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风向标
报喜不报悲,乃是人之常情。而在企业内部,同样有着类似的习俗。
如果耳机的销量不佳,或者没好到一定程度,相关报告书肯定要过上几天,才会出现在郑虎办公桌上。
报告书内的重点,也会从首发短期销量,变成长时间总销量,以此来混淆概念,给人一种实际销量很不错的感觉。
类似的报告文学,在荣誉集团内部并不兴盛,却也有逐渐抬头的趋势。
是以在销售成绩统计出来不到半小时后,一份简单的报告书,就出现在了郑虎的办公桌上。
“还不错嘛,这个成绩很优秀,作为第一款耳机产品,已经是相当好的销量。”
三分钟时间看完整份报告书,郑虎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手下的那些年轻人这么能折腾,一下子就搞出来一款爆款。
别看几十万的销量似乎不多,放到二十一世纪估计也就是中上之流的水平,但要知道现在可是八十年代,耳机市场本身就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发达成熟。
销量最高的耳机,都才只有几百万,这还是长期销售的累积,而不是半个小时之内的销售量。
近千万的销售额更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数字,唯一的毛病就是其中的利润其实并不多,大概只占据总共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不到。
和其他的耳机产品相比,这是一个相当离谱的数字,毕竟通常来说耳机这样的电子产品,毛利润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三百!
最后的纯利润往往也能有个百分之五十左右。
这要是放在其他企业,相关部门的年轻人们得到奖励的同时,肯定会被叫去狠狠的教训一番,让他们明白像这样的赚钱机会有多难得,怎么可以就只赚这点钱?
但放在荣誉集团,只赚取合理的利润这点反而是优点,郑虎在确认过报告书数据属实后,对此也是颇为欣慰。
“不枉费我把权力下放,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这些孩子确实没有忘记初心,内心并非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高优先级。”
“依旧坚守住了普惠大众,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美好,这条最基本的底线。”
想了想,郑虎觉得像这样的案例足以作为集团内部的风向标作为宣传。
在确保底线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取合理的利润,同时帮助这个行业进入到较为合适的竞争状态,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够得到实惠。
于是郑虎干脆直接给董明珠打了个电话。
“董老师,你送来的这份报告书,我已经抽时间看完了。”
“年轻人们很优秀,值得好好嘉奖一番,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吧,耳机方面的利润,就按照我们原先说的那样,让他们自己来分配。”
“除此之外,奖金和奖品不能少,这笔功劳要给他们记在功劳簿上,有合适的升职机会,就给他们安排上吧。”
“我希望能够把这次成功的项目案例,做成一个风向标,让集团内部的年轻人都看看,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自己的未来又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你看如何?”
董明珠怎可能反对这样的好事?
当即点头答应下来,随后就开始筹备将这次案例打造成风向标的一揽子行动。
次日清晨,荣誉集团内部变难得的通报了有关于音频业务部门,做耳机的这些年轻人这次极为优秀的成绩。
第二天,其中一部分年轻人就被人事部叫了过去,询问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看法。
大约两三个年轻人当场就被升职,要么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转到其他岗位上等级和薪资福利大幅提升。
要么是在原本的部门里,担任音频业务部门为耳机项目扩充后,成立的新团队的管理职位。
相同的,无论是他们在内部的职业等级,还是薪资和福利水平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的提升。
而所有在这次项目中发挥作用的年轻人们,都按照自己的职位,内部对彼此的评价,许多的不同额度的奖金。
当然了,为了避免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不和谐,奖金额度是不允许被公开的,不允许私下讨论的。
但绝对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数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见到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优秀同类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正确的方向上,通过合适的手段拿到了超过自己百倍的薪资。
集团内部的许多年轻人纷纷效仿,短短七天时间里,各种各样的申请书报告书商业计划书犹如雪花一般,塞满了各级管理的桌面。
经过重重过滤,筛选掉实在不靠谱的企划,再由董明珠进行更加严格的筛选,过滤掉相对逊色的普通企划。
最后呈现到郑虎面前的,都还有十几份极为优异的商业计划书。
看着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的计划书报告,郑虎有些哭笑不得,但更多的是欣慰。
“很不错,看来我们决定的风向标效果很好,我也不能掉了链子,董老师,这些计划我会在一周之内看完,做出对应的批复。”
“到时候就要辛苦你,和这些计划书背后的团队进行交接,把项目稳定下来了。”
董明珠双眼闪闪发亮,认真的点点头,目光扫过桌面上放着的计划书,还残留着一丝兴奋。
作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商业女强人,再没有什么比起这些价值千金,未来具有无限潜质的商业计划书让她兴奋的了。
而郑虎没有食言,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阅读计划书,调查相应的知识和数据,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批复。
总共十份计划书,其中有三份得到认可,略做一些修改,直接就可以上马开工。
另外七份计划书则四份计划书被淘汰,需要大幅度的修改才有可能得到认可,写下修改意见后郑虎就把它们打了回去。
而最后的三份计划书,则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后,就可以小规模的尝试,郑虎写下极为详细的修改,便让董明珠把这些计划书传回去。
让背后的团队好好看看,好好改改,以后说不定还真能培养出一两个能上教科书的经典企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