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准确的意愿(1) - 沟通,就是好好说话 - 章然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准确的意愿(1)

第11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准确的意愿(1)

固然,口才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更是建立在人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说话的目的就是表达思想

为了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本来意思或者思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力求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说话要有逻辑性

言之有序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了说话人思路清晰;它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第一,类比法。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如老作家秦牧的《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即不能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第二,反证法。中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而盾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当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时,不妨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使我们说话时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如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

2.说话要有分寸感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会给人以深思熟虑过的感觉。而说话的分寸决定了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第一,健康状况。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第二,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第三,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接触,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第四,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对方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第五,一些不同品位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要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时应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应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时要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3.说话要委婉含蓄

委婉含蓄是一种既温和婉转又能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的谈话艺术,是运用迂回曲折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本意的方法。即说话者特意说些与本意相关的话语,以表达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缓冲方法,它能使本来也许困难的交流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或观众)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说者本意。

委婉含蓄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够诱导对方去领会自己的话,去寻找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劝说对方,都能比较适应对方的自尊感,容易使对方在心理上赞同而接受自己的说法。有些话,意思差不多,说法稍有不同,给人的感觉却大不一样,如:谁——哪一位;不来——对不起,不能来;不能干——对不起,我不能做;什么事——请问你有什么事;如果不行就算了——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那就不麻烦你了……相比而言,前者太直白,后者委婉动听了许多,让人容易接受。

林肯一直以具有视觉效果的词句来说话,当他对每天送到白宫办公桌上的那些冗长、复杂的官式报告感到厌倦时,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不会以那种平淡的词句来表示反对,而是以一种几乎不可能被人遗忘的图画式词句表达。“当我派一个人出去买马时,”他说,“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何在。”

委婉含蓄的表达方法有以下几种:赞扬法,目的是顾全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容易下台;暗示法,很难说出口的话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模糊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于生活之中炼口才

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他们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却是不会说话的。他们以为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更是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追本穷源,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在观察和思考上下功夫。他们要不断地扩充他们的兴趣,积累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那你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你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副刊上的小说作为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你是不是会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能集中精神去欣赏它,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过,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