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天总结3国演义
今天终于把三国演义看完了,看了整整十五天,现在总结一下。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类小说,其文体属于小说,而并不是史书,主要脉络以历史为线索,但故事内容仍有大量虚构。所以,若是研究历史,要看三国志,不能错把三国演义当历史。
不说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只说读完这本小说我的最大启示,只感觉因果循环,命数使然。或者用一句古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每一个人的开始和结束,作者描写的都非常细致,从人物性格,到为人做事,是奸是恶,是忠是善,做过多少坏事,冤杀多少好人,最终是否得到善终,作者写的都非常详细。
通过这样明显的对比,从前到后的关系,不难发现这样的因果报应。
而这本书看似不长,一百二十回,似乎不像现在的网络小说,动辄几千章,少则五六百万字,相对来说,三国演义确实不长,但其中出现的人物极多,粗略算一算少说数百人,对于每一个人物,作者写的都很生动,都有鲜明的形象,仿佛都有灵魂。
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样,根据其做人做事都有其结局。
或许,这才是它成为名著的原因,确实能够流传数百年而不朽。
要写书,自然要写一本像这样的书,应当被人记得,应当能够流传,应当有意义,而不是快餐文化,看着开心,读完就忘。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
若写历史类小说,应当对所写的这段历史极其了解,对正史杂谈都要有一定的研究,否则别写,写也是胡编乱造。
而一本小说应当有其主旨目的,就是作者写书的目的。写书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文字词藻,而是要让文字生出灵魂。
目的要明确,要能通过整部书来反映出来。
就像三国演义,不管作者有什么目的,读者读过之后,能体会到因果循环的天道,能向往忠义仁慈的君王,能明白朝代覆灭的根源,能知道多行不义的后果。
只要读者有收获,这就是作者的成功。
因此,我若写书,也要明确书的主旨目的,不管读者能不能感悟得到,作者首先要那样去写,只要写出来,读者就会看出来。
读了十五天的书,写了十五天的心得体会,一方面记录读书的体会,一方面也算是练笔,理清思路,丰富储备,记录收获,为写书打下基础。
这仅仅是开始读的第一本书而已,若像计划一样认真看完一百本书,我想我一定能写出一本书来。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读书,一起总结,一起写书。
ps: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1.中学生:通过该书学习文言文,提升阅读量,为写作文提供素材。
2.三十五岁以上有权有势的中年人:通过该书明白因果循环的天道,自醒自警,多行善事,少行不义。
3.事业不顺的人:通过该书明白行事讲谋略的道理,增智慧,强谋略。
不适合阅读原因:1.文言文,比较难读。
2.生僻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