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天精神合1 - 我要写一本书 - 丁卯冬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要写一本书 >

第22天精神合1

今天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就把《阿炳》这本书读完了,从昨天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心里就渐渐出现一个想法,昨晚睡觉时也一直在思考,到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这个想法逐步成型,但还不算成熟,暂且记录下来,算是本书的体会,也算是为下步写书积累素材。

之前一直在说人性,人性的属性并不是单一的,是复杂的,包含许多特性。而与之相对应的人的精神同样不是单一的。

说人的精神,也可以称呼为人格,或者思想,总之就是人头脑中的想法。

到底是人性影响精神,还是精神影响人性,又或者二者其实是同一事物,不好说,也可能是人性是精神在外界的表现。别人看到的,是你的人性。你自己没在的是精神思想。

我感觉这个说法更接近真相,那就是说精神或者叫思想是本质,决定人性,决定行为。

而人的精神思想是复杂的,多重的,并不是单一纯粹的。

就用我自己举例说明,我感觉我的内心里有很多种不同的精神思想:

第一种是善良正直,见到他人有困难,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去帮一帮,尽全力去帮一帮,见到不公平的事总会感觉很气愤。

第二种是自私自利,以自己为中心,总考虑自己的得失,算计自己的利益。

第三种是虚荣虚伪,总想做一些事来凸显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会说一些话来显示自己的不凡,做事说话往往从此出发。

第四种是自卑懦弱,害怕别人的眼光和想法,害怕自己做不好被人嘲笑,觉得自己家庭不好,条件不好,不敢和别人比,遇事常常忍耐,凡事都藏在心里。

第五种是邪恶暴力,内心最深处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暗示自己,反抗吧,不要忍耐,对待任何委屈、欺辱、不平,用暴力去毁灭吧,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第六种是懒惰安逸,当自己努力刻苦的读书学习时,当自己感到些许疲惫时,内心会有人说休息休息吧,那么累干什么,现在不愁吃不愁穿,那么拼干什么,休息吧,享受吧,这才是生活。

第七种是虚幻妄想,心里总会去幻想,幻想自己通过努力会有何种成就,将来会有何种地位,会有何种财富,等等,会把自己的将来想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功人士,让自己常常活在幻想当中。

第八种现实平凡,内心深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想法,但其中还有一个现实,经常会击破其他所有的杂音,让自己面对现实,但现实真的难以面对,所以现实与平凡很短暂,只不过起到控制调节的作用。

第九种是勤奋理想,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我现在会读书,会写读后感,会努力,会坚持,这个想法默默无闻的指引着我前进。

解剖了一下自己的精神思想,似乎大致有这九种思想,这些思想融合在一起组成了我自己。

而我也反复被这些思想支配,或者积极,或者消极,或者努力,或者懒惰……

当然,人与人是不同的,别的人可能杂念少些,可能意志力强些,压制了其他想法。

我想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或者说这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

成功者能够压制所有消极的想法,发扬积极的想法,最终取得成功。

失败者往往被消极想法所支配,不思进取,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最终以失败告终。

圣人与魔鬼是两个极端,他们不仅是压制,而是消灭,消灭了所有其他想法,精神思想变成唯一。

唯一于仁爱是圣人,唯一于邪恶是魔鬼。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看阿炳,可以称为音乐上的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我想是他不断顿悟,不断击破精神思想上的杂念,最终精神思想全部寄托于音乐之上,最终成为了音乐的大师。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当他能够通过修行,通过磨炼,通过经历,通过感悟,不断消除杂念,纯粹精神,达到精神世界的唯一,他就能成为大师。

寄托于音乐,就是音乐大师。寄托于绘画,就是美术大师。寄托于写作,就是写作大师。等等。

就像王阳明,心无外物,终成圣人。

就像徐霞客,精神思想全部集中在探索上,最终作《徐霞客游记》,名传千古。

所以,我觉得制约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是思想不纯粹,精神不统一。

联想到佛教,讲四大皆空,清心寡欲,似乎就是在消除杂念,就是在修行。只不过佛教修的狠了点,连自己都修没了,达到无我的境界,便成了佛。

等等。

修行的本质在修心,修精神,修思想。

不单单指出家修行,还包括各方面,社会上的各种工作,各种职业,都可以修行,修到极致,可称为大师,可称为圣人。

以上的这些思考不知道对不对,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像我一样,有很多种精神思想,当然这不是精神分裂,这就是内心活动。

我觉得人的精神不是纯粹的单一的,除了婴儿,随着成长,逐渐复杂。

我相信,到死的时候,应该会变得纯粹唯一了。

人的一生,都在修行。

这些思考为我的新书提供了素材,可以进行这样一种设定,当然,现在还不全面,还需要完善,继续读书,继续感悟,继续记录,会成功的!

ps: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成年人,闲来无事可以读一读,或者对阿炳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不适合阅读原因:过于歌颂,不够客观,内容真实性有待考究,更多感觉是作者虚构遐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