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同桌高振华
教室里的五张画像,刘小力在观察了大半年以后,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也许他早就发现了,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张遇春正是如此,他很早就发现了,可他因为想不出答案,就把这个问题给扔到脑后去了。
现在,这个问题被刘小力提出来了:
“为啥要把中国人的画像放在外国人的后面?”
刘小力很怕黄老师,他每次都是趁着黄老师不在教室时,才问遇春一些问题。如果黄老师在的话,他就忍着不问。如果遇到需要向黄老师请假的事情,他也不敢举手,总是用手捅一捅张遇春,请张遇春帮忙。
刘小力是家里的独子,家中一大堆姐姐,就他一个男孩。父母宠爱他,姐姐们也让着他,事事都要把他放在第一位。别看他在学校里胆小如鼠,他在家里绝对是小霸王,无法无天!
刘小力和张遇春一样,对外国人知之甚少。他们从家里的小喇叭里听到一些,有时还经常闹出笑话。比方说有个外国人来中国访问,那个人叫尼克松,他们以为是一棵葱!为此,两个人捧腹大笑,觉得外国人的名字太有意思了!
虽然知之甚少,但他们都觉得,教室里的五张画像,把中国人排在最后,这是个问题,有点难以接受。可是,他们也知道,学校不会搞错,黄老师也不会搞错,这里面一定有些原因。
听到了刘小力的提问,张遇春摇摇头,他回答不了刘小力。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如果认真追问它的答案,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高振华听了二人的对话,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张遇春与高振华做了半年时间的同桌,对他有了一些了解。他有一个不一样的爸爸,因为他爸爸的原因,高振华比张遇春知道更多事情,让高振华经常表现出优越感。
“这都不懂?因为那几个外国人年纪大,所以要排在前面。”
有道理!在小村庄里,一遇到大小事情,总要把长辈们摆在前面,那几个外国人看上去的确要老很多。
刘小力马上赞成:
“对!高振华说得对。”
张遇春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几幅画像,对高振华的回答表示怀疑,答案会是如此简单吗?他想到了以前的一个情景:今年上级来小学校参观考察时,那个带头的领导很年轻。他时刻都走在队伍的前面,开会发言时,也是他做主讲。其他那些年纪大的老师,包括小学校长,都对他毕恭毕敬。
这个情景让张遇春印象深刻,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不是按照年纪来安排顺序的。外面的世界和小村庄不一样,走出小村庄以后,就得长多几颗心眼。
可看着刘小力深信不疑的样子,他对于自己的怀疑也有一点点动摇。他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今天刚刚想到的,他决定把它拿出来考一考高振华。
“好,高振华,算你说得对。那你告诉我,什么是革命事业?”
高振华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张遇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他马上明白了,张遇春这是故意为难他。他已经遇到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了,他对张遇春早有防备。
高振华总爱提他的爸爸,这和张遇春刚好相反。就像刘小力把姐姐的花书包藏起来一样,张遇春也把他老爹藏在心里。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张遇春总想挑战高振华。为了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连刘小力都没有告诉,他经常琢磨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并把它们储备起来,一遇到机会就拿出来向高振华挑战。
黄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大家:同学们长大以后,要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张遇春不懂什么是无产阶级,也不知道革命事业是什么,黄老师也没有跟大伙儿说清楚。他估计高振华和他一样,也是完全不懂。他现在要用这个难题,灭一灭高振华的威风。
张遇春猜的没错,高振华果然被考住了,他也不知道答案,两只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动。
看见高振华被难住了,刘小力立即高兴起来,他朝张遇春偷偷眨了眨眼睛,发出了会心一笑。刘小力是张遇春的铁杆朋友,他总是站在张遇春一边,支持张遇春挑战高振华。每当张遇春和高振华发生交锋,看到高振华被难倒了,他就立即兴高采烈。如果张遇春挑战失败了,他也跟着灰头土脸的不高兴。
高振华才不会认怂呢!认怂了就不是高振华了,因为他有一个不一样的爸爸。面对张遇春和刘小力带有敌意的微笑,高振华依然保持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他非常自信地告诉张遇春和刘小力:
“你们等着,我回家问问我爸,他肯定知道,我明天告诉你们。”
高振华的爸爸在镇里农机站工作,穿一身蓝色工作服,戴一双沾满油污的白手套,骑着飞鸽牌自行车。他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又能领工资,吃国家饭。谁家要是遇到了村里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想到他。他在镇上工作,认识的人多,路子野,办法多。老高是个热心人,能帮的他都尽力帮。大伙儿都非常羡慕他,他是附近一带的名人。只要一提起老高,人人都知道这个老高就是高振华的爸爸。至于其他姓高的人,大家不会轻易叫他们老高的。
第二天,令高振华失望的是,他爸爸也没有说明白什么是革命事业。高振华终于被难倒了,张遇春和刘小力两个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不过,高振华却满不在乎,他用十分自豪的口气告诉张遇春:
“我爸爸说了,以后我可以接他的班,到农机站工作!”
高振华的话,突然提醒了张遇春,他心里顿时感觉有点儿凉。他犹豫片刻,有些不情愿地说道:
“黄老师说,我们长大以后要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那就是说,我还得回家跟老爹一起种地啦?”
“没错!你们回家种地,我去镇里农机站接我爸爸的班儿。我将来是工人,领工资,吃国家饭;你们是农民,吃自己家的饭!”
高振华的话,如同冬天里的一盆冷水,浇在了张遇春的头上,张遇春彻底蔫了!他上学前还暗暗地下过决心:
“老爹不行,这回看我的!”
他现在猛然惊醒,原来他也没啥好看的,最终会和老爹一样!没上学之前,不懂得这么多,懵懵懂懂的还有很多幻想。上学读书后,却把原先模模糊糊的幻想一下子给戳破了,张遇春有点儿伤心。
张遇春老老实实地服气了,刘小力也很服气。这让高振华彻底赢回了面子,完胜一局。
黄老师布置的课间作业,他不打算继续做了。他把写字本收起来,把半截铅笔装进了生锈的文具盒。今天的作业是, 把刚刚学会的字抄写十遍。那些字刚好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此时此刻,张遇春没有任何心情去抄写,这些字看着就扎心。
高振华发现,他老爸虽然说不明白什么是革命事业,可老爸依然能帮他打赢张遇春和刘小力,他就趁机告诉张遇春他们二人:
“镇里的农机站不算什么,县里还有酿酒厂和制衣厂。我老爸说了,他要帮我活动活动关系,让我能进酿酒厂,那才是好地方!”
张遇春像泄了气的皮球,对高振华的话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农机站他都进不去,更别说酿酒厂了。
他没有搭理高振华,而是在心里反问自己:既然和老爹一样回家种地,干嘛还要读书?于老爷子说的那些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岂不是废话?
唉!别提于老爷子了。他是老古董,已经过时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他还留着小辫子!张遇春一向非常敬重于老爷子,刚才听了高振华的话以后,他对于老爷子立即产生了怀疑,对于老爷子的小辫子也产生了蔑视。
张遇春感到灰心丧气:他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他没法飞向天空!
不!他连断了线的风筝都不是!他没有翅膀,是一块沉重的泥土,永远也不会飞起来。
高振华看见张遇春闷不做声,情绪低落,他不再和张遇春说话,又伏在书桌上写作业。他一边写,一边断断续续地小声念叨着:
“做...接班人!”
张遇春转头看了看刘小力。刘小力满不在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