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殿试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4章殿试

第224章殿试

解决了朱济熺的难题之后,道衍和尚又去了长安。  其实,他本来并不想去长安见秦王朱尚柄,和这位秦王二代有什么过多的交际。

因为这位秦王生性傲慢,深受其父王的影响,为人过于纨绔。

这样的亲王根本就是道不同,比朱济熺还要带不动。

然而,朱英的强大让道衍和尚是心力不足,已经是想办法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对象。

从太原到长安这一段路,并没有修建水泥路,但是官道已经拓宽了,并且还修建了不少水泥桥,路程比以前要短了很多。

这些时日。

道衍和尚也算是走遍了大江南北,就为了能够给燕王朱棣寻找一些可用之人。

要么是一些已经作奸犯科,身上背着一些罪责的人,要么就是被流放的罪人,还有一些,是和官府有勾结的商人,以及那些看不惯朱英的国策的世家大族。

一个摊丁入亩,一个军事学院。

两个改革,得罪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到了长安之后。

道衍和尚和自己猜测的一样,吃了闭门羹。

秦王朱尚炳连见他一面都不愿意。

道衍和尚并未因此生气,而是去寻找可用之人,去寻找朱英安排在长安城的暗探联络地点。

他自有办法让秦王朱尚炳乖乖地出来见一面。

……

朱英穿着隆重的衮服,在群臣和学子们的叩拜声中,拉着同样穿着衮服的朱文墧,缓缓走上通往龙椅的御阶。

“臣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英坐定之后,挥手道:“免礼!”

礼部尚书李原名,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天子之名,开科取士,为国求贤。以为大夫,亲若一家……。”

宝座上,朱英端坐着,看着面前的贡士学子。

朱文墧早已经习惯了坐在朱英的旁边,听着朝臣们和他的父皇的奏对。

只是今日有一些不一样,因为今日乃是大明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

朝臣并不多。

而是礼部和吏部主持的殿试。

站在下面的都是这一次的经过了会试,有了贡生的身份,想要成为进士,就要参加殿试。

李原名念完圣旨,俯首拜道,“启禀皇上,天下各处之贡士,籍贯姓名皆已查实。”

朱英点点头,随之朗声道,“殿试开始!”

参试的贡士们依次坐好,又朝朱英叩拜之后,负责科举取士的主考官们共同打开密封的箱子,从里面拿出本次殿试的考题,交由翰林院书记官,礼部执官等开始发放。

大殿之中,除了纸张摩擦之声,再无别的声响。

殿试的主考官按照官位大小依次有读卷官、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提调官、巡绰官等。

读卷官由翰林院学士,华盖殿大学士等人组成。

提调官是礼部尚书,侍郎。

监察官乃是左右御史和督察院。

而今年的殿试多少有一些不同,需要背写四书五经上的内容一个都没有,全都是策论。

四篇策论,一个是关于大明的军事,一个是关于大明的商业,一个是关于大明和西洋的通商,还有一个就是大明的童学。

这也是他们平日里谈论最多的论点,几乎是人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可真要是以策论写出自己的观点来,那就有一些为难了。

一时间,难以下笔,心中踌躇良久之后,然后按照殿试要求的格式,先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缓缓落笔。

考场中,到处都是落笔的声音。

李原名板着脸,威严的在考场巡视。

所到之处,落笔的士子们无不紧张起来。他忽然站在一人身后,盯着对方的笔迹看了半晌,然后又面无表情的走远。

他一走,被他看的那人,长出一口气。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道衍和尚推荐的学子,也是他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培养出来的,根子底比较正,经得起吏部和锦衣卫调查的学子。

“看来,那姚广孝还是有一些智谋,连皇上要出的策论都能够猜到,不愧是燕王身边的神算。”李原名心中暗道,“不过,录取的名次也不能太高,不然真要是调查起来,恐怕很容易就露出破绽了!”

乡试的时候,这些学子的卷宗都会糊住名字,是为了防止那些主考官们看到了名字,就知道是谁的卷宗,从而有舞弊的现象。

到了科举取士的时候,也是一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