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君臣演戏,贵勋不满
第166章君臣演戏,贵勋不满 取消丁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劳动力。
自从洪武二十五年朱英建言提倡以工代赈之后,这工人也就多了起来。
而后来,随着精盐工厂、水泥工厂、琉璃工厂、水泥石砖工厂、修路、修长城等等工程,这大明的工人也就更多了。
工人多了,以工代赈也就继续坚持下去。
可是,因为丁税的存在,这些工人最后赚取的钱财并不是很多。
朝廷下发了工钱,到了年末,又要收丁税,收走一部分。
财富似乎永远都积累在那些富商手中,朝廷也似乎还是在压榨百姓。
要不是这几年来,大明的工业发展已经壮大起来,还开启了军事行动,从东瀛那里得到了补给,还有了免费的劳动力。
这以工代赈到了后期,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朱英早就想要解决丁税问题,施行摊丁入亩,可是他还只是皇太孙,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而现在,郑和从西洋之地带回来那么多的物资,如今就在应天府的几个仓库放着。
而大明的富商们也从境内开始转移,向着西洋之地发展。
因为大明内销已经差不多饱和了,想要扩大内销,那就必须要让老百姓手中有钱。
不然,他们生产出来的那些丝绸布匹,也只能卖给王公贵族。
而王公贵族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天换一套衣服,每天都不一样吧。
这时候,朱英再开始慢慢地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丁税,改收田税。
到时候,也能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杜绝那些佃户慢慢地拥有成千上万亩土地。
如此一来,人口必定再一次爆炸式的增长,从官绅大户人家走出来,最终落实在户籍册上。
劳动力多了,创造的价值才能多。
“皇上,臣弹劾方孝孺,此人目无法纪,以下犯上,竟然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户部侍郎张仲兴换了一个方式。
他是江南大族张氏的族人,也是洪武年的进士,如今的户部侍郎之一,管理大明的土地,正是负责丁税的户部六侍郎之一。
朱英自然清楚他的身份,直接道:“张侍郎未免有一些言重了,朕倘若真的因为方孝孺的死谏而惩罚与他,那以后,谁还愿意站出来死谏,朕……岂不是成为了暴君、昏君?!”
工部属尚书事左侍郎张信连忙站出来,躬身施礼道:“皇上圣明,臣以为,方大学士死谏一事,可从长计议。”
“丁税事关重大,大明赋税乃是国朝之本,也是太上皇定下来的国策,想要更改,当有待商榷。”
他也是江南大族张氏的族人,不过,他和户部侍郎张仲兴算是张氏的几个分支,两人以前并无太多交集,同朝为官之后,才知道都是江南温州张氏一族,这才开始报团取暖。
张氏带了头,其他的一些大族之人,也连忙出来表示,这件事情乃是改祖制,要商榷一下。
官绅乃是国家的柱石,士绅乃是地方的基础。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论调,所谓民,其实若百姓交不上丁税,就算不得民。
“臣也觉得此乃德政!”
“如今的大明工匠多而农户少,该是因为以工代赈一来,很多无田无地之人,有了养家糊口的活计。”
“然则,他们本就无田无地,却还要承受丁税,一人要养活一家人,再加上丁税,便和历朝历代的苛捐杂税别无两样。”
“苛政猛如虎,大明如今四海升平,正是兴盛之际,却因为苛捐杂税而剥削穷苦的百姓,便是和百姓为敌。”
“这和宋朝时期的官逼民反,有什么不同?!”
“用田税摊薄丁税,于国家而言有利人口,于民而言……。”
站出来的大臣,便是吏部尚书詹徽,他早年是东宫的詹事府,后来的太子少保,如今的吏部尚书、左都御史,位极人臣。
他的话,还是有着很大的分量的。
其实,詹徽也算是官绅,身后也有一个詹家,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詹家在徽州府也算是名门望族了。
族中这些年也兼并了不少土地。
朝中有人好做事,詹徽有朱元璋和朱英赏赐的土地和钱财,家中也养了好几个商号。
真要是废了丁税,开始收田税,他们詹家要比以前多上交一倍的赋税。
但是,谁让他现在是朱英的人呢。
如果他这个时候不站出来支持朱英,那就会被朱英所不喜,最后会被朱英排斥在以前东宫属臣的团伙之外。
要是被皇上所不喜,这官途也就到头了。
方孝孺继续道:“赋税之事,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宽政德行,稳固国本,百姓受惠,江山安定!”
朱英笑道:“方学士此言大善!”
大臣们如何看不出来,要是没有朱英的指使,方孝孺会注意到丁税?
要是没有朱英的指使,方孝孺会在这时候,来一个死谏,非要废除丁税,改成田税。
他的胆子也太大了!
毕竟,大明这天下,要说田产最多的,自然是大明贵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