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盛世
第249章盛世
移民的事情进行的还算是顺利,现在的官员被朱英调教的还算是不错。 谁是做实事的,谁是玩弄权术的,谁在空谈误国,他都能够知道。
毕竟,朱英现在的手中掌握着一个很大的情报网。
在这张网之中,天下亿万子民,都已经被他掌控在手中。
每天处理完公文,他需要看一看从各地的暗桩送上来的一些情报。
比如惠州的知府,在什么时候,去怡心园,见了什么人,他都知道。
虽然没能得知这个知府和见面的人说了什么,但是最起码,知道他和谁见了面,做了什么事情。
还有,比如徽州的一个县,发生了土地地界发生了变动而引发的斗殴事件,还有益州的一个县,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个女子被人劫持到荒郊野外,死于非命。
以前的皇上想要知道地方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是通过朝中的大臣的奏折又或者是朝议,又或者是手中薄弱的可怜的情报系统。
朱英知道现在的消息传递的速度和渠道,都非常弱,皇上很容易被大臣们蒙骗,只知道这天下歌舞升平,只知道,大明还在。
就像是崇祯皇帝,他想要救大明,却是力不从心,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紫荆城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新华五年的三月。
朱英带着朱文橋和百官们一起前往皇庄,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
这就是春祭,希望今年能够有一个好收成。
祭祀之后,朱英下令让边关的一些戍边的将士们,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到自家,帮助自家耕种。
这些将士们都有着良田,每一位参军的将士,在真的进入到军队之后,就能够领到三亩良田。
他们可以把良田租出去,然后获得每年的分红以及租金,也可以让自家人耕种。
而他们的良田中,会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的口粮。
如此一来,大明也就不用承担太多的军饷,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人积极参军,也能减轻军饷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要一力主张移民的原因,把一些没有土地的百姓迁移到安南之地,也就能够解决当地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
官府要预留出一部分的土地,分给那些参军入伍的将士们。
楚王朱桢成为安南王之后,楚王的封地就被收回去了。
新华五年参军的将士们,也就拥有了武昌府地区的良田,拥有了一份地契。
五月。
朱英来到了蓝玉府上。
继傅友德病死之后,大明又将失去一位开国功臣。
蓝玉早年冲锋陷阵的时候,受过很多伤,这些伤口也透支了他的生命力。
再加上,他在军事学院呕心沥血,写下了洪武战争论,一共六十万字的著作。
差不多把自己的生命力给透支完了。
在这个五月,病倒在床,还是一病不起的那种。
朱英也没办法。
这些年,通过系统的奖励,他的医术确实算得上是大明现在大师级别。
可是蓝玉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本身身体就有很多隐疾,只有通过上等的人参以及其他的补品,吊着一口气。
朱元璋在朱棣的搀扶下,走进了蓝玉的府上。
因为傅友德的死,让他看开了,这一次,倒是没有太过悲伤。
朱元璋也感觉到自己似乎也要离开人世,也就是离死不远了。
“蓝玉啊蓝玉,该说你什么好呢?”
朱元璋看着病床上的蓝玉,对方还是清醒着的,就是犯起病来,浑身痛的要命。
蓝玉轻声地说道:“皇上,臣也不求皇上还能够原谅臣以前的无知傲慢。”
“臣也要去见一见徐大哥,见一见常大哥,和他们把酒言欢了。”
“奈何桥上,臣先走一步。”
蓝玉和朱元璋之间还是存在着隔阂,毕竟,他们现在都是比较固执的老头子。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去吧,告诉老徐、老常他们,走慢一些,等等咱这个老哥。”
朱元璋起身,离开了。
朱英还是和往常一样,亲自喂药,这些时日,都是他在蓝玉身边。
这些药,也都是他写的药方,御医看了,也都是点头不已。
每一个中草药的药性,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每一次也都是对症下药。
不然,有人还真的会传出去,是朱英喂药,喂死了傅友德和蓝玉。
他可不是潘金莲。
蓝玉又修养了大半个月,终于在一个比较炎热的晚上,因为太热,想要下床,结果刚站起身,就眼前一黑,倒在床上,没了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