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日月生辉,唯我大明
第149章日月生辉,唯我大明 打的一拳来,免得百拳开。
在面对这些海盗的时候,郑和、梅殷两人的态度是出奇的一致。
那就是狠狠地打,打出大明的气势出来。
其实,他们船上的货物并不是非常多,很大一部分货物,都存放在了忽鲁谟斯的海湾港口处。
下一站,将会到达埃及。
……
朱英在想办法如何对西南地区进行开发。
云贵之地处于高原的边界,当然,这里的气候非常可以,适合耕种。
但是现在想要把人迁徙到这里,可能有一些困难。
因为北地的人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而东南之地的百姓,也不太想离开自己的家乡。
再加上,大明现在的一部分精力也都在建设琉球的贸易中心上,也就没有太多精力来思考如何治理云贵之地。
而这两个地区因为靠近西南之地,有很多外族之人,在这里居住。
很多地方还有这语言不通的问题。
沟通起来都比较麻烦,更不用说,还要让西南之地发展起来,好慢慢地向天竺和身毒发展了,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看了看西南之地的疆域,朱英觉得如果在这里可以建造大明第一高楼,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人。
但是这种方案也存在诸多问题。
朱英瘫坐在了躺椅上,打算休息一个小时。
他觉得自己的脑细胞在这一瞬间似乎被杀死了不少,就为了能够发展壮大大明。
这是壮大大明最好的时期。
刚刚一鼓作气,打败了那么多的敌人,赶走了欺压百姓的元贼。
日月生辉,唯我大明。
漠北之地的元贼余孽不足为虑,远远不如明末之时,已经如日中天、实力雄厚的鞑靼。
朝中也没有什么把持朝堂,把皇帝当做是傀儡的阉党。
至于文官,也远远不如万历、崇祯时期那么的强盛,直接把皇帝淹死在水里。
世家大族根本就不能和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的朱元璋抗衡。
纵观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惩处的那些贪官污吏,也是历朝历代最为严苛,也是最为暴虐。
这自然不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暴君,而是他知晓,这些个文官之中,有多少是和那些世家大族勾连在一起。
也别真的把朱元璋当做是神勇无敌的人,当真就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
能够赶走元贼,还是离不开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就比如这长安的秦家,当年也是在元贼那里当过大官,飞黄腾达的大家族。
朱元璋想要治理地方,想要稳定自己打下来的地盘。
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根本就行不通的,他要是去打仗了,后方直接乱起来,他还有那个心思,还有那个精力和敌人对抗吗?
只不过,得了天下之后。
朱元璋也知晓这些世家大族的隐患,就好比这邓愈,那也是在元朝时期,当过大官的人,后来选择了投靠当时中原大地上实力雄厚的他,那也是他已经打下来半个江山。
邓愈后来也确实为大明立国和稳定出了不少力,可是看看邓愈的家族。
几个儿子分别跟着几个藩王,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藩王。
整个邓家都绑在了朱家这条战车上面,以后不管如何,邓家也能凭借这些人脉飞黄腾达。
而像这样的家族有多少?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要大力度惩治贪官污吏的原因。
为的是不让世家大族的手,伸的太长了。
这个时候的皇权应该算得上是鼎盛时期,就算是世家大族那都要退避三舍,不敢直接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
毕竟,朱元璋手握兵权,蓝玉、傅友德、耿炳文等等武将们,也都是马首是瞻。
朱元璋也没有太过分,世家大族安安心心地帮助大明治理地方,安抚地方,他也不会亏待。
朱英想着如何继续发展大明,从小农经济、以工代赈、耕种高产农物、发展三大平原,成为大明的粮仓。
还有打造东胶的工厂基地,利用那里的免费劳动力,为大明创造财富。
打造琉球的贸易中心,让大明和西洋从此之后互通有无,搭上发展的巨轮。
经济、民生、农业、医疗、教育、军事……。
似乎每一项都在大力发展,但是却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比如经济。
大明现在再度改革货币,一两银币、二两银币,这种确定货币额度的银币和金币出现,也算是帮助大明的市场规范化交易,不像是以前,总能够有聪明的人在其中捡漏子,也有人铸造非官方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