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秉烛夜谈
李哲双手背着,向众人问道:“我也不想多言,言多皆是虚妄。只是这世间之事,诸如读书,经商,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们可见过万世王朝?”
见众人不语,李哲接着说道:“所谓万世王朝自是不可能有之。治一国如烹小鲜,国事牵扯数千万百姓,掌权者必须小心翼翼行事为好。如今我大宋士大夫掌朝,外戚干政,霍乱朝纲之事已无可能。只是这士大夫虽识事理,可一些书生意气却也难免。一旦这位书生意气演变成党派之争,那便是一国取亡之道也。如今我大宋便陷入这两党之争的泥潭中,新党旧党两派皆言之有理,初衷都是为我大宋江山社稷着想。可一旦当权一派公报私仇,以公谋私,不管青红皂白将另一派之人尽数贬出京城。那么这两党之争便会陷入一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中,整个朝廷皆会陷入一片混乱。在一片混乱中难免会有着心术不正之人乘机得势,这样的人必会利用职权谋取私欲,到那时便是天下百姓苦难之始也。我大宋北有强敌大辽,西北有西夏。如此内忧外患之势岂能不让人担忧呢?”
北宋为何被金所灭,李哲读过历史自然知道一些,并不是金兵有多么强,而是当时北宋朝堂内政治斗争过于激烈致使当时整个大宋不能一致对外抗击金兵从而沦落得国破家亡。
李哲一席话将众人都说得沉默了,都在内心考量着李哲话中之意。李易安则是第一个醒悟过来的,她开口问道:“若依李兄所言,这两党之争可如何化解?”
李哲指着天上,拐弯抹角地说道:“化解之道,不在你我,也不在士大夫,而在天之骄子手中。”
李易安若有所思地看着天上的白云,回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原来如此,李兄高才,易安佩服。”
李哲笑着回道:“李某愚笨,平日无事可做,便喜胡思乱想,今日所说多是胡言,还望李兄莫要见怪为好,谈不上什么高才。”
韩如曦在一旁虽也是听得云里雾里,可细细想之,也能懂些其中道理。只是今日她再次被李哲所语给惊到了,她再怎么也想不到这以前的纨绔子弟会说出如此有深意,还涉及到与他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天下大势。惊是惊到了,她内心对李哲的疑惑更多了,这些朝堂之上党争之事李哲是从何得知的呢?
众人之中只有曾莹莹那是如对牛弹琴,一窍不通。只是见韩姐姐等人都为李哲所言给折服,内心很是不解。拉着李哲的袖口问道:“李哲,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士大夫可是说的我爹爹。好呀,你在背地里偷偷说我爹的坏话,等我回府我要告诉我爹爹去,看我爹爹如何处置你。”
韩如曦见李哲露出苦笑的样子,不由会心一笑,拉过曾莹莹,解释道:“莹莹,莫要胡扯。相公是在忧国之患,可不是在说你爹爹的坏话。”
曾莹莹一脸不可思议地回道:“忧国?韩姐姐,你是说李哲忧国?你莫要框我,这李哲就不是这样的人。他这人,我最熟悉了。小的时候,便喜欢占人便宜,比如喜欢偷偷看”
李哲见这曾莹莹停不下,想继续回忆过往李哲所犯的错事,以图改变众人对李哲的看法,慌忙打断道:“曾莹莹,莫要再提当年之事。好汉不提当年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李哲现也改过自新,以往多有得罪曾小姐之处,还望曾小姐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李哲幼稚之行。”
曾莹莹见李哲求饶,这才收住嘴,满脸堆满笑容,很是开心的样子。
此时大雄宝殿殿门大开,可儿等人随着李氏走出殿门。李氏见侄儿等人正与一陌生公子闲聊且相聊甚欢,内心惊奇,便向可儿问道:“可儿,哲儿正在与之说话的公子你可认得?”
可儿张目细看,见是李易安主仆,便回道:“夫人,是李易安李公子。少爷前些日无聊便去苏提游赏,正好与这李公子相遇,两人相见甚欢,后来少爷还请这李公子去看了斗虫哩。”
李氏点头道:“既是哲儿刚交的好友,我自是要见上一见。”
说罢,便朝着李哲等人走去。李氏凑近一看,见这李公子俊秀丰逸,穿着儒衫,一幅书生装扮,内心不由点了点头,心想若是莹莹嫁与这位李公子那该有多好。内心有了主意的李氏来到李哲身后,看向李易安,问道:“哲儿,这位俊俏公子是哪家公子?”
李易安不等李哲介绍,上前行礼道:“晚生李易安,见过伯母。”
李氏见李易安如此有礼貌,不由喜笑颜开问道:“李公子,不知年龄几何?可曾婚配?”
李易安看了眼一旁的曾小姐,似乎明白了李氏的用意,回道:“小生年已二八,还未有婚配。只是家父昨日千里寄来家书,唤我回汴京相亲。”
李氏不以为然回道:“只是相亲,无多大碍。只要还未成亲便好。公子来这杭州城,可曾好好游玩一番?这些日就让我哲儿与莹莹等人好好陪你。”
李易安谢绝道:“多谢伯母好意。只是家父信上催得紧,小生明日便要动身回京。”
李氏叹息道:“可惜了。下次公子再来这杭州,可得再好好游历一番。”
李易安见李氏没有再向他提关于曾莹莹的事,内心一松。点头回道:“那是自然。到时候还得请李兄多多指教。”
众人再一次胡扯寒暄一番,过了半晌,众人皆已尽兴。
心忧王进那边的李哲见时机成熟,便开口与李易安告别道:“易安兄,今日就此告别。过些时日,我有事去那汴京一趟,到那时,李哲自会登门拜访与易安兄秉烛夜谈如何。”
李易安立马回道:“甚好。”下一刻便意识到有些不对劲,李哲所说的秉烛夜谈岂不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想到此她耳根不由变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