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师父一
周五下午只有两节艺术概论课。郝帅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中午就把写生夹从褥子底下抻了出来。拎着写生夹背着书包去了教室。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离不开热被窝。正是深秋的季节,同学们都有些困乏。而且又是周五下午,人心有些涣散。离家近的同学都想回家,自然是心浮气躁。离家远的呢,也都有计划要出去玩儿,在座位上也是如坐针毡。总之,许多同学都有点儿无心听课。
讲艺术概论的肖峰老师还在卖力地讲述着:“这个啊,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中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这个啊,人类从诞生时起就开始自觉地把自身从自然区分开,并且把自然当作对象,从而与自然发生关系。这个啊,在这一关系中人是作为实践者认识者的主体,自然则是作为主体实践认识对象的客体。这个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实践关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主体的人作用于客体的自然、客体的自然,又作用于人,于是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啊,人除了与自然发生关系以外,人与人之间还同时发生相互的关系,产生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生产劳动实践,使自然发展成为社会,使自然的人,发展成为社会的人,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
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小声的嘀咕起来。
“12…13…”
“你数什么哪?”
“我在数~这个啊。”
“他怎么老说这个啊呀,我看以后管他叫这个啊老师吧。”
“嗯,这个主意不错。”
“嘻嘻~”
旁边的几个同学都笑了……
肖峰老师浑然不觉,仍然在认真地讲课。
“这个啊,社会是由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所规定的。这种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诸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基础。这个啊,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人和社会本身的历史发展而产生出各种形态的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宗教的、审美的、科学的、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关系等等。那么,所谓的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者把握他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啊、滑稽呀等等……
肖峰老师的语言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犹如催眠曲一样,前排的同学已经趴下了。
郝帅努力的睁着眼睛,仔细倾听的老师的每一句话。他觉得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他都理解。但是连成了一段之后,他就搞不明白什么意思了。这肖老师说话怎么这么绕啊?说的话怎么不像人话呢?“好好听讲,别腹谤老师!”脑海中,师父的传音轰然响起。郝帅马上坐端正了,又认真地听下去。
“这个啊,人之所以能够欣赏美、认识美并且创造美,就是因为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这种审美关系。这个啊,在这种审美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既没有审美主体,也没有审美客体。美对于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你比如说啊,咱们同学试想一下,在洪荒时代,某些现在咱们都认为美的事物,比如说这个啊这个森林呀,高山呀,大海呀,瀑布呀,那时候对人来说可不是审美对象。反而有可能是一些令人恐惧的东西。这个啊,那些大海,高山,他们的美学属性,如色彩、线条比例关系啊等等,对人来说都没有意义,是吧?”说到这里,肖峰老师的目光正好看向郝帅。这一段儿郝帅倒是听明白了,连忙点点头。
肖峰老师似乎受到了鼓励,更加带劲儿的讲了起来:“那么也就是说,对当时的古人们来说没有意义,人们不能认识他们,不能欣赏他们,也就不能发生美感。就是说,当人与现实之间还不存在着审美关系时,那些今天被人们称之为美的许多事物在当时并没有美学意义,他们的某些对今人来说是美的属性,如果叫做美,在当时,也只是一种对人没有意义的“”自在的美”。只有当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审美关系时,“”自在的美”才能转化成为“”为我的美”。就是为主体所存在的美,也就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欣赏,才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郝帅,又听得有点儿晕头转向了。再看看前后左右的同学们,已经趴倒了一大片。这时肖老师的眼睛又望向了他。他只好努力地坐端正,假装认真地听着。怎么着也得给肖峰老师点儿面子呀。
终于熬到了下课。
两节艺术概论课后。郝帅收拾好书包,拎着写生夹直接出了校门。他迫不及待的要去见师父。
其实,今天一整天他都有些魂不守舍的。一直想着师父随时可能会跟他传音。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接到师父的任何音讯。他拿不准师父现在是否已经回到了院子中。但是他实在不想等了,他想早些见到师父。所以虽然没有听到传音,他也要赶过去。
换乘了三趟公交车。用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郊外。又走了将近一公里的路,才远远的望见了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小院子。
小院子是两进的院落,坐北朝南。沿着缝隙间长满了草的石板小路,走近大门,一眼看见门上没有上锁。郝帅高兴得一下子来了个旱地拔葱,蹦了起来。他跳跃着进入外院。突然,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跟头。郝帅站稳脚步,稳住心神,低头一看:原来是踩在了一颗烂枣上。满地的红色的枣子和黄色的落叶,如红黄交织的地毯一般铺满了外院的整个地面。几只喜鹊受了惊似的,突兀地飞走了。抬头望去。庭院中高大的枣树树冠开张如伞盖,遮住了大半个院子。也是啊,自从自己八月底离开这里以后,这里便没了人气,当然更是根本没有人打扫过。枣树上的枣子都自己落了下来。有些看着都已经烂掉了。
四处静悄悄的,莫非师傅还没有回来?带着些疑惑,郝帅径直奔了内院。
内院中,种着丁香、玉兰、海棠,还有肆意生长的野草。正中的堂屋前有一个小池。小池边有一块约三尺高的假山石,有藤蔓攀伏其上,绿叶下垂,略略的遮住了小池的一半,池中养着金鱼。此时已是五六点钟。天色虽然还很亮,但阳光已不是那么强烈,微黄的光线透过花草树木,在院中呈现出奇妙变化的光影与色彩。
郝帅站在院中,看着这熟悉的一切。感觉又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中。从六岁到十八岁,他的每一个周末,每一个寒暑假,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熟悉这里的花草树木,热爱这里的池水游鱼。多少次,他被师父从草丛里拎出来;多少次他被师傅从树冠中薅出来;多少次他在玉兰树前练拳脚;多少次他在海棠树下背经书。
时光荏苒,四季轮回,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此时的他,心中忐忑。自从八月下旬师父不辞而别后,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师父从来没有一下子离开这么长时间。师父到底去哪儿了?师父他回来了吗?
“师父”,他轻轻地呼唤着,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堂屋的门。
瞬间,一股雾气飘了出来。
郝帅一下子呆立在那里。
只见屋里的地上,朦朦胧胧地端坐着一个人,身上放着奇异的光彩。堂屋中充满了雾气。似乎隐隐的还有音乐声。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郝帅不由得喃喃的说。
雾气渐渐的散去了。那些奇异的光彩。逐渐的回缩到那人的身体里。这时,郝帅才看清,那是一个中年人,面庞清渠,五官俊朗。
“”你是什么人?为何在这里。我师父去哪儿了?”
“”帅儿,你回来啦。”那中年人开口道。
“”师父!你是师父吗?”郝帅惊讶的问道。
“嗯,不错,我是你师傅。怎么,吓着啦?这是我的本体。其他的老人的形象是我的幻化形象。”
“”啊,真的吗?”郝帅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
“”是啊,真的。”
“”那您当初为什么不以这种形象出现呢?”
“”要和光同尘嘛。老人的形象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
哦。郝帅点了点头。是啊,这个形象太仙了。不像个凡尘的人。还是老人的形象更接地气,也更适合自己。
师徒二人面对面,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没有再说话。似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良久。
师父朗声说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郝帅听了,呆了半晌,说:“师父,您能不能说人话?还有,您能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