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天捭阖 - 我要写一本书 - 丁卯冬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要写一本书 >

第27天捭阖

《鬼谷子》一共有正文十四篇,加上其他内容三篇,一共十七篇。今天读了第一篇,名叫捭阖。

今天读的很认真,首先对照译注读了一遍,之后又原文读了五遍,目的就是要理解其中的内涵要义。

捭阖,是游说的策略。在战国时,纵横策士游说各国,寻求最大利益,而他们所采取的手段谋略,就叫捭阖。

第一篇所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捭阖的原理,捭阖的运用。

整篇内容讲的很玄奥,很深刻,但我理解,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当然也没有这么简单,并不是简单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否则《鬼谷子》也不会成为必读书籍。这里面自然有技巧,有策略,有方法。

我总结一下,首先要判明所要游说的对象是人是鬼,书上讲的叫:“贤不肖、智愚、勇怯”,“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而如何判明,就需要察言观色,需要见微知著,需要预有准备,需要旁敲侧击。

其次,要判明游说对象的想法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当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后,就要与自己的观点相比照,看看自己是否愿意为对方服务。若愿意,则可捭,就是真诚的讲出自己的谋略。若不愿意,则可阖,就是隐藏自己的想法而离去。

最后,随时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形势瞬息万变,阴阳相互转化,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后路。这是底线。纵横策士就是要会趋利避害。

以上就是我从《鬼谷子》第一篇捭阖中总结的内容,用在战国时期就是游说的技巧,用在现代就是谈判的技巧。当然也可以当成与人相处的技巧。只不过纵横家因为趋利避害、朝秦暮楚、不讲忠义,所以被儒家所不耻,自然也不被现代的道德所接纳。因此,若与人相处,这样的策略可能被人不喜。

看完捭阖篇,我就在思考,捭阖篇通篇都在讲阴阳,鬼谷子把阴阳引入到捭阖之中,到底是阴阳可以用在万事万物之中?还是鬼谷子牵强附会,硬要把捭阖与阴阳联系在一起?

不过,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可以与阴阳相合,阴阳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

从古至今都是。

现在讲辩证唯物法,矛盾在运动中变化。

这不就是阴阳相对,阴阳相合么。

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

我相信鬼谷子一定是深入研究了阴阳学说,从而引入到捭阖谋略之中,虽有些牵强附会,但也能说的通,当然,引入到哪都能说的通。

因为天道就是阴阳。

当然,天道还有因果。不过,因果也是阴阳吧?因是阴,果是阳?或者因是阳,果是阴?又或者,因果就是因果,阴阳就是阴阳,二者没有联系?

这个问题等读完《鬼谷子》再看看《老子》和《道德经》,应该就能找到答案。

我还有一个思考,关于捭阖的思考,关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思考。

捭阖讲策略,也讲换位思考,见人时要从人的立场去游说,见鬼时要从鬼的立场去游说。

这却是可以用在与人相处上,用现在的话讲叫换位思考,用孔子的话讲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这本书,对我自己说话办事确实也有帮助,提升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

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先阖后捭,就是先隐藏自己的想法,探明对方的想法,再根据对方的想法而应变。

我现在总是先表露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想法,这就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以后,要吸取教训,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想法。

可能,这叫城府,但做人需要有城府。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这就是捭阖之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