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罗马使臣?把他们带去看看咱的定远码头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0章罗马使臣?把他们带去看看咱的定远码头

第150章罗马使臣?把他们带去看看咱的定远码头

洪武三十一年春。  这个年关对于大明人来说,应该是迄今为止,过得最为舒心,也最有年关味道的一次年关之节日。

春节在大明已经兴盛起来,前有绝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有碎碎年年有今朝。

大明的百姓们也终于有一些闲钱,可以在年关的时候,买上几斤臀肉,再买几只鸡鸭,买上几匹布,做几件新衣裳。

朱英也在推动几个节日的氛围,让百姓在这个时候,过得开心,同时促进钱财的流动。

一年到头都是把手中那点钱财紧紧地攒在手中压箱底,如何才能有更大的动力,以及主动前往工地去干活儿赚钱?

钱财要是被百姓们都攒在手中,不愿意花出去,商贾们又还怎么做生意?

商贾们做不了生意,大明的官府还怎么收商税?

没有商税,还怎么以工代赈,从而修建水泥路、修建长城,修缮应天府?

这就是宏观经济调控。

年关之际。

朱英也有了时间,前往仙岛,陪着朱元璋和赵玄音一起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仙岛的东山有一个凉亭,凉亭的下面有一个平台,在这里,很好钓鱼。

整个洪泽湖也被官府监管起来,百姓们想要捕鱼,那就需要用大网。

平台上,朱元璋和朱英一人坐在一个椅子上,前面放着鱼竿,身边的木桶里面,有几条草鱼。

“对于今年,你有什么打算?”朱元璋问道。

朱英正在削着苹果,这是皇家庄园收获的苹果,味道非常好,脆甜脆甜的。

“今年的话,还是继续加大力度拓宽官道,大明各个行省都在修路。”

“这路修起来了,百姓们出行也方便,以后收赋税的时候,也能够很快收上来。”

“如今,应天府到长安,步行的话,十几天的路程。”

“修造了差不多二十多座水泥桥,而要是骑马的话,十天都不到。”

“八百里加急就更快了。”

“如果漠北一旦有什么异动,大明可以很快从各地调兵,直接扑向瓦剌。”

朱元璋伸手拿起鱼竿,一条鱼上钩了。

身边的王公公连忙上前,摘下了鱼钩,把鱼放在了木桶里面。

“修路的确很重要。”

“路修好了,大明的御史、都察院、给事中、衙役都可以很快到达各地。”

“而从各地送上来的奏折,也可以很快到达应天府。”

朱元璋捏好了鱼饵,把鱼钩抛出去。

“蒋瓛去过北平、太原、贵州、大理等地,百姓们对于你的敬佩之意最高。”

“由此看来,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真正地让大明的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

“这日子过的好不好,他们的心中是最清楚不过了。”

“除了修路,你还有什么打算?”

朱英削好了苹果,递给了朱元璋,回道:“皇爷爷,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路要修,地方上的学院要扩建,东胶之地的工厂要扩建,东胶生产出来的货物,也要想办法,开始向西洋的那些帝国卖出去。”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西洋开展了交易,解除了海禁,这海商也就多了起来。”

“如何管理海商,如何收取他们的商税,避免这些海商变得富可敌国,十分有钱。”

“也要解决大明东南之地发展过快,人口增加的非常快,以至于田地变得紧张起来的问题。”

“……。”

朱英说完之后,已经是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

大明看起来一切向好,其实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毕竟发展本身就面临着各种挑战。

朱英也终于体会到前世的时候,官府在治理一国的时候,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压力。

朱元璋看向了朱英。

他从未想到过,朱英能够把这么多的问题都摆在台面上。

也会滋生出来如此多的问题。

他可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也掌管皇权这么多年,却从未注意到,会有如此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关键是,朱英说出来的这些,以前的他们也从未注意到,也从未去想着要解决。

百姓们只要是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会出现叛乱和动荡,不影响他的皇权,就算是可以了。

朱英却还想着如何解决百姓们出行难、养家糊口难、吃饭难等问题。

一时间,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