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动了谁的奶酪?
第167章动了谁的奶酪? 朝会之后,大臣们是行色匆匆,仿佛是大事不好,各个都是形色各异。
大学士方孝孺的谏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弹劾了皇庄的管事戴纳,那位可是太上皇的人,却直接被抓拿归案问罪伏法。
其罪责便是侵占百姓田地,乃是与民争利,不仅如此,还兼并土地,壮大自身。
接着更是说出了惊骇世俗的话,废除丁税,改收田税。
丁税之弊端也被传得沸沸扬扬,百姓们大字不识一个,全靠周围的地下八卦站,一传十、十传百。
而能够有这个手段的人,自然是朱英。
他可是更懂得什么叫做舆论,什么叫做民心。
以前的皇帝们总觉得自己做的好,自己能够虚心纳谏,能够君臣和睦、上下一心就是一个好皇帝,就可以得民心。
但是纵观历史,能够控制民心的人,其实还是那些世家大族,那些读书人。
他们本身就身在朝堂,官居一品,身后还有这大家族,这些官绅家族的利益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勾连在一起。
再加上还有一个联姻的关系在,所为的门当户对,那自然是官绅大家族会和官绅大家族联姻,根本就瞧不上那些平民百姓。
故事中发生的才子佳人,大家闺秀和穷酸秀才的事情,那也都是一些读书人的幻想罢了。
朱英在成为皇太孙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培养自己人,也注重于引导舆论,堵住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嘴。
要知道,朱元璋当年可是给老百姓进京上访的机会,手中的刀就算是那些世家大族也要忌惮三分。
隋唐时期,还有什么中原五姓七望,到了宋朝时期,也有什么名门世家。
但是到了大明,这样拥有深厚底蕴的大家族也就很少了。
因为元朝之后,中原早已经式微,朱元璋的立国,完完全全就是自己打下来的,手中掌握着绝对的实权。
跟随他的贵勋们也因为依靠皇权而成为了大明的世家大族,而也正是如此,朱元璋想要杀谁,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行了,至于罪证,想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
朱英第一时间把丁税的弊端给宣传出去,让百姓们群情激奋,也就能直接堵住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口,他们想要利用百姓来倒逼皇权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还要面临皇权和百姓直接逼迫他们同意这一条改革政策,至于后期。
朱英的手段还有很多,摊丁入亩之后,可以让各方都能发展起来。
等以后,土地也就不再那么的重要。
粮食足够养活大明的所有人,甚至是可以出口,也可以随时进口。
土地不再重要了,兼并土地这种事情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霸占那么多的土地,还要上交田税,要了,完全就是一个累赘。
圣谕,凤阳中都除却守陵人之田,与祭田之外,皆充于官府,准备授予百姓耕种。
勋贵们自然是大为惊奇,同时,也十分的担心,皇上的这把刀,随时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事实上,也没让他们等的太久,在凤阳皇庄的土地被分出去,让附近农户得到了田产,开始自家耕种之后,方孝孺就再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剑。
“从大明开国以来,凤阳勋贵之家行不法之事已是常态。早些年,有人纵容家奴掠夺人口,强占土地,贩卖私盐收敛钱财。得了田地不算,甚至闹出人命。”
“以至洪武十八年,犯罪之人被国法处置之后。陛下亲自下旨,公侯不得强占民田。”
“这几年,虽微有好转。但凤阳百姓,亦受豪门之苦!”
“如今皇庄已为国田分于百姓,朝廷更当收回国初所赐的勋田。一来,还地于民。二来,还凤阳朗朗乾坤!”
方孝孺为人忠厚老实,是那种认准了之后,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
历史上,方孝孺因为在靖难之后,当着朱棣的面骂他不仁不义,还在靖难的时候,写了一篇讨伐燕王朱棣的徼文,最终被朱棣给杀了。
还成为了这历史上诛灭十族的大臣,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十族啊。
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凡是沾亲带故的人,全都给杀了。
不仅如此,连家中的花花草草也不放过,鸡、鸭、狗、猫也给杀了。
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朱棣真要是生气了,真要是对一个人极为不满,也不想忍耐了,手段可能比朱元璋还要残忍。
朱元璋就算是抄家灭族,也不可能来一个诛十族,顶多,那也是诛九族,却也很少。
而且,朱元璋杀人,不会无缘无故,更不会因为被一个人给气到不吃饭,就直接诛人十族。
旁边的淮西贵勋们个个都是怒发冲冠,看着方孝孺的眼神要吃人一样,若不是金銮殿,只怕当场就要动手。
怀远侯曹兴第一个站出来,指着方孝孺叫骂道:“日你八辈先人,你个心怀鬼胎的酸秀才,我们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得到皇爷和皇上的赏赐,你却想着收回咱们凤阳老家的庄子!”
“你是什么居心,我们又没有做出那等霸占百姓良田的罪行来,更没有做出什么兼并土地的事情来。”
“你竟然建言,请求皇上收回那些赏赐的封地。”
“你这心思实在是太歹毒了!”
曹兴又立即跪在地上,开口道:“皇上,并非是臣占着那点儿封地不放。”
“实在是因为这些乃是当年皇爷还有皇上您赏赐给我们这些有军功的武将们的。”
“我们也没有做出那等欺压百姓的事情,相反,每年还会下放一些粮食,让封地的百姓们可以过上一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