阿拉贡、拜占庭、奥斯曼等。
这些西洋之地的帝国实力也比较强盛,关键是,西洋之地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这时候的西洋是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强盛时期。
同时,也正是因为文艺复兴导致这个时期的西洋开启了连年征战模式。
朱英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时候来搭上西洋的战船,大发一笔战争财。
他也明白,解除海禁肯定会有大臣劝阻。
朱元璋和他如今的威信确实到达了巅峰,但是也不是说,他们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解除海禁这件事情,就不是朱元璋开开口,就可以让大明解除海禁。
那些大儒们的反对,还有朝堂上一些官员的反对,民间士子、读书人,东海之滨的老百姓们,他们的反对,朱元璋是必须要重视一下。
这件事情可以先开一个头。
早朝之后,朱英去了船厂,见一见郑和。
郑和这个名字是永乐年的时候,因为其辅佐朱棣有功,才被朱棣赏赐了郑姓。
而在此之前,他是跟随道衍和尚,法名福吉祥。
朱英为了能够提前解除海禁,促成大明下西洋的商队,就直接一封书信,向朱棣借人。
同时,也在书信上表示,应该赐给福吉祥一个名字,以后,他便是大明下西洋的商队的总都督。
作为大明的总都督,那就要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朱棣欣然答应。
“郑和拜见殿下。”
身体壮硕的郑和躬身施礼。
朱英点点头,两人走在船厂的小道上。
“解除海禁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直接解除,朝堂上的大臣们,我和皇爷爷可以搞定。”
“而其他人,时间一长,只要是朝堂商议好了,你们也准备好了。”
“自然无法抵挡。”
郑和在回到应天府之后,就见到了朱英,听到朱英对下西洋这件事情的分析,也觉的这乃是大明接触西洋的时机。
西洋的传教士都到了大明,而大明却还不知道西洋有多大,西洋的那些帝国有多强。
朱元璋说了一个词语,在众人看来,应该是皇太孙之言。
闭关锁国。
试问,在没有皇太孙殿下之前,谁能够想到这个词语?
大明开启海禁,阻拦了海盗,却也阻拦了大明和西洋之地的联系。
如今大明兴盛起来,自然要去了解他们以后的敌人的实力。
郑和恭敬地说道:“以皇太孙之谋,臣以为,自是万无一失。”
“朝中大臣们也都是明白人,他们十分清楚,殿下开口要解除海禁,那必然是因为解除海禁,有利于大明。”
“臣初听殿下之谋,也是佩服不已。”
“落后就要挨打,大明如今已经强大起来,却不知道西洋的那些帝国有多强。”
“若非殿下高瞻远瞩,大明百年甚至是千年之后,必然会面临西洋的威胁。”
朱英想到了后来的鸦片战争。
“是啊。”
“闭关锁国,避开的不仅仅是海盗,还有我们对于西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