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入川出川,大明的第二条啊水泥路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3章入川出川,大明的第二条啊水泥路

第133章入川出川,大明的第二条啊水泥路  参与完长安剪彩的朱英,并未回到应天府,而是去了蜀中。

蜀王朱椿、四川布政使吴彦真等一众官员出面迎接,仪式颇为隆重。

成都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到齐,四周都是卫所护卫和锦衣卫防护,把百姓拦在最外面。

“十一叔。”

朱英率先上前和朱椿寒暄道。

朱椿也连忙上前,伸出稍有肥胖的大手,握住了朱英的手。

“大侄子,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朱椿很是热情。

此人也算是有真才实学的皇子,在朱元璋的那些儿子里面,也算是得了善终的人。

其实要说起来,朱元璋的这些儿子里面,一个是周王朱橚,一个是蜀王朱椿。

两人也都是有真才实学,并且治理一方有功的人。

朱橚好医,其医术在河南开封当地那也是赫赫有名,治好了不少病患,还写了一些医书。

可惜的是,他的儿子们就有一些不省心了。

嫡长子的性格比较懦弱,倒是也跟随他一起学医,但是医术远远跟不上朱橚。

而次子却又觊觎周王之位,和河南的布政史勾连一起,结果被朱英给捉拿了。

为此,周王朱橚还受到了朱元璋的训诫,告诉他以后要好生地教导儿子。

要不是朱英求情,说五叔在开封的藩地前行学医,还写了医书传世,更是救治了不少患病的百姓,也算是有着很大的功劳。

朱元璋才没有问罪于他。

而蜀王朱椿虽然没有学医,也没有救治多少百姓,但是他治理蜀中确实有功。

要知道这里临近贵州和云南,也有着不少的其他族裔之人。

朱椿在就藩之前,蓝玉还带着人前来镇压那些反叛的异族之人。

朱椿就藩之后,也是施以仁政,得以安抚异族之人。

蜀中每年都会向朝廷缴纳足额的赋税,从来没有过拖欠。

历史上,蜀王朱椿在靖难之后,也是第一个进入应天府觐见朱棣的藩王,并且还很积极地表示臣服。

朱棣也就让朱椿继续回去就藩,管理好蜀中。

再后来,还举报了谷王朱橞谋反一事,被朱棣嘉奖。

朱英随着朱椿和吴彦真等人一起进入了成都府。

都说蜀道难。

这一次,朱英到成都,都不是从东面进来的,而是从北部,先到益州,再到成都。

朱英和朱椿寒暄的差不多,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十一叔。”

“从应天府到长安城的水泥路修建好了。”

“如今,朝廷打算再修建第二条,我决定,修建一条从应天府到成都府的水泥路。”

“都说蜀道难。”

“如今大明正是积极兴盛之时,水泥路乃是功在千秋,也是利在当代的事情。”

“以后,出川和入川也都会方便很多。”

“十一叔可有什么想法?”

朱椿回道:“这可能有些难度啊。”

“想要修建水泥路入川,首先就要面对很多大江大河,其次,这里雨水充足,长长发生泥石流,很容易就冲毁了道路。”

“而且这里多山地,修气路来,可要比从应天府到长安城难多了。”

朱英坚定道:“再难也要修!”

“一年不成,那就两年,两年不成,那就三年!”

“到时候,十一叔回应天府看望皇爷爷,也会方便很多啊!”

“关键是,修通了这一套路,以后出川入川方便很多,既能够方便百姓,也可以方便蜀中和外面的商贾。”

“我打算还是先让商会募捐,朝廷再拨发修路的钱财。”

“四叔再从东胶那边运送六万徭役,再加上,修建金安水泥路的十万工匠和徭役,足以完成这个不太可能完成的工程!”

朱椿道:“当真要修?”

朱英点点头。

朱椿看了看吴彦真。

吴彦真立即回答道:“殿下,王爷,下官以为,修路是可以的。”

“如今这蜀道太难行走,每一年都有人死在了蜀道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