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交谈之中,你要注意这些问题(1)
第14章交谈之中,你要注意这些问题(1)
说话之前,先要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有什么注意事项,有什么小毛病需要克服,你都要一清二楚。不然,这些小问题可能会坏了你的“大事”!
日常会话中应注意的事项透过打招呼与自我介绍,可以抓住人际关系的契机,但日常的会话更能促进交情。
日常会话的目标并非理论上加深内容,或直接解决有关讲话的内容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享受对话的乐趣,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同时,会话也具有放松的意味。
透过会话还能满足一些需求,如谋求气氛转换或歇会儿,以及表现自我等。因此,为了加深人际关系,磨炼自己的会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明白会话中的真实意思
也就是会话中一起交谈的事情。因为会话并非仅由特定的人唱独角戏,它是与对方交换的共同作业。
2.会话具有回应的特性
不管提到什么事,若有人不耐烦地回答“哦”“不”等无精打采的话,就无法使气氛热闹起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多是没有回应的话题,或者自己这一边无意参加该会话,这种内在的态度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有丰富的“话材”,当接受对方投来的话语时,就能正确地回应。
大概因为人类具有自我表现的本能需求,因此,一旦有说话的机会,就会自发性地想说话。如果一来一往不断地进行,其会话气氛就会热烈起来,而此时,参加者的心灵交流会更加活泼。
对于充实话题方面,先决条件是当接触事物时,不要失去新鲜感,要维持精神的年轻。如果未受感动,将是精神老化的表现。由于未注入新鲜的话题,话题将腐朽而带霉味,毫无新鲜感。
3.不要陷入自以为是的话题
很多人像杂学博士一样万事通,并认为那才是会话高手的条件,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虽然知道会话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向对方谈无味的话题,等于一个人自说自听一样。而会话的重点是以说话者与听者共通的话题交谈。
4.留意不违反规则
往往有人在说话途中泼冷水,或在话中找碴儿,以及独占讲话的上风等,这些情况肯定违反会话原则。
说话时,自己要常常自问“这样说可以吗”,如果不那样,对方会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如果一再违反,人们将远离你。就是和你聊天,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走神,从而造成你唱独角戏的局面。如同舞会中的“面壁之花”,使自己迈向孤独之道,这便是自作自受了。
会谈时应避免的常犯的小毛病
会谈时,一般人常犯些小毛病,虽然不很重要,但也会减低对方交谈的兴趣,甚至引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设法加以纠正为好。
1.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甚至会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最好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2.用字笼统
有的人喜欢用一个字去代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好,是因为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或是材料很结实呢?这人好,是因为很老实,还是很爽朗,还是很能干,还是很愿意跟别人接近呢?或是因为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容易叫人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爱用“那个”来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儿精神去寻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3.多余的字句
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话里面加上许多不必要的字眼,例如,三句话里面,就用了两次“自然啦”这个词。又有的人喜欢随意加上“不过”这两个字。有的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吗?”“你说是不是?”……像这些多余的字句,最好小心地加以避免。
4.说话有杂音
有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不仅会使对方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还会使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5.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一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他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会使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
6.矫揉造作
矫揉造作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上;有的人喜欢引用几句名言,但放的地方却并不适当。这会让人觉得他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因此,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7.琐碎零乱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把所要讲的话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一些不大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夹杂不清。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起劲儿,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和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8.谚语太多
谚语本来是诙谐而有说服力的话,但在谈话中使用得太多也不好。使用谚语太多,往往会给别人造成油腔滑调、哗众取宠的感觉,不仅无助于增强说服力,反而使听者觉得有累赘感。
谚语只有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使谈话生动有力。因此,在使用谚语时,我们应尽可能使其恰当。
交谈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1.忌争辩
当你和人争辩时,是否以为只要用宏论压倒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其实,你不必压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你一点儿好处也得不到。好争辩会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因而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使你失掉一些朋友。好胜是大多数人的特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争辩都是不必的。如果能够常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也可以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应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
2.忌质问
用质问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除在辩论的场合外,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来,何必一定要质问对方,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击。尊敬别人,是谈话时必需的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3.忌直白
对方讲话中有不妥当的部分,固然需要加以指正,但对于妥当部分须加以显著的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平而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在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的指正,但不是严厉的责问,以使他知过能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保存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4.忌挑理
千万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自己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
5.忌虚伪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做一本“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别人会认为你的讲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不虚伪,没有吹牛。
6.忌炫耀
别对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例如你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