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霜降01 - 半斛夫郎 - 梅若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半斛夫郎 >

第38章霜降01

第38章霜降01

果不其然,程明月分种的那一块已经出苗了。

吴村正家的女长工满仓,平时就住在吴村正家最远的那块田头的一间小屋里,自己烧饭煮菜。这两天她上午在地里松土之后,就会去山上给程明月家盖房子帮忙,出一份力。

今天是巧了,有两三亩土地的麦子出苗了,地有些干,她忙着担水浇水,因此还在田里。

远远看到主家带着程娘子过来,她站在陇上,喜不自胜的喊着:“东家,程娘子当时选种的这几块地,都出苗了!”

程明月算着出苗便是这一二日的事,因此没有过多惊喜,只是吴村正有些吃惊,脚下步子加速,三两步便走到出苗的地里,蹲下去摸了摸土地上一个个绿色的小点,不自禁的对程明月说:“真的管用!你之前那法子真的管用!”

程明月……还没走到。

刚刚吴村正一听出苗了,走的飞快,一点也不像是几十岁的中年女人,她被吴村正落在后面了。

程明月看地上已经出现零星的小苗,没有苗的地方大部分已经出现细微的裂缝,裂缝周围土壤松动,知道这代表种子已经发芽出苗。

她略松了一口气。

种地前,她收集了一些鱼骨烧成灰烬和草木灰烬拌在一起,作为一种磷钾复合的原始拌粉剂使用。

现代种子学划分非常细,尤其是读了研究生之后,如果不是导师指定攻坚的课题,她了解的都很浅。

程明月本身就不是学传统主粮的,对麦、稻、高粱、小米的研究不深。现在会的这点基础知识都是在本科时学到,或者听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室友说的。

所以在播种的时候,她最初只打算把这种方法使用在自家地里,试验没问题再跟其他人推广,结果不小心被吴村正看到了。

吴村正便向她讨要了一些,程明月犹豫再三才给她,并且专门让吴村正专门另辟一块土地用这种方法拌种,这几天也一直担心着吴村正学着她的方法种的地。

她倒是不怕没效果,但她怕这么搞了之后反而影响种子出芽。她自己的种子如果有损失,她自己担着,如果连累吴村正,会影响她的信誉度。

还好这种最原始的天然材料,促生长的理论也都知识最基础的增加钾磷,这些苗不负她的期待长出来了。

这么说自己买杨家的地里头种的小麦也应该露头了,等会回了山上可以提醒杨婶去看看。

吴村正不住的跟她说:“还是明月有本事,小小年纪比我们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家会的还多。”

程明月只谦虚的笑了一笑。

现代种植理论是集合的全世界的前进种植理念,有理论,有实践方法论,自然比古代农民口口相传的经验要扎实。

其实按道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按道理应该很高才对,会设立农官与劝农制度,并有“播百谷,劝耕桑”的说法。

有新的农业技术或者工具出现时,官府也会积极的推广,比如当年曲辕犁出现后,就是靠着唐朝官府通过政令在全国推广。

程明月看这儿的犁也都是曲辕犁,可自从来了之后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农官,便觉得有些奇怪。

她问:“官府不会派农官来教新的耕种技术吗?”

吴村正:“我以前小时候听我奶奶说,朝廷有农官来推作物,我是从没见过,碰到知府重农,会从外地派些人把我们这种村正叫去传授一些经验,那些法子吧,很多跟咱们这里配不上,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把官府传授的法子当做一会事儿了。”

农耕,是一个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进步改善的学科。一种方法的推广,一种作物的引进,在以前的书中不过寥寥几句。

实际上需要十年、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完成。

人生不过几十年。

吴村正已经去其他用传统法子种麦子的地里转了一圈,回来不住的跟程明月说:“别的地里都还没出苗呢!你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好。”

她忽然灵机一动:“唉,对了,明月,既然你有法子让麦苗提前发出来,那三十亩地要是及时种上,说不准能赶在下雪前……”

“干娘……”程明月无奈的说。“都t说好休耕一个冬天了。”

“这几亩土地之前种的是水稻,本来水稻就很吃肥,棉花也需要肥力好的地,要是还种麦子,明年棉花肯定长得不好的。”

吴村正尴尬的笑了笑,又说:“我就怕明年旱了涝了,粮食贵不够吃。”

程明月说:“地不耕不肥,田不休不丰,这个道理干娘应该比我懂。”

吴村正却说:“拢共就那么些土地,你不种,吃不起饭,明年地都未必是你的了,哪能随便休。”她长叹一口气:“也只有那些土地多的地主人家,丰收年份,粮贱银贵,才有人舍得休。”

程明月想想也有道理,虽然部分农民知道休耕可能对土地有益,但由于他们不确定休耕后土地的肥力是否真的能够恢复,以及恢复的程度如何。那么农民就会觉得休耕是一种不确定风险,因此不愿意轻易尝试休耕。

只有家底厚实,土地多,没有生存压力才会休耕轮作。

吴村正背着手,看了看天上初升的太阳,对程明月说:“听你的吧,以后,还是得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地里的苗看完,吴村正和程明月商量着回去山上看看程明月房子盖的怎么样了,满仓忽然扭捏起来,叫住了吴村正:“东家,俺跟你说个事儿。要是你同意喽,俺还想求你帮个忙。”

“你说。”

满仓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俺想着冬天了,日子也闲,没事儿时俺想去山上垦点地,往后也能搁咱村安个家。”

荒地是属于村子的,村正不点头,谁也不能动。

吴村正看向她:“我倒是没意见,就是咱们村好垦的地都垦完了,你想垦地可能得费些功夫。”

满仓搓着手:“垦点地,就算不多,哪怕种点菜呢?好歹有个盼头。东家放心,俺肯定可着咱们地里的活干,不会耽误麦子的。”

吴村正爽快道:“你想去就去吧,挨着胡二娘家田附近的地还成,山上明月的房子你也不用去帮忙了。不过我得先提前跟你说,那块地你垦一年也垦不来两分。”

满仓见吴村正爽快同意,再三道谢后便扛着锄头走了。

吴村正笑道:“嘿,这个满仓,心思还挺活。”

程明月说:“干娘明知道山上的地不好垦,为什么不拦她?”

山地的地势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杂草和石块也比较多,难以开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