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做了1天的猪倌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人都知道了,今天民兵队长要来调查马翠花。小村庄一下子不安静了,村民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在这个封闭的小村庄里,平时谁家里做的什么菜大伙儿差不多都能知道。民兵队长前来调查马翠花,这简直就是特大新闻了。
张遇春的老爹看了看遇春,眼睛滴溜溜地转,他看上去有些不放心。他昨晚对王景波做了承诺,再加上自己内心里不愿意被牵扯进去,他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虽然昨晚遇春已经记住了他的叮嘱:没有看见小芬。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可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如果民兵队长略施小计,或者大声呵斥一番,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老爹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
“小子,你今天跟着老猪倌去放猪,不要在家了。”
遇春回了一声“嗯哪”。
妈妈赶紧给遇春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水,让他带在身边,又给他戴上大草帽。
跟着老猪倌放猪,一整天都要在野外,太阳落山了才能回家。老妈怕儿子饿着晒着,给他做足了准备。
准备好以后,遇春跟着老猪倌出发了。老猪倌其实并不老,他是个二十多岁的瘸子,生产队为了照顾他,让他放猪,这是一个轻松活儿。
徐家窝堡有4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养猪。有大猪有小猪仔,有公猪也有母猪。各家各户又是数量不等,少的有一、二头,多的有三、四头。
遇春跟在老猪倌身后,老猪倌手里拿了一根鞭子,站在村口大喊了一声“放猪喽!”。然后,沿着村里的小路,往村子的另一头走了过来。
听到老猪倌的喊声,各家各户迅速做好准备,把猪从猪圈里放出来。在与猪即将分手之前,主人家跟猪随便说几句闲话,有的会大声叮嘱:
“离家后要乖啊,不要胡乱跑,要听老猪倌的话。”
那些猪嚯嚯嚯地叫着,向它们的主人做出保证:保证听主人的话,也听老猪倌的话。
叮嘱完了后,等老猪倌走过来了,村民们才让自己家的猪走出家门,加入到老猪倌的猪队伍。
老猪倌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一开始只有一两头猪,每经过一户人家就增加几头猪,一路走过来,最后集合起100多头猪。
遇春跟在老猪倌屁股后面,胡乱嚷嚷着:
“放猪喽,放猪喽!”
那些猪好像听出来了,这是一把孩子声,而且是新来的,资历很浅。几头大猪当即表示不服气,故意在猪队伍里制造混乱,东咬一口西撞一下的。老猪倌看见了,立刻大吼一声:
“都给我放老实点,王八羔子们!”
那几头捣乱的大猪一听,赶紧夹着尾巴乖乖地往前走,收起了捣乱的坏心眼。
把全村的猪都集合起来后,老猪倌带着全体猪来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然后任由猪们自由行动。愿意吃草的就吃草,喜欢下水玩儿的就下水玩儿。公猪若想找母猪,没人拦着;母猪若想找公猪,也没有人说闲话。
盛夏的北方,山花灿烂,大地飘香。张遇春闲不住,他爬上一棵树向远方眺望,他看见了西南方向的山头,这是遇春心里一直惦记的地方。山头果然与周围不同,它像绿色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坚定地站在水中央。风吹不走,雨打不动。
老猪倌喜欢看小人书,他身上带了好几本小人书,每本小人书都翻烂了,没头没尾的。老猪倌读过二年书,认识很少的几个字,数也数的清。小人书上有些字不认识,他只能看图说话,猜测大概的意思。好在小人书是专门给孩子们看的,老猪倌虽然不识字,但也不会猜错。日本鬼子的衣帽很特别,一眼就能认出来;汉奸们一律都是黑衣服黑帽子,捆着白色腿带。至于英勇的八路军武工队,一般都是穿着敞开胸怀的中山装,肩上斜挎着一把盒子枪。
张遇春从树上下来,和老猪倌坐在树底下乘凉,互相交换各自带来的食物。遇春用一个菜团子,和老猪倌交换了半块玉米饼。二人一边吃,一边说些闲话。
老猪倌把手里的小人书在空中挥动了一下,看上去有要紧的话想说。
“喂!小子,你想不想读书?”
“想。”
“为什么想读书?”
遇春想了一会儿没有回答,却反问道:
“那你为什么读书?”
老猪倌想也没想,立刻答道:
“我想多知道一些事情。”
说完,他把小人书扔在地上,有些生气。
“我老爸不让我读书,我连看小人书都要靠猜!真急死人了!”
老猪倌回答完,又问遇春:
“那你为啥想读书?”
遇春答道:
“因为我妈。我妈小时候命苦,三岁没了亲娘,她想读书却读不成!为了这事儿,她伤心了一辈子。”
“噢!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怪不得你妈疼爱你!”
小孩子口无遮拦,遇春立刻反问:
“你妈妈不疼爱你吗?”
老猪倌叹口气,抖动了一下那条瘸腿。
“我呀!我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猪倌都是闷闷不乐,不再和遇春说话,也不翻看那些破烂的小人书。他坐在地上,用手抚摸着那些嫩绿的小草,把压在它们身上的泥土轻轻地移开。
他抬头望望远方,又看了看天上的白云,然后躺在草地上,用草帽遮住了脑袋,不知道他是睡着了还是在想心事儿。
太阳快落山时,老猪倌站起身,用力甩了一下鞭子,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些猪听见了,纷纷站起身,从四面八方向老猪倌靠拢过来。大伙儿吃饱了喝足了也玩够了,现在该回家了。
老猪倌用鞭子朝前边指了指方向,又说了一句:回家!
一百多头猪听到命令立即出发,一路小跑着往回赶。进了村里后,每头猪都能找到自己的家,没有一头猪会走错了路进错了门。进了自己家门后,见到阔别了一天的主人,猪们围在主人脚下胡乱拱,表达它们的思念和重逢后的喜乐。
老猪倌放猪,跟城里的公交车很像。一开始只有一两头猪,就好像公交车从总站出发一样。老猪倌每经过一户人家,就会增加几头猪;公交车每经过一站,也会增加一批乘客。
与公交车唯一不同的是:早晨放猪时,每一站都是只能上客,没有落客;等到老猪倌晚上回来时,每一站只有落客没有上客。这也许就是人和猪的不同吧,猪是齐上齐落,而人是有上有落,稍微复杂一点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