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恩主
于憬这次回到庄园并未张扬,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短时间内,庄园里的工人便纷纷知晓他的归来。
现在已是傍晚时分,庄园主宅前院人头攒动,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从起初小声议论到后来自发高声欢呼,气氛愈演愈烈,甚至有好事者还带来简易乐器开始表演起来。
“您回来了!于憬大人!”一位年轻的女工忍不住高喊,她的话音刚落,就传来更多附和之声。
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些员工而言,于憬是一个关心他们的大好人,自上次庄园内乱后,为了安抚好他们,于憬提高了月钱,只是这样的话,还有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更加开心了,那就是新设的幼儿园,从孩子口中得知,他们午休时使用的床铺用的都是他们想不都敢想的羊毛垫料,这说明什么,于憬是正真替他们下一代人着想的。
“您现在是真正的贵族了!”某个破音的叫喊,引来更多欢呼声。
于憬透过半掩的窗帘,看着为他欢呼的人群,目光从那些质朴的脸上扫过,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情绪。
自己并没有那么伟大,而是因为这些人过去的生活太过贫瘠,以至于一丁点改善就足以让他们视为天大的恩典。
在现代,于憬见惯了人人为自己奋斗的景象,没有谁需要感恩施舍,因为人们明白,机会本该属于自己,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是一种权利,不是施舍。他自己不就是靠这种意识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
可在这片土地上呢?这些人为了最低限度的生存感激涕零,为了能吃上一顿不必挨饿的饭菜欢欣鼓舞,为一个稍稍温暖的冬天感到满足。他们为了所谓的“安稳”就奉上近乎崇拜的敬意。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标准之低,期望之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他只是稍稍增加一点待遇,就被这些人视为“恩主”。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改善生活的钥匙从来就在他们手中,只是被命运剥夺得太久,已经忘了如何使用。
“这些人究竟欢呼的是什么?”不知为何,于憬心灵突然一震。
是工作带来的安稳?是脱离饥饿的满足?还是,对一个“恩主”的感激?
这一刻,于憬像是被什么击中似的,生出一种负罪感。
白天与罗恩的讨论,他有一点没和对方说,那就是技术本身无善恶,但它塑造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心,这种影响,未必是人们主动追求的结果。
就像现在,他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这些庄园工人依赖于他,感激于他。
原因究竟是自我追求,还是陷入另一种形式的依附?
想到这,于憬低声呢喃:“困扰罗恩的是技术的边界,困扰我的是人的边界。”
这背后的含义远超单纯的温饱问题。他白天提到技术的两面性,它既能创造可能性,也能加固桎梏。而这些欢呼着的人们,不正是鲜活的例子吗?
他用现代知识为他们带来工作和安稳,与此同时,也无意间让他们对他的依赖愈发根深蒂固。可是这种依赖,就像藤蔓攀附在大树上,看似茂盛,却无法真正向阳而生。
“我的承诺除了让他们活得更好,更应该要让他们明白,他们能追求的远远不止温饱。但这种追求不该是依赖外力,而是源于对自身思想的觉醒,只有思想超越了局限,人才能真正回答为何而活。”
现在那些欢呼的人们沉浸在满足中,不曾察觉他们依赖自己这个外来者,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他们的生活会怎样?是继续向上,还是再次陷入混乱?
技术的进步创造了丰富的选择,但选择本身却没有赋予人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能在更大的迷宫中徘徊,寻找看似光明的出口。这里的人们也是如此,他们依赖于他,感激他,却未曾思考过为何需要依赖。
没有质问,没有反思,这一切,恰恰是于憬最不愿看到的。
他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本想用知识和技术改善他们生活,但现在却发现自己可能无意间成为了他们的束缚。
“我该做的,不只是让他们摆脱饥寒,而是让他们明白,他们本就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生活,并获得思想上的自由。”
“不过思想的觉醒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我一个人施加外力就能完成的。这种超越局限的追求,需要更大的社会力量来推动,我只能是一个开始。”
于憬面无表情关上窗,外头欢呼的浪潮消融在木框与窗沿摩擦的声音里。
“唉,果然是一个感性的人,文青病又犯了。他们才刚刚解决温饱,我却在谈思想,未免太奢侈了。”
——
这片庄园里存在着大多于憬的重要产业,与其说是庄园,现在不如说是一个规模可观的小型生活区。
如今,常住在这里的人数已从最初的两百人增长至三百多,算上新招募的人员和索尔诺派来的边境守卫团,总人数接近五百。
所以这五百人的日常衣食住行,也无形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隐约显现出一个小型城镇的雏形。
托马斯今天领了工钱,虽说他现在还只是个学徒,负责学习怎么维护蒸汽机,但每个月还是有一笔工钱进账的,比他过去在矿井里干活时少了些,但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他真正学会了这门手艺,工钱就会翻几倍,真正摆脱过去那种危险脏累的采矿工作。
钱虽然不多,却让他感到踏实。
因为有家属,他住的是单独分配的家庭宿舍。实际上在庄园里,只要是有家属的员工,都能分到这样的一间房,单身的员工则是几个人合住。当然,这也是他工钱不多的原因之一,毕竟能和家人住在一起,总比和其他人挤在一起要舒心得多。因此工钱还是要扣掉一点的,不然对那些几个人一间屋子的人来说多少有点不公平了。
托马斯从一间小商铺里走出来,这是一家裁缝店,由他一位工友的妻子经营,店里主要做些简单的针线活,像是修补衣物或缝制些实用的小件儿,价格公道,也方便了员工们,所以庄园的管事没有反对,还多多鼓励这样的行为。
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自己的妻子也会些裁缝活,要不也让她试试开家店?不过想想还是觉得算了。自己也开始和妮娜一样了,她的技术和自己那哄女儿的木工小手艺相比,还谈不上精湛。真要说到能撑起一个门面,夫妻俩也都差点意思。
回到家里,小女儿艾琳刚好在家,妻子妮娜不在,她这段时间总往外面跑,想着在庄园里也找的事干,不过大多时间是在洗衣房帮洗衣服赚点小钱,这会应该是还没忙完。
“艾琳,快过来。”托马斯放下包袱,朝女儿喊了一声。
艾琳原本在写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很简单,百以内的加减法,但对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
听到父亲叫她,扔下笔蹬蹬蹬的跑过来。
“今天没有给老师添麻烦吧。”托马斯对拥有学识的人很尊敬,哪怕只是一个育儿老师。
艾琳以为父亲是要教训自己,所以呆呆的站着,小脚在地上划着圈不说话。
托马斯看到这样子,有些心疼,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小孩相比,虽然不淘气,但还是希望她能活泼一点,别总是这样小心翼翼。
“这是我让妮卡阿姨帮你做的小裙子,穿上试试,要是不合适我再拿去改改。”
托马斯帮女儿换上小裙子后,露出一个笑容。
“嗯,真漂亮,咱们艾琳现在就是个小公主了!”托马斯忍不住夸奖,捏了捏她的脸颊。
艾琳低头拽了拽裙摆,显然是喜欢的,脸上露出的笑容就可以证明。
“正好合适,不用拿去改了。”抱了抱艾琳,父女俩聊了些家常,才放她去写作业。
现在家里只有父女俩,托马斯闲下来后,来到桌子前,开始复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