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凤头巧摆,美文生俏(1)
第15章凤头巧摆,美文生俏(1)
一开头技巧点拨明人谢榛有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也就是说文章开头一定要简洁明快,才能有先声夺人之势,这是对作文精彩开头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要做到三点: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之后引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叙述;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能引出话题或点明文章主要观点。文采斐然,这样的开头往往能够引人渐入佳境。
那么怎样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开头呢?当然,问题不同、话题不同,开头的方法也多式多样,我们应学会灵活变通。下面就介绍几种独特的技法。
1开门见山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不兜圈子,直接切入主题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入题很快,简洁干脆,是很多人喜欢用的一种方法。比如高考满分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开头为:“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文章开头即用开门见山法,点明作者自己对“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理解,势如破竹,简明而精要。
这种开头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作文,只要应用得当,便可写就一个好开头。
2.引用导入
在作文时,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流行歌词、俗语、谚语等作为文章开头,常常能给文章主题营造一定的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成为文章的亮点。
如一位同学的作文《面对大海》,在开头就使用这种方法:“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o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作者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3.对比入题
“对比入题”即指将对比的内容引入文章开头,给人以深刻印象。如《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这篇文章的开头为“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的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伤痕累累。”这里既将感情比做化苦涩为甘甜的药,又将它比做使人伤痕累累的双刃剑,两者构成巧妙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4.现实入题
“现实入题”是指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文章开头,这样的开头有助于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
如作文《父辈》是这样开头的:“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了灾难,求学时碰上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这种以现实生活入题的方法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引人入胜。
5.故事导入
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用生动、有趣、精彩的小故事进行导入,就犹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必然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故事导入,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要有利于作者观点的引出;二是因为故事本身仅仅是一个话题的引线,所以最好不要过长或过细,只要能达到引出正文的目的即可。
例如,《守住心灵的契约》的开头就恰当地运用了故事导入法。“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作者以这个精彩而简短的故事引入话题。读者读到这时定会眼前一亮,思想也因此而腾飞,联想无穷、驰骋不已,可见效果果真不同凡响。
6.巧设题记
题记用语简洁而意味深长,或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读来如食甘果,如饮醴泉。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如果文章一开头就展示出逼人的才气,还怕不能打动读者?
7.排比铺陈
使用排比的修辞方式开篇,能够铺排文气,增强语势,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例如,作文《因诚信酿造生活》的开头: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作者以比喻和排比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诚信的价值,使文章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二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开门见山
说“安”
北京某考生
紫禁城的大门被叫做天安门,这“安”字,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之意全出。此外,还潜藏着统治者安于斯所、安于现状的心理。
但其实,天下没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现状、勇往直前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一份心安理得。
安于现状,是对自身的一种纵容。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在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不思亡国之痛,不觉亡国之辱,而是纵情于灯红酒绿的世界,安乐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于是,这种对自身的放纵,导致了他灵魂的尽失,从而留下了千古骂名。
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人生理想宛如一座百仞千丈的高峰,无限风光,尽在险峰之巅、绝壁之顶。于是,实现理想,也就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然而,当有些人登至半山腰,看到些花花草草,看到了片云只月,便欣欣然,安于途中,不愿登上山顶,一览天下奇景。这种安不是一种淡泊,而是一种阻挡前进的障碍。
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清军入关后,自认为天朝上国,物阜财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清廷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将西方先进的科技、进步的文化和思想一并挡在了冷冷高墙之外。统治者们安于九州一统的格局,安于封建体系的牢固,但是军事、科技的落后,终于使清廷败于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之下,连天的炮火打破了这份所谓的安宁,丧权辱国成为这个不可一世的王朝的最终命运。
所以,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的心安理得之人,正是那些不安现状,开拓进取的勇者。
不安现状,决定着一个人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闻名世界,成了世人皆知的科学家。但她并未就此停下进步的脚步,而是不安现状,继续探索,终于发现了镭,从而为人类科学历史又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不安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是那些不安现状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建立了崭新的中国;那些不安现状的建设者,不知疲倦,创建着富强的中国。
于是,不安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了一份真正的安定,真正的心安。
愿不安现状的奋斗者永安!
【创意点评】
本文开头用语简明精练,开门见山,直点主旨:“人生,不能安于现状。”用最少的话,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为全文奠定基本点。接着用三个段落从“安于现状,是对自身的一种纵容”、“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从反面分析了安于现状所带来的危害;然后正面分析“不安于现状”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最后文章再照应开头,提出希望不安于现状的奋斗者永安的道理。
2.引用导入
怎一个“情”字了得
山东某考生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凄。
亲情是世人极重视的,有人将之喻为血浓于水,不为过。我们每个人在亲情的哺育下成长,都在亲情的关怀下日渐成熟。
然而感情可否作为我们认知事物的尺度呢?恐怕不能。智子疑邻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那个财主笃信自己的儿子,父子情深,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缺乏了理智之思,对邻人无端怀疑,则是不应该的。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了奸臣谗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而外欺于张仪。听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个人情感行事,听信屈平之逆耳忠言,恐怕也不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此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我们也看了理智战胜情感的感人场景: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刘豫州据三足鼎立之一雄踞西南,威风可谓大矣。诸葛亮这一策事谋臣功不可没,难以想象,没了神机妙算,被周瑜称为神人的诸葛武侯,蜀国又是何许情形?当街亭之役时,马谡夸下海口,说自己如何胸有成竹,结果关键一役由于马谡的粗心大意,街亭这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隘口痛失。面对蜀国将领缺乏的现状,群下的竭力劝阻,诸葛武侯挥泪斩马谡,这是理智战胜情感的义举,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时下许多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案例纠纷不断,一时间反响强烈,情、理固然可以体悟,但还是要以法律为准绳,靠理智与清醒去约束诸多为情所迷惑而一时又理智不甚清醒的人们。
情感的维系,使得世界更美好;但过于偏执与狭隘的情感利益观,则会阻断美好的继续。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情感让位于理智。
于是,余有叹焉,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