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天我看《道德经》(六)
ps:写在前面的话:我有些不懂了,我就写一些我关于读《道德经》的感悟,怎么就违规了?我看我之前写的内容,也没涉及任何敏感内容啊,都是结合书中的内容的思考,真的搞不懂。
今天开始读道德经的下篇,从第三十八段开始读。
第一句我发现我就没读明白,感觉好像绕口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我感觉这些德并不是同一个意思,所以我没读懂。不过没关系,我知道老子在论述一个道理,具体是什么道理,之后的一句话我看懂了。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我理解老子在批判所谓的仁义礼,觉得这些是混乱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些都是不符合道的要求,老子最核心的观点还是觉得顺其自然才是道,一切行为都应该顺其自然,任何人都要“无为”,不要去破坏自然规律,任意增加规定要求,容易产生混乱。
读到这,我似乎理解了老子的想法,他看不惯其他各家的言论,尤其是儒家的言论,不符合他领悟的道,不符合他的观点,所以他写了这篇文章去论述自己的观点。
因此,我们看道德经,更多的是理解老子的观点看法。我认为,从老子这种抨击和批判中我有种感觉,《道德经》其实与天道关联并不大,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这就像现代网络上两个大v在吵架,各方举例子去论述自己的观点所写的文章。老子就是从天道开始阐述的,文章里一会论述天道如何如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会又说世上的人如何如何,去批判其他各家的观点。
就像我之前说《鬼谷子》,老子、鬼谷子这些人就是想通过天道去说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从天道中感悟的,因为天道就是如此。
所以看到这,我觉得这书并不是说天道,当然老子肯定对天道有感悟,老子肯定也是天道使者,从天道中感悟了自己的使命,得到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他要维护天地秩序的方法,他倡导自己的观点就是他在履行自己的使命。
我再梳理一下其中的关系。
首先,天道是永恒存在的,或者说天道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万物;或者说天道是天地运转的规律。
而后,很多人去感悟天道,有的人从天道中感悟了纵横捭阖之道,有的人从天道中感悟了无为之道,有的人从天道中感悟了仁爱之道。这些人在感悟天道时,也感悟到自己的天道使命,所以他们担起使命,履行使命。
当然,这些人的感悟可能有所矛盾,这是因为天道无形,每个人的感悟也不同,所以自然就有了不同的观点。
而要从这些人的观点中去反推天道,我认为只能推出一部分,这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想了解天道,还要看更多的书,进行更多的思考,更关键的是自己要去感悟。
所以说,现在读《道德经》,不过是在读老子对天道的感悟,若是真能有所收获,也不是真正的天道,不是完整的天道。
但肯定有收获,有启示。这是肯定的。
言归正传,接着往下看,其中最最有名最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流传了数千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看过很多种解释,可以说,每种解释都有其道理。毕竟道究竟是什么?天地如何生成?科学也无法解释。
我有一种更加离奇的设想,“冲气以为和”是不是就是阴阳相合导致万物和谐,从而永恒存在。
对于人类来说,有男人,有女人,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阴阳相合,才能延续生命。
那对于单独一个人来说,又是如何阴阳相合的?我大胆的猜测,身体为阳,精神为阴,阴阳相合从而人才能存活。
但是动物呢?鸡鸭鹅狗猪都有精神吗?
我认为动物也有精神,也会思考,只是他们的意识还很简单,应该说被动的意识,潜藏的意识占主导。
我还有一个更加更加妄想的猜测,生物可以把阴阳解释称身体和精神,物体呢?比如一块石头,比如一棵树,他们是如何冲气以为和的?
我觉得它们肯定没有精神,那它们怎样存在呢?会不会是反物质?正物质为阳,反物质为阴,阴阳相合,才能存在。
反物质在哪?
精神灵魂在哪?
所以,我最大胆的猜测,精神灵魂就是反物质!
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
所以说,虽然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对,有白天有黑夜,有长有短,有男有女,但最根源是正物质与反物质,接着从核心到外在都在贯穿这样的阴阳相对的特性。
以上都是猜测,天马行空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