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师徒 - 铮铮男儿之民国风云 - 黎臻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32章师徒

黎铮在有须公的身后,看着这坐座落在赣州八境台旁的院子,高顶飞檐,门前石制的斗拱后面,是一块刻着“韩府”两个字的石匾。进到院子,只见里面雕梁画栋,虽然有些陈旧,足见以前是个富贵人家的住宅。

有须公摸着有一人抱的柱子说道:“据说这是前清时候一个举人给他在赣州的恩人置办的宅子,可是那老头辛苦一生没命享受,住不到一年就得病了。那老头一生孤苦,从来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突然间锦衣玉食,珍馐美味,虚弱的肠胃受不了,再加上年纪大了,不久就病死了。我接手的时候,上家是个寡妇人家,丈夫听说是被赤军针镇压的恶霸,周围的很多人都说这房子的风水不好,你觉得呢?”

“我对这些并不是很看重,风水要是有用的话,风水先生家不都是皇帝高官了。”黎铮指着院子里还有些杂乱的青砖说:“我看先不忙换砖,我有些想法和师傅交流一下。”

在赣州送别回南京的简伟和林献春后,黎铮是在路边发现师父韩有须正笑看着他。

原来韩有须接到黎铮的信后,辞掉了商队的聘用,辗转到了赣州。雇用他的商队老板因这场围剿战争生意惨淡,无法再经营下去,也趁机撤离了赣南。

韩有须已经到了赣州快一个星期,他带来了黎铮从兵痞那搜刮到的大部分钱财。他先按照黎铮信里的嘱咐谈下了这所宅子,作为他们俩在赣州的住所。

师徒俩抬腿进了正厅,正厅正面是一扇两三人高的屏风,屏风前搭着一个宽大的供桌,供桌上面是一副大字“斋庄中正”,厅两侧各设了两把官帽椅用来待客。

两人坐下后。黎铮炫耀似地从身后的枪套里掏出自己的“二十响”放在桌上,笑着对有须公说:“师父,前面写信不方便说得太多。我现在告诉你,我加入了赤军的政治保卫局侦察部,明面是国党南昌行营赣南调查科的特务,力行社的预备成员,暂时担任赣南力行社主任黄树声的机要秘书,马上就要得到上尉军衔了。”

有须公明显身子一顿,叹了口气道:“你还是走上这条路了。我收到你让我带钱来赣州住,我就知道有这种可能。”

“师父,你应该知道,如果我一直窝在那个小镇,并不比在外闯荡安全啊!”黎铮没有得到师父的赞扬,辩解道。

有须公从屋内拿出一个大袋子,把里面的银元和金子“哗啦”倒在供桌上,抚须道:“我早知道你是个不安份的性子,接连的变故和打击,你不再是原来的乡下纯朴少年了。你想抓住机会改变命运,我也理解。出门在外没钱寸步难行,我把钱都带来了。”

黎铮两眼含泪,上前几步跪到有须公的面前:“师父,我这个弟子真是不孝,本该安心伺奉您贻养天年的。只是国内四分五裂,军阀征战,日本人又在东北兴风作浪,连我们赣南都有日本特务出没,这已经不是我个人能够在这乱世生存的事了,国家都会面临倾覆。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了,我想为国家和民族出份力。”

有须公没想到黎铮想得这么远了,看来环境改变人啊。

扶起黎铮,帮他掸了掸裤子上的灰尘,有须公淡淡地说道:“我也是从过军的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我还能有什么顾虑呢,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脑袋虽然僵化,如果国家需要我出力,哪怕要我杀人放火,我也会义无反顾。这不,我决定来赣州帮你做点事。”

黎铮破涕为笑,擦了擦眼泪,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

两人从外面叫了一桌菜,吃了来赣州后师徒的第一餐饭。黎铮把赣南力行社的一些情况告诉师父,也把亲历的小源行述说了一遍,听到南京方面的一些作法,有须公直摇头。

吃完后,黎铮收拾碗筷,做了一番清洁后出了厨房,看见师父在沉吟。

有须公见他进来,从旁边拉过一条椅子,让他坐下,问道:“既然是做事,你眼下有个什么章程?”

黎铮从口袋中取出一个便笺,打开后说:“组织上给我的要求是尽量搜集国党的军事情报,在国党的情报机构站稳脚跟,其他让我自己发挥。我的打算是师父您站在我的背后,帮我做个保驾护航的,和工农党国党都不产生什么关系。你平时住在这栋宅子里,你再去寻一个靠近力行社基地的茶楼盘下来,我想把它作为情报中间站,你不用掺和在其中,做您的老板。”

黎铮打量着屋内的摆设,继续说:“我准备去找牙人在这栋房子的旁边买一个小院子,然后我会利用休息时间在两座房子底下挖个地道,平时我们装不认识,有空的话我从地道来见您。”

“这个你不用忙,反正我这老头没什么事,我以前在北洋军的工程部队干过一阵,挖这个我在行。”有须公点点头,说道:“做事还算周全,兵荒马乱的,做事都要留个后手。茶楼盘下来后,该有的后备措施我们再商量。”

“那好,我尽量过来帮忙。”

黎铮看了看自己的怀表,快到自己值班的时间。忙抓起桌上的二十响,向师父告辞,从后门走了。

黄树声这几天忙得一塌糊涂。

前方打了败仗,官兵被俘的那么多,特别是前敌总指挥、18师师长张辉瓒的被活捉,已经成了爆炸性新闻,在国内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反响。国党内部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常凯申的嫡系陈诚说:“18师师长太不行了,不如我去试试。”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嘲笑道:“18师送了近万支枪,连个收条都没有得到。”

国民党南昌行营主任、赣省主席、本次大败头号责任人、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更是忐忑不安的电呈常凯申说:“龙冈一役,18师片甲未还。”

常凯申接到电报后,大发雷霆地骂道:“18师失败不足为怪,一败即馁,何鼠胆乃尔。你每闻赤党便惊惶失措,让赤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

与此同时,英美等国也大骂常凯申无能,连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亲眼看到报纸上把“赤军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当作特大新闻报道,讥笑常凯申的拙劣表演;香港政界也惊呼工农党领导的赤军是“以内线穷寇困兽之计,破外线国军长蛇之势,创造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

在各方的骂声中,国党方面开出了“赎张“的条件:一是将第18师未上前线的朱耀华54旅约4000人及其装备全部归降赤军;二是释放关押在南昌监狱里的100多名共产党员和“政治犯”;三是由上海3家银行联合担保,向赤军赠送20万元现款和20担西药;四是由南京政府向赤军再提供可装备两个团的枪支弹药。这个条件对缺兵少装备的赤军可以说相当优厚,可是没有人能联络上赤军。

黄树声对损兵折将的张辉瓒并无好感,只是校长下令接触,便和党务调查科的崔夫之商量四处张罗派去赤区的人选,结果是没有人一个官员敢去赤区传信。

原来张辉瓒自己作死,他在“进剿”东固的时候实行三光政策,命令部下:东固已匪化,石头要过刀,板凳要火烧。40里内,凡10岁以上的男女老少,格杀勿论。不论民房公房,草屋土屋,在部队撤退前,一律烧光!凡可携带之物质、食物,全部带走。现在他被活抓,当地百姓都要求赤军处死他,信使过去肯定了落不到什么好,有这么大风险,谁都不敢去救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