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朱棣学会了,民可使由之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1章朱棣学会了,民可使由之

第131章朱棣学会了,民可使由之  “还是大侄子厉害。”

朱棣把书信给了道衍和尚,脸上遮掩不住地称赞和佩服。

道衍和尚接过信笺看了起来,速度比较快,也很快就领悟了朱英信中的精髓。

大明强而漠北弱。

对于漠北的游牧铁骑,大明只需要不断提升火炮的技术,就能够完全镇压。

然而,漠北毕竟是草原之地,大明不可能派遣人去草原上守着。

派遣大军守着草原,远远不如让游牧们在草原上为大明放牧。

如此一来,大明就拥有了用不完的羊毛、吃不完的羊肉,还能防止红毛人南下。

一旦漠北的游牧们多了起来,那就用高价买奴隶,用来作为大明的徭役。

再联合其他的部落,对一些强盛起来的部落进行打击,让整个漠北永远都是三足鼎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化,上一次派遣去的和尚和道士已经在漠北之地建立了他们的寺庙和道观。

因为和尚和道士们带去了一些粮食,还带去了一些佛门和道门驱邪祟、辟邪气的法子,吸引了不少的信徒。

在大明境内一下子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的佛门和道门,似乎找到了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这个野蛮之地看起来似乎不通人性,行事也都是非常野蛮。

但是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那也是在中原之地待过一段时间。

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佛门和道门,并且也带着自己的家人,信奉佛祖和三清,而不是他们的长生天或者是大祭司。

佛门和道门也救活了不少人,比草原上的巫医要厉害多了。

面对佛门和道门的入侵,草原上的大祭司也没办法,要是不选择臣服,那就要面临火炮的威胁,要是臣服,却眼睁睁地看着佛门和道门抢人。

“教蛮夷之人信奉佛祖和三清?”

“而不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当真是好手段!”

道衍和尚看完了信笺,又还给了燕王朱棣,并且感慨了一下。

以以前朝堂上的那些官员的想法,最想要教化蛮夷人的手段的便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他们总觉得教导了蛮夷之人仁义礼智信,他们就知道什么是礼节,就不再是一个蛮夷。

这种事情可能成功吗?

也只有佛门和道门那些个骗人的手段,以神鬼之说来约束人的思想,让他们信奉并不存在的什么神明,以此来愚昧蛮夷之人,或许还会成功。

朱棣开口道:“我打算让东胶之地的那些个和尚们重新回归于寺庙,到时候,让他们去教化东胶之地的百姓。”

“信奉神明的人,就会获得一些吃食。”

“长此以往,他们肯定会成为佛门的信徒。”

东胶之地的一些佛寺还是比较多,而且,佛寺在东胶之地的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比较高,和他们的神社是差不多的。

想要完全控制东胶之地的几十万人口,仅仅是依靠大明的武力镇压还是不行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更多人地反抗。

把他们受苦受难宣传成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苦难,洗去身上的罪孽,相信,他们心中肯定会好受很多。

道衍和尚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个策略。

同时,作为和尚的他,也就开始想办法联合东胶之地的佛门和尚们,开始编撰整个佛门的经书,这些经书经过编撰之后,就可以用来引导东胶之地的百姓。

不需要什么晦涩难懂的什么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这些东胶之地的百姓未必能够理解。

大道至简。

道衍和尚主持编撰的东胶之地的佛门经书,自然是要劝道东胶之地的百姓要一心向善,并且还要历尽磨难。

不仅如此,还会大力宣传大明如今的兴盛,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百姓们一日三餐,能够吃饱穿暖,早上吃完了早餐,就带着一家老小去了东湖苑,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天鹅在湖上飞舞。

也可以去西花园,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孔雀张开五彩缤纷的尾巴。

游玩之后,就可以去东市大食堂,在那里,不需要给钱,想要吃什么就拿什么,只是有一点要求,那就是不能浪费。

总之,大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像是一个极乐世界一样。

而想要前往大明,那就要一心向善,那就要努力挖矿,那就要日夜不停地从事生产。

我们今日的生产,那都是会运送到大明。

等我们死后就可以有机会投胎到大明,过上那样极乐世界的生活了。

不得不说。

道衍和尚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舆论来控制民心。

东胶之地的百姓一个一个都盼望着,自己死后会有机会投胎到大明,过上幸福美满、无忧无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而朱棣也下达了一些命令,凡是做好事,并且对建造和谐安乐的东胶之地有非常大的贡献的人,会有机会乘坐东胶号,前往大明,成为大明的子民。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这样的诱惑比死后投胎到大明更为吸引人,因为这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是真正做出了一番业绩,就可以实现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