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裕丰服装厂
最先开口的是周娜。
她一边用筷子戳着盘子里的菜,一边略带调侃地说道:“芸芸,你也知道,我学习一直不咋地,家里人早就不指望我能考上大学了。”
她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却透出一丝无奈,但很快就换上了那副一贯的乐观笑容。
“这次拿到的87500,我打算先留17500给家里,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该改善一下了,剩下的7万呢,就全给你。我也不打算自己折腾了,反正干啥你都要带着我,这钱就算是入股,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陈芸愣了一下,抬眼看着周娜,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动容。她知道周娜表面看似轻松随意,但这份信任背后,是对她的极大支持。她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周娜:“娜娜,你真的想好了?这些钱可以让你家里过得更好,你不需要全都投给我。”
周娜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脸上满是决心:“芸芸,我是想得很清楚的。与其自己折腾,不如跟着你。我相信你。”说完,她轻轻叹了口气,笑着说道:“而且,这么多年了,咱们一直是好姐妹,我没啥好犹豫的。”
陈芸点点头,心里温暖而坚定,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接着是王莹。她慢慢抬起头,神色有些纠结,似乎在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王莹的性格一直都比较内向,面对这种局面,她显然有些不自在。
她咬了咬嘴唇,低声说道:“芸芸,其实我……我想再试试高考。这是我从小的梦想,虽然我知道希望不大,但如果不试一试,我心里会有遗憾。
她的语气虽然小心翼翼,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陈芸微微一笑,鼓励地说道:“高考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有梦想,应该去追求。没关系,哪怕考不上,机会还会有。”
王莹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过,如果我真的没考上,我也想跟你一起做点事。”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索着怎么组织语言,“至于入股……我就不打算了。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姐姐,父母负担挺重的,这些钱我打算带回去,帮他们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透着一股责任感。陈芸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知道,王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地善良、顾家的人。
这时,王莹突然又补充道:“还有件事。你不在的这几个月,虽然我们没有你那么厉害,但我们也没闲着。我们的预购生意一直在继续,也赚了差不多1500块。这个钱应该算是大家一起赚的,我觉得也该分给你。”
陈芸笑了笑,摆摆手:“这钱等到大家高考完再说吧,不着急。”
王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下了头。
轮到赵昊了,他坐在那儿,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等到其他人都讲完了,赵昊抬起头,眼神里复杂的情绪闪过。他看着陈芸,眼里带着些许的挣扎,最后还是开口了:“芸芸,我想……我还是选择高考吧。”他说得很慢,每个字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我其实很想跟你一起做事,但是这次你赚了那么多钱,老实说,我有点自卑。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离你还差得远。”
他笑了笑,带着一丝无奈和自嘲:“我一直想能和你站在同一个高度上,但现在发现,光凭热情是不够的。我要去学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有资格和你并肩。”
陈芸静静地听着,心里有些酸楚。她知道赵昊喜欢她,也知道他心里有自己的骄傲。她并没有插话,只是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昊深吸一口气,接着说:“我打算把这次赚的钱作为我的启动资金,将来我会用它去学更多的东西。我们以后再比一比,看谁能走得更远。”他嘴角扬起,带着一丝坚定的笑容。
陈芸看着赵昊的表情,心里也为他的决心感到欣慰。她知道,这一刻的赵昊,不再是那个和她一起玩笑的小男生,而是一个立志要走出自己道路的男人。
她轻轻拍了拍赵昊的肩膀,笑着说:“好,那我们以后就来比一比,看谁能走得更远。不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永远都是朋友。”
赵昊点了点头,笑容中带着几分轻松。
整个房间的气氛也随着这段对话慢慢变得轻快了起来。虽然每个人的未来计划不同,但他们心中的情感和目标依然紧密相连。四个人在这一刻达成了一种默契,彼此信任,彼此支持。
陈芸他们吃完饭,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镇上,给这个安静的小地方增添了一丝宁静。然而,当他们走到镇中心的裕丰服装厂门口时,却看到了不同寻常的景象:几十号人围在工厂大门口,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无奈。人群中时不时传来激动的喊声,有些人双手叉腰,站在工厂门前不肯离去,显然是在等待着什么。
陈芸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弄得有些疑惑,转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围在这儿?”
王莹叹了口气,声音中透着一丝无奈:“这就是裕丰服装厂的工人,他们已经四个月没发工资了。你还记得吗?我妈就在这个厂里上班。”
“原来如此……”陈芸顿时明白了状况。她对裕丰服装厂也有所耳闻,知道这家工厂在镇上开了好多年。这个厂几乎和镇上的发展息息相关,镇上有很多家庭都有成员在这里工作。“那现在是什么情况?”她问道,目光落在那群焦急的工人身上。
“厂子现在基本上快倒闭了。”王莹解释道,脸上透着担忧。“设备老旧,订单越来越少,工人也都闲着没事做。厂里停工了,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开工了。这段时间,我妈也没领到工资,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
赵昊也皱着眉头说道:“镇上有不少人都在这个厂里干活,要是厂子真的倒闭了,很多人会失业,生活就更难了。”
陈芸心中不由得一震。她目光扫过人群,看到那些面容憔悴的工人,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她想到自己如今手里已经有了不少的资金,而这个厂子在她的记忆中一直是镇上最重要的企业之一。现在厂子陷入困境,或许……她能做点什么?
回到家后,陈芸坐在餐桌前,晚饭的香气飘散开来,但她的心思却一直在裕丰服装厂的事情上。父母看到她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没有多问,只是和她聊起了镇上的一些近况。
“裕丰服装厂……唉,这厂子也是快不行了。”陈芸的父亲一边夹菜一边摇头叹息。“我记得厂子刚成立的时候,还是一个红火的企业,做的都是学校和单位的校服、工作服,效益特别好。镇上的很多人家都靠着这个厂子过上了好日子。”
陈芸的母亲也附和道:“是啊,当年我们镇上最繁荣的就是这家工厂了。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亲戚在裕丰上班,都被人羡慕得不得了。”
父亲接着说道:“可惜啊,这几年厂里的设备老旧,管理也跟不上,订单也少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很多新的企业出现了,竞争越来越激烈,裕丰就越来越难维持了。”
“我记得厂长和你是老战友?”陈芸突然问道。
父亲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怀旧的光芒:“是啊,我们当年一起在部队里服役,后来他复员回来,开始负责这个服装厂。这些年他一直在努力支撑厂子,但……难啊,很多事情他一个人根本解决不了。”
陈芸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她本来打算去沪城,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即将成立的交易所,在那座大城市里大展拳脚。
可如今镇上的服装厂情况如此糟糕,她突然意识到,如果能让这个厂重新运作起来,不仅能解决镇上很多人的生计问题,还能为镇上的经济带来一次新的腾飞机会,但这个厂是国企,目前不允许个人参与。
她低头思索片刻,脑海中快速回放着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她知道,今年国家已经颁发了相关支持私营企业的政策,而未来几年,国家将逐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在外贸和民营经济方面会有大动作。如果她能利用这些政策,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或许能够在服装行业打下一片天地。
“爸,妈,”她放下碗筷,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想试着救这个厂。”
父母惊讶地对视了一眼,母亲第一个反应过来,关切地问道:“你打算怎么做?你怎么救这个厂。”
陈芸笑了笑:“我知道不容易,但我有一些想法。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动改革开放,支持私营企业经营,未来外贸和轻工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可以开办一家服装厂,把现有的工人招到我开办的厂里,包括厂长,虽然不是国企了,而且还不是原来的服装厂了,但还是这些人,也算是变相救活这个厂吧”
父亲虽然对她的能力充满信心,但还是皱眉提醒道:“这可比做生意复杂多了,工厂管理、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还有和工人们的协调,都是大问题。你要考虑清楚。”
“我已经考虑清楚了,”陈芸坚定地说道,“如果能成功创办服装厂,不仅能让镇上的人有工作,也能给我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父亲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裕丰服装厂这些年一直挣扎,订单减少,设备老旧,欠了银行不少债。这四个月发不出工资,工人们怨声载道。就算你手上有资金,难度也是很大啊。”
“爸,我知道不容易,但我有信心。”陈芸的目光坚定,毫无动摇,“我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亲端起茶杯,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理解你的想法。你现在的能力,我们是见识过的。既然你想干,我也不会拦着你。但是新办服装厂有几处关键点——设备一定要相对比较先进的,否则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接不到大订单。其次是管理,毕竟是私企,有多少人跟着会跟着干,最重要的就是订单,作为一个新厂没有订单就等于没有收入,而一个私人的新厂,怎么去让别人相信你,接订单。”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严肃,“这些你需要考虑清楚啊。”
陈芸认真地听着,思路在脑海中迅速运转。她明白父亲说的都是实情,而这些恰恰是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裕丰厂的厂长叫李来福,是我以前的战友。人倒是很实在,也很有责任感,但毕竟年代不一样了,很多新管理方式他跟不上。设备的问题,他也无力改变。厂子快垮了,但他一直在撑着,不想让镇上这么多家庭断了饭碗。”
“李叔叔的情况我了解一些。”陈芸点了点头,回忆起以前李建国来家里做客时的情形。他是个中年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脸上总是挂着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