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准确的意愿(2)
第12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准确的意愿(2)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时常用程度副词——“特”,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2.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难以描绘得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收小、说风情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干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语言学研究工作者李宇明先生在其《改革开放大潮下语言大变幻》一文中,信手举了如下许多例子:
交通:巴士、的士、打的、面的;
通信:邮政专递、大哥大;
商贸:跳蚤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星期天夜市、皮包公司、倒爷;
服装:牛仔服、文化衫、蝙蝠衫、休闲衫、迷你裙、三点式、时装表演;
娱乐:迪斯科、霹雳舞、贴面舞、卡拉ok、摇滚乐、镭射电影、闭路电视;
教育:电大、夜大、函大、委培、五大生、自费生、博士后、无围墙大学、文凭热、流失生、希望工程;
其他:特区、三资企业、第二职业、炒鱿鱼、停薪留职、打工仔、外来妹、桑拿浴、修长城、电脑红娘……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能生成词语的格式,如“xx迷”“xx热”“xx王”“迷你xx”等,利用这些格式可以生成一大批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国外引进,或者是时尚的创造,或者是旧词的复活。有些词语,如aa制、b超、bb机、t恤衫、卡拉ok,汉字与洋文夹杂,就是词典专家也被它们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放在词典中排序。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3.阅读名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自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在这里,它告诉人们要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当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自会不召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之事。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
掌握一点提问的艺术
我们在交际中,要学会经常向别人提问。提问对于促进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对方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不仅能掌握会话的进程,控制会话的方向,同时还能开启对方的心扉,拨动对方的心弦。
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一般提问。据社会学家分析,任何发问都适用于一般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回答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嘉许与肯定的心理。如果使用一般提问方式时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会更好。
(2)选择提问。提问要有所选择,不要提出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开始提问时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范围,也不应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3)真诚提问。不要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只有形成坦诚信赖的心理感应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4)续接提问。如果一次提问没有达到问话目的,运用续接提问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例如,你可以继续问“你是如何想办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以适当的沉默表示你正在等待他进一步回答,使对方在宽松的气氛中更详尽地讲述你想知道的内容。
(5)因时提问。提问要看时机。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两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时,不宜提与此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要提会引起对方伤感的问题;在业余时间里同医生、律师等谈话,也不要动辄请教有什么病该怎么治或有什么纠纷该如何处理,对于这类过于具体的问题,人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往往是不愿涉及的。所以,提问要像屠格涅夫所说的那样:“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样一来,你的提问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6)因人提问。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自然应有所区别。
(7)适当提问。提问一定要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毫不含糊地做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8)诱导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巧妙地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迂回”对策。
总之,提问是开启对方话题的金钥匙。提问要形象、贴切,不可生搬硬套。提问是主要,说明问题为次要,说明问题只是为提问服务。
掌握一点回答的艺术
有经验的交谈者在接到对方的提问后,能立即思考并选择出一个最佳的回答方案。回答对方提问时,头脑要冷静,不能被提问者所控制,对于提问能答即答,不愿回答的可以想办法回避。
回答提问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扣题回答。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回答方式。答话如果没有针对性,轻则给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重则影响交往。所以,听人说话时一定要精力集中,回答一定要有针对性。
(2)借题回答。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在回答提问时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果仿照和借用问话中的语气和词句,用一种出人意料的应答方法来回答,则是一种应付问话较为理想的办法。
(3)设定回答。对方的提问,有时可能会很模糊、荒诞甚至愚蠢,以至于我们很难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分析清楚,用设定条件的方法进行回答。
(4)颠倒回答。回答提问时,如果将对方的语序颠倒一下,就可能成为一个与原来问句的意义截然不同的句式,如果用得好,会十分有效。
(5)幽默回答。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一些提问不好直接作答,但又不能避而不答时,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回答,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6)委婉回答。交际中会有一些使人不便直说的事情,因此,对于某些问题,可委婉回答,以求回答婉转而又不失礼貌。
(7)诱导回答。所谓诱导回答,就是要设法诱使对方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提问。
(8)含糊回答。回答提问要求简明、精确,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不便于把话说得太明确,这时就需要具有弹性的含糊回答。
(9)转换回答。这种方法就是故意转换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用另一个根本不同的内容来回答。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必须自然,要使转换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尽量有某种联系,同时还要及时。转换要抓住时机,找准借口,在对方的话题充分展开之前就以新的话题取而代之。
交际中,提问要巧,回答要妙。机智的回答是高层次语言艺术境界,能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