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安南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8章安南

第248章安南

安南一战。  大明大获全胜。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谓的地形优势,简直是不堪一击。

安南的王在炮火中选择了投诚。

朱棣带着先锋大军直接驻扎在蛮谷,在此期间,还是有不少安南的百姓聚集一些人,攻打大明的军营,想要夺回他们的领地。

然而,他们面临的确实绝对的打击,一群拿着竹叉,又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弓弩,就想要打败大明的精锐大军?

那完全就是真正的以卵击石。

……

奉天殿。

朱英问道:“如今安南已经稳定下来,移民之事,也要提上日程。”

“昭告天下,凡是愿意移民的百姓,可自报姓名,等到定下日期之后,可拖家带口前往安南定居。”

还是和以前的移民一样,每个人可以得到十亩地,这些土地,可以世袭,成为他们永久的私人领地。

当然,他们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如若朝廷需要修建道路,又或者是建立都城什么的,会按照一定的赔偿回收土地。

一人十亩地。

这对于很多没有良田的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对于北地一些生活在隔壁上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诱惑。

那可是南方啊!

有传闻,那里雨水充沛,很适合耕种,收成也很好。

相比较北地黄沙满地,生活在戈壁上的一些百姓来说,南方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朱英把北地关内的人迁移到了南方,再把瓦剌和鞑靼的胡商迁徙到北地,然后促进他们种植防护林。

朝廷会发放物资,也会给一定的工钱,招收种植树木的护林员。

这是在吸引那些胡商,从瓦剌和鞑靼那里引进牧民。

草原上没了牧民们放牧,草原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还能阻碍瓦剌和鞑靼的发展,减轻大明北地蛮族的威胁。

户部尚书杨靖出列躬身道:“皇上,移民之事,关乎于国民之本。”

“臣以为,此事当重办,严防一些当地的官员和佃户勾结,欺压驱赶当地并不愿意移民的百姓。”

“与此同时,这移民的时候,百姓们一路上的饭食该如何安排,路上出现了一些意外,又该如何处理,当有一个详细的规章制度。”

“如此一来,负责移民的官员们,可以依照规章制度来行事,但凡有违规的官员,也可及时惩处。”

朱英回道:“理应如此,此事,吏部、督察院以及户部三方互相协商,制定出一个规章制度来,到时候,朕再看看,如果可行。”

“就直接发在邸报上,昭告天下,到时候,百姓们遇到了什么事情,又或者是蒙受冤屈,也可知道如何报官,如何伸张自己的冤屈。”

“还有,移民之后的安置,以及安南地区的官府建立,也要先一步完善。”

“挑选地方上的一些有建树的官员,派遣他们去安南建立官府府衙。”

吏部尚书詹徽出列躬身道:“遵命。”

大明有过几次移民,为的就是让北地不毛之地的百姓们,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不然,北地的那些百姓一年到头连个粮食的收成都没有几石,养活不了一家人,很容易出现民怨民愤。

除此之外,就是江南之地的人口增长速度大,以至于需要的粮食需求更多,除此之外,很多家庭生育的婴儿多了,就会抛弃,民风直接就烂了。

最大的一次移民,就是把北地的一些贫苦百姓,还有江南之地的一些底层百姓,迁徙到了东胶。

现在,大明又开始进行移民,让这些年还是处于一个底层的百姓去安南,成为那里的佃户。

这才是真正的开疆扩土的作用以及意义。

不然,大明耗费兵力,耗费物资去开疆扩土,只为打败安南,让其俯首称臣?

那也太不划算了。

就像是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七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下西洋了。

为什么?

真正的劳民伤财啊!

外销没有。

反倒是增加了内耗。

看看现在,定远号下西洋,每一次带去的货物,回来就会有金山银山,还有玉石和一些珍品。

这就是扩大外销,也就是增加了出口。

……

新华五年年初。

安南省建立,大明又多了一个行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