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征荆州吕禄点将,谋退敌歆亥领兵
且说顾硕得了余雍的连环计,当日便进宫觐见吕禄。吕禄此番正在宫中饮酒作乐,闻内侍报顾硕求见,便命召来。
顾硕快步走进,见到吕禄,拜倒山呼。吕禄道:“爱卿这般慌忙,所为何事?朕这些时日正玩得倦了,爱卿速速给朕寻些新奇的玩意来。”
顾硕道:“启禀陛下,老奴连日来一直在为陛下寻找新奇的玩意,不敢有半分倦怠。今日老奴来觐见陛下,是另有要事禀报。”
吕禄道:“爱卿且说来。”
顾硕道:“陛下,老奴接探报,荆州有匪徒起事,祸害地方,作恶不浅。荆州乃三冲之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有失,则匪徒之势直逼洛阳。此事不可怠慢,故而老奴恳请陛下明日登朝,钦点得力战将,带兵剿灭匪患。”
吕禄听了,好不厌烦,道:“这些小事何必这般大费周章?区区匪患,只管让驻守荆州的将领带兵剿灭就好了。”
顾硕道:“陛下,老奴认为这样不可。荆州虽有兵马,然早就分派各郡驻守,若是调动,难免会有地方驻防空虚。那匪徒最为奸猾,行踪不定,居无定所。若是动用荆州驻守兵马,老奴担心那些匪徒会百般周旋,功荆州之不备,到那时便甚为不妙。而陛下派朝中战将带兵剿匪,其一,可保荆州各处守备充实,让匪徒无处下手,更无处躲藏;其二,也可彰显我朝天威,让暗藏祸心之人不敢再有所作为。”
吕禄摆了摆手道:“好好好,爱卿所言都是有道理的,朕准了便是!”
顾硕再拜谢恩,对吕禄夸赞谄媚一番,随后与吕禄约定次日早朝,便告退出宫,又着内侍往百官府中传信,命众人明日参加早朝。
次日,百官装束齐整,如约赴早朝,在大殿前等候,顾硕随后也到,百官一一上前行礼。顾硕见到徐维与余雍二人,问道:“二位大人,不知可想好由谁带兵?”
徐维道:“回恩相,此事当由左将军洪世朝、右将军高琼前去,二位将军有将帅之才,堪当重任。由他们二位出征,必然得胜而归。”
顾硕沉吟一番,道:“便依徐大人之言,等下朝堂之上,徐大人只管向陛下禀明,咱家自然会为徐大人言语。”
徐维忙弯腰拱手道:“谢恩相。”
百官在大殿前等候早朝,三五成群地闲聊,不觉时间已过了辰时,余雍低声对顾硕道:“恩相,如今辰时已过,为何陛下还未上朝?”
顾硕道:“必然是陛下昨日又戏耍到深夜,如今还未起身。”说罢,便唤大殿内侍过来,问道:“为何陛下还未上朝?”
内侍道:“回丞相,昨夜陛下在宫中饮酒品乐,一直到近天明时才去歇息。”
顾硕不悦,道:“你们却不曾进言陛下今日有早朝吗?”
内侍闻此,吓得浑身发抖,道:“回丞相,小奴怎敢?”
顾硕道:“也罢!带咱家去见陛下!”内侍应诺,便为顾硕开道,向吕禄寝宫而去。
吕禄在寝宫中睡得正沉,一众内侍哪个敢去叨扰,顾硕却径直走入吕禄寝宫,到龙榻之前,连唤三声“陛下”。
吕禄在睡梦中惊醒,登时大怒,坐将起来,喝道:“大胆奴才,没看到朕在歇息吗?竟敢扰朕美梦,你有几个脑袋!”吕禄话音刚落,却见面前人是顾硕,登时怒气消去大半,道:“爱卿如何在此?”
顾硕道:“陛下恕罪,老奴叨扰了陛下,罪该万死,但如今百官在大殿前等候多时,还望陛下赶赴早朝。”
吕禄疑道:“今日有早朝?”
顾硕道:“陛下忘了?昨日老奴来见陛下,与陛下约定今日早朝之事?”
吕禄沉吟一番,道:“此事朕当真是忘记了。”言毕,便让内侍伺候沐浴更衣,半个时辰后,吕禄才走出寝宫,顾硕一路随行。
再说百官在大殿外一直等到过了巳时,才有内侍高声唱道:“百官入朝!”
众官员闻此,忙按文武分列,整理一番衣冠,陆续走入大殿。吕禄登殿,百官山呼毕。顾硕出班奏道:“陛下,如今荆州匪患猖獗,老奴恳请陛下派朝中大将率兵马前去剿灭,以保荆州太平,也彰显我朝天威。”
吕禄道:“此事爱卿昨日已经说过了,如今便由你来安排吧!”
顾硕应诺,转身对百官道:“诸位大人,可有带兵人选?”
顾硕话音刚落,徐维出班道:“启奏陛下、丞相大人,臣有人选推荐。”
顾硕道:“徐大人请讲。”
徐维道:“如今朝中可带兵出征者,非左将军洪世朝、右将军高琼二人不可,依臣之见,由二位将军,率战将百员,兵马十万,足以荡平荆州匪患。”
吕禄听了,问道:“洪世朝、高琼何在?”
武将班中,洪世朝、高琼二人一齐出班,道:“臣在。”
吕禄问道:“徐大人荐举二位带兵出战,可否?”
洪世朝道:“回陛下,若得陛下信赖,着臣带兵出征,臣必定万死不辞!”
高琼道:“回陛下,区区匪患,何足挂齿?臣敢在朝堂之上立下军令状,臣等带兵前去,不出两月,必然得胜而归!”
吕禄大喜,道:“二位将军有此等决心,朕甚是欣慰!如今朕加封洪世朝为讨逆元帅,高琼为讨逆副元帅,即日点兵出阵,朕在朝中静候二位得胜佳音,到时必定重重有赏!”
洪世朝、高琼二人连忙谢恩。徐维又道:“陛下,此番洪、高二位将军出征,臣不才,恳请陛下恩准臣作为监军随行,以助二位将军,速速荡平匪患。”
顾硕闻此,不由一惊,不知徐维此番为何,乃看向余雍,却见余雍并无半点反应。吕禄听了徐维之言,道:“徐维言之有理,那朕便授你监军职,随洪世朝、高琼出征,待得胜归来,朕一并封赏。”徐维谢恩。
当下,顾硕命太尉慕容泛五日内调集十万兵士,筹备粮草,十日后出兵,百官领命。吕禄见此事已了,道了声退朝,便回寝宫去了,百官再拜吕禄,而后退朝。
自皇城出来,顾硕拦住余雍,问道:“余大人,今日朝堂之上,徐维主动请缨监军一职,此事你事先可知晓?”
余雍道:“回恩相,此事便是下官给徐大人出的主意。”
顾硕道:“这是为何?这徐维虽然对咱家忠心耿耿,但他却缺少谋略胆识,恐怕难当监军之职,余大人就不怕他弄巧成拙?”
余雍道:“恩相,下官也是无可奈何,昨日下官为恩相献策,不想遭徐大人所忌,若是下官不设法为徐大人谋取些功劳,只怕与徐大人日后有隙。”
顾硕叹气道:“咱家把你们都看作是心腹之人,你们便应好生相处,切莫相互猜忌,让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不过今日这番安排也好,无论洪世朝、高琼,还是徐维,都是咱家自己人,此番得胜,功劳都是咱们自己的。”
余雍道:“恩相所言极是,下官便是考虑到此,才会这般安排,此番事成,恩相在朝中的地位便更加稳固,任谁都无法撼动!”顾硕大喜,笑了一番,便与余雍告别,各自回府。
话分两头,且说赵敷分封众臣,众人与襄阳欢聚三日,便各自赴任。赵敷勤于政事,体恤百姓,修改弊政,大兴农桑,且荆州各郡未经战事,很快便恢复元气,各郡城防坚固,兵士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奕歆亥众兄弟在襄阳城中,日日协助城防,巡视安全,不在话下。这日州牧府议事,赵敷与众臣畅谈,却见奕歆亥面有忧色,暗暗记在心中,待群臣告退时,独留下奕歆亥,询以他忧愁之事。
奕歆亥也不遮掩,直接开口问到:“主公,如今荆州虽大部分已定,但是偏偏那新野、江夏二郡未平,以属下之见,这二郡才是扼住荆州之关键。属下见主公似乎只有固守现成,却不曾想收纳二郡,故而心中忧虑。”
赵敷笑道:“歆亥虽言之有理,但我也有难言之隐。其一,我等起事虽是被奸臣所逼,但终究是大逆不道不义之举,若是率先起兵,只怕天下人不容;其二,如今荆州初定,还是应于民休息,若是急于战事,只怕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