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43章
43第43章
◎逃◎
外面晨光熹微,庄相善望着一片缀满了晨露的枯黄色怔怔出神,她下眼睑藏着淡淡的乌青色,显然是昨夜睡得并不好。
既为了白日里在郑游宵身上发生的事,也为了郑兰序秘密告诉她的逃跑之法。
许多事情纠缠在一块,庄相善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
从露推门进来,出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外面有什么好看的?女郎居然看得这样入神。”
庄相善收起愁态,强打起精神说道:“没看什么。”
她一顿,注意到人脸上的表情便若无其事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你一大早便这么高兴?”
从露满面春风地说道:“有两件喜事,一件是关于郑七娘的,一件是关于太子殿下的,女郎想先听哪一件?”
庄相善有些纳闷,凝神问道:“昨天的事刚发生,郑七娘能有什么喜事?”
从露故作高深地摇摇头,含着笑说:“她跟女郎向来不对付,她出丑了,可不就是女郎的喜事吗?”
庄相善两弯柳眉微皱,又无可奈何地轻轻叹了口气。
从露浑然不觉有何不妥,兴高采烈地说:“女郎,昨天您回来将这事说给我听的时候,还让我别往外传呢。可我今天上街一打听,这事儿都已经传开了。现在上京城人人都知道郑七娘给自己下药,想要勾引太子殿下却不成了,女郎您说,这算不算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庄相善托着腮说:“依我看,这药不像是她自己下的。”
从露敲了敲脑袋说:“我记得女郎曾经教过我,一件事发生了却不知道是谁主使的,就要看它对谁最有利。要是昨日太子殿下真的中了她的奸计,可不就得顾全她的名声娶了她?如果不是她自己做的,还有谁会做这事儿呢?”
庄相善一时语塞,脑袋里闪过数个不知如何才能验证的念头。
“而且,就连郑尚书说郑七娘像烟花女子这话也传开了,听说郑娘子一边数落她家七娘,一边揪着耳朵骂郑尚书是怎么知道烟花女子是何做派的。想必郑府这两天,有的是热闹看了。”
庄相善惊愕万分,喃喃自语:“这话是怎么被原封不动传出来的?当时殿中……”
从露转了转眼睛说道:“反正都传开了,女郎再多想也没什么用。”
庄相善摆了摆手,给自己倒了杯茶,意兴寥寥地转移话题道:“那东宫那边又有什么喜事?”
从露促狭一笑,从怀里掏出一份烫金封面的厚折子放在庄相善面前。
“今天一早,东宫来人送了这分内直局拟好的清单,说上面都是为女郎在东宫起居而准备的床榻桌椅一类物件,郎主让给您送来看看有无缺漏,还有什么想要的东西,直接添上即可。”
庄相善刚端起茶盏便心下一惊:“这……”
从露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对了,来人还说,司天台把婚期定下了,下月初六是个顶好的日子,算来距今也不到二十天了。不过女郎不用担心,内直局、典膳局早都做好万全准备了,女郎只需安安心心地等着风光待嫁就是了。”
庄相善耳边“轰”的炸开一声响,她猛地站起身,热茶倾洒了她一身,她却浑然感觉不到烫。
从露吓得一把把清单折子抄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放到一旁后,才折身回来清理庄相善身上的茶渍。
“女郎快擡手,我帮你把湿衣服换下来,婚期将近,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着凉了。”
一听这话,庄相善只觉得眼前更加眩晕,险些连站都站不住了。
从露吓得赶紧扶住了她,急切地问道:“女郎,你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我去请个郎中来看看吧。”
庄相善竭力稳住心神,平声吩咐道:“不用了,我没事,你先出去吧。”
从露没有松手,张嘴还欲再劝,庄相善突然高声吼道:“出去。”
从露有些愣住了,她跟在庄相善身边近十年,还是头一回见自家女郎发这么大的火。
她讪讪地收回手,道了声是便往外走,不过毕竟是相处这么久了,她反应过来便也咂摸出庄相善为什么突然发作了。
但在关门的前一刻,从露还是硬着头皮再次提醒道:“女郎,等过会您好些了记得看看清单上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晚些还要送回东宫去呢。”
庄相善面色凝重,没有应声,她用手臂撑着身躯在原地站了好一会,最终毫不犹豫地转身去收拾行李了。
知道她心情不好,所以一整天过去了,庄相善的小院儿里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来打扰她。
时至入夜,庄相善依旧辗转难眠,干脆披衣下了榻。
圆月清辉入户,有些柔和的光亮,她熟悉屋内的一切布置,也用不着点灯,她就这样摸着黑在屋子里踱步。
行至桌案前时,目光不经意掠过那本不曾翻开的清单折子,它正静静地躺在桌案上。
庄相善犹豫了好半天,最后还是点起了烛火。
翻开折子,起首便是婚房布置,从床榻桌椅到箱柜屏风,选的图案花纹要么寓意着举案齐眉,要么寓意着和睦多子。
庄相善蹙眉沉默,往后快速翻页,翻到日后将要长久居住的殿宇布置时才慢了下来。
除了上贡的奢品以外,箱柜、屏山、宫灯、琉璃镜竟然清一色用了鎏银茉莉雕花。
庄相善有些疑惑,班绍从不佩香囊,茉莉这种香味极其浓郁的素净小花又是怎么入了他的眼?
她用力摇了摇头,把厚厚的一沓清单折子放下了。
吹熄蜡烛后,庄相善向院中看去,天还黑蒙蒙的,但估摸着应该到卯时初刻了。
她思忖片刻,觉得自己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一定要即刻出城。
庄相善背上行囊,轻手轻脚地来到院墙底下,最后看了还笼罩在夜色中的庄府一眼,轻轻松松地纵身翻了出去。
街道上的朝食店早都开张了,腾腾热气翻涌而上,上京城中的百姓也在慢慢醒来。
这会儿便要赶着出城的人不多,大多都是背着包袱的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