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海怪 - 汤问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海怪 >

第13章

第13章船一路向南。两岸丘陵渐起,青山如黛。到达桃丘府的那一刻,林豫兮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淳州,阿爹常常提起的故乡,她终于来到这里了。

但她发现大人们却日渐消沉。随着桑陵越来越近,阿娘和何先生似乎都越来越心不在焉,心事重重。

她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敢问。

当船终于停在桑陵府城外的一个码头上,林豫兮立即爬上船头,四处张望。她正在奇怪这里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大船,就被何无逸抱了下来。

“走啦阿夏,我们要换船了。”

“什么?”

“这艘货船到这里就是终点了。接下来我们要出运河,坐客船去蘩县。”

她这才明白过来:“那我们不去桑陵了么?”

“不去。”何无逸说,“我们要赶快回蘩县安葬阿爹,还要去找你舅舅不是?”

“可是何先生不是桑陵人吗,你不回家看看?”

何无逸眼神一暗,继而笑道:“不急一时,以后再来。阿夏想来桑陵,以后我也可以带你来玩。”

林豫兮点点头,又说:“为什么这里没有海?我还以为一到桑陵,就能看到海,还有好多大船。”

“这里离海还远着呢。还是蘩县离海近。”

“那是不是一到蘩县就能看到海?”

“也不是。去了你就知道了。”

于是林豫兮开始幻想蘩县。她想象很快就能从船上眺望到海,河和海并行着,远远地就能看到海白色的浪花。而蘩县是座三面环海的城,海浪拍打着城墙,整座城里都是潮声。大船的桅杆高高竖起,从城墙里面就能看见它们飘扬的蜈蚣旗。

他们离开运河,沿蘩江向东南而行。两日就到了天池府。一到蘩县,林豫兮的幻想就破灭了。

这里其实也看不见海,看上去跟南方的其他城镇没有太大不同。所以,到底在哪才能看见海呢?

###

在陈翠看来,蘩县却处处令她惊叹,因为这里和十年前相比,实在是发生了惊人的巨变。

首先是城外。那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也变成了人口密集的城镇。然后一进城门,一种陌生感便扑面而来:她少时熟悉的那些店铺都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银铺、牙行、会馆。路上的行人操着南腔北调,真正的蘩县人倒好像十无一二。

他们把灵柩停放在城外的海神庙里,先进城找她哥哥陈福全。城中河网密布,他们乘小船而行。那摇橹的老船夫倒是本地人,看着她不时露出惊异的神色,他笑吟吟地说:“娘子好久没回来了吧?蘩县可是大变了样咯!”

“怎么会这样?”她问。

“自从开海以后,什么人都来啦。你还没去陈家岙,噢哟,那里乌泱泱全是船!”

“是吗是吗?”林豫兮激动地凑过来。

“可不是。”老船夫说,“好多人都发了大财。唉,可惜我老人家没年轻二十岁,要不我也到海上去!”

坐在一旁的何无逸突然问道:“这里出海的船都有引票么?”

“这我就不晓得啦。”老船夫笑了笑,“不过谁会管?连知府大人都在做船东呢!”

何无逸不再说话,似在思索什么。

船过了一座石拱桥,两头各有一棵乌桕树,红叶已落尽,结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果。总算看见了熟悉的景物,陈翠不由得说出了熟悉的地名:“文庙。”

“对对,文庙。不过现在大家都管这一片叫神童碑了。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神童碑啊……”这个词勾起了很多回忆。蘩县有很多姓陈的人,祖上都是陈家岙的。县里有个陈洵美,人都称他陈秀才。他少时致力于功名,考了多年却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无奈之下弃文从商,挣下一份小小家业。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终忘不了功名,娶了同县穷酸老学究吴怜斋的女儿,发誓要养出中状元的儿子。人都笑他迂,没想到他那吴氏妻竟真生出个神童儿子,大名陈彦和,七岁作诗,九岁成文。十岁时,学政大人亲自考校,那孩子下笔成章,烟霞满纸,一座皆惊。于是学政大人胡康文亲自撰文,邀书法名家卢远洲作书,名匠段宁庵刻碑,立了这座神童碑。时过境迁,神童碑已成了城里的地标。

“时间过得真快,彦和也早就娶妻生子了吧。”陈翠感叹。她最后一次回蘩县是十年前,那时陈秀才的儿子十二岁,算来现在也该二十二岁了,也不知中了状元没有。

“咳,娶什么妻。”老船夫叹道,“早死啦!”

“什么?”陈翠大惊。

“七八年前就死了。”老船夫说,“都怪他爹,非要带他回陈家岙祭祖。结果遇上大风,船一摇晃,那孩子就掉进了海里,捞起来便没了气。唉,可怜他娘,正怀着身孕要临盆。家里人都没敢告诉她,直到出了月子才知大儿子没了,最后一面都没见成,惨啊!”

陈翠不自觉地拉住了儿女的手,只觉得心里一阵酸楚。她知道陈家娘子生了这大儿子后,连生两个女儿,都出痘夭折了。这下如此优秀的长子又意外身亡,一个母亲,怎么经得起这样残酷的打击?

物是人非,祸福难料。陈翠深深长叹一声。

“那,那陈秀才他们现在怎么样?”

“自然是没法住在县里了。你想想,每天出门就经过神童碑,受得了吗。现在一家人搬到青萍浦去了。不过他这几年做海上生意,倒是发了大财。”

“他们还有孩子吗?”

“有呀,就是前头儿子淹死时出生的,现如今七岁了,取了个小名叫阿补。”

何无逸突然说:“这名字可不好。”

“可不是嘛,公子说得对,太不好了。”老船夫连连点头,“哪里补得上哟!这小鬼可是有名的天生反骨,混世魔王。他家前后请了五个先生来叫他读书,都被他气走了。陈秀才现在愁得不行,逢人便说这是他家的讨债鬼!”

船转了一个弯,开始靠岸。老船夫说:“到了到了,这就是福全大官人家了。”

陈翠付了船钱,下船穿过小巷,走到街上。四下一看,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还是那个院子,但临街的棉布店已经拆了,多修了一进房屋。旁边的两户人家都已搬走,院墙已打通,大概都是被哥哥买过来,与自家的大宅合并了。

看来哥哥这几年也混得不错。怪不得连称号都变成“大官人”了。

她回头看看何无逸。刚要开口,何无逸已说道:“我到前头神童碑去看看碑文。夫人先去见令兄,待会若有事,让人来叫我一声就好。”

“笑话,这怎么行,远道而来,让你在外面等着?”陈翠说,“走,进去坐坐。”

“夫人不必客气,我真是想去逛逛。”何无逸笑笑,转身就走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