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少年时代第1节上学 - 张遇春 - 剪草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张遇春 >

第2章少年时代第1节上学

早春的一天,大地还没有解冻,天气乍暖还寒。广播喇叭里正在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说一些让张遇春听不懂的话:什么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克己复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等等。

张遇春听不懂这些话,也不关心那些事儿。他匆忙地吃完饭,背好书包,准备上学。遇春的老爹在出门前特意打量了一眼遇春,看见儿子做好了上学的准备,他才放心地走出家门了。老爹在老妈的眼中,是天底下最无能的两个男人之一。他是国高毕业生,是附近一带数的出来的有文化的人,可却窝在家里务农。用老妈的话说就是:“白瞎了那些文化!”

受母亲的长期熏陶,遇春把父亲当做了自己的反面教材。他有时甚至会想:老爹如果没有读书,是个普通的农民就好了。可老爹偏偏是国高毕业,有了很高的文化却在家里务农,这让儿子张遇春心里很不舒服。

他在上学前曾经无数次暗暗地下过决心,差不多每次父母亲为此争吵,他就要在心里把他的决心重复一遍:“老爹不行,到时看我的!”

他把这个想法一直藏在心底里,从不跟外人说。那次跟老猪倌放猪,老猪倌问他为什么要读书,他只说了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母亲!他不想说父亲,父亲虽然是他励志的一个原因,可父亲是他心中的一个阴影,他不好意思说出来。他不但不会跟老猪倌说,也不会向任何人泄密,除了母亲以外。母亲是唯一知道他心中秘密的人,并且对他寄予厚望。

书包里有一本田字格写字本、一个旧的文具盒。文具盒已经变花了,也长了铁锈,里面有半截铅笔和半块橡皮擦。橡皮擦有股很好闻的味道,他在昨晚睡觉前特意舔了一下,感觉有一点点甜。

妈妈为他做了一身新衣服,用的布料是哥哥以前穿过的旧衣服。鞋倒是地地道道的一双新鞋,妈妈熬了几个夜晚纳鞋底,赶在他上学前做好了。

遇春吃过早饭后,站在门口等哥哥。妈妈让哥哥带着张遇春上学,哥哥嫌他累赘,不愿意带。哥哥吃完饭,抹了抹嘴,一个箭步先跑掉了。妈妈又让姐姐带,姐姐愿意带。姐姐她们也有自己一个小团伙,张遇春跟在她们身后,往村外走去。

张遇春原本打算自己去上学。他已经去过小学校了,对他来说,小学校是熟门熟路。可家乡里的规矩是:弟弟妹妹上学,一定要由大哥大姐们带领!如果自己家没有哥哥姐姐,那就找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帮忙。多年形成的规矩,也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

早上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冷,东边火红的太阳刚刚冒出地面,还没有温暖大地。全村4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的烟囱都冒着青烟。偶尔会传来几声大公鸡的叫声,清脆而又洪亮。比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男人的咳嗽声,更加有底气,也更加自豪。

因为今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小村庄显得比平时热闹了一些。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人影走动,就算没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有人站在门口观望,偶尔还会和左邻右里说上几句话。每到这一天,于老爷子一定会走出他的小窝棚,站在村里的路中央,看着身边的孩子们去上学。今年也不例外,张遇春一走出家门就看见了于老爷子。于老爷子弯着腰,脑袋后面的那条小辫子变得更细了,里面有几根头发好像都能数得清。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叮嘱身边经过的孩子们: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每个经过他身边的孩子都会看一眼他的小辫子,对他说的话却根本不在意。

刚走了不远,张遇春看到了刘小力。张遇春立刻甩开姐姐,跟刘小力一起撒开腿向前跑去。只见两个小小人儿,一人头戴一顶狗皮帽子,两边各有一只耳朵,像两只小兔子一样,瞬间不见了踪影。

后泡子依然冰封着,冰面上堆满了积雪。枯黄的芦苇萎靡地瘫倒在冰面上,身体大部分被雪掩埋住,只露出几个尖尖的脑袋,好像是没有梳好的几根头发。从冰面上穿过去,又穿过一片庄稼地,张遇春看见了小学校。

小学校是一排低矮的茅草房,大约有十余间,中间的两个房间是校长和教师的办公室,其它的都是教室。

教室的门朝北,南面是一片菜园子,用土墙围住。春天时,老师们会在菜园子里种上各种蔬菜,还有玉米、甜高粱等等。跨过菜园子,前面就是大队队部了。大队部的院子里有三台拖拉机和一个瘸腿医生,孙书记的办公室也在那里,他的办公桌上有一部黑色的手摇式电话机。

大队部的院子里有人在使用电焊,电焊会发出蓝色旳弧光。听大人们说,不能用眼睛直接看那些蓝光,否则的话就会弄瞎眼睛。上学前,母亲除了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以外,特意提醒他“千万别看那些该死的蓝光!”上学后,张遇春偷偷地看了几次,结果他的眼睛依然完好无损。

教室的北方有个小操场,操场上树立了两个篮球架。整个大队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指望这个小操场和两个篮球架。篮球架上的篮网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两只圆圆的铁圈。

来自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走进了校园。校园是开放的,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

高年级的孩子们分别走进了各自的教室,只有新生不知所措,在教室外东张西望。正在大家混乱的时候,来了两位老师,一男一女,只听那位男老师大声说道:

“孩子们,大伙儿向我靠近点儿。我姓黄,以后叫我黄老师,现在都跟我走!”

孩子们乱哄哄地跟着黄老师走进了一间教室,教室里有几排长条桌和长条板凳。教室中间是个火炉子,火炉子旁边摆放着铁铲子和铁钩子,地上有一堆煤块。几节铁皮圆筒连接成烟囱,从一扇玻璃窗伸到屋外。火炉子里的火苗很旺,通红通红的,烟囱里冒着白烟。

孩子们在板凳上坐下,没有人做出特别的指引,男生和女生自动地分开坐。男生们把狗皮帽子卷起来戴在头上,女生则把围在头上的围巾褪到脖子上。大家都把耳朵露出来,等着听黄老师讲话。

看到孩子们坐好后,黄老师和那位女老师也在讲台前坐下,然后让每个人依次走上前台,报出自己的名字、家长的名字以及家庭住址,再把学杂费交上。每个人的学杂费是一元钱,那位女老师帮忙收钱。家长们一早就给孩子们准备好了钱,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一元钱。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当张遇春报上自己父亲和村庄的名字时,内心里有一点点紧张。他的父亲和他的村庄,都让他不是很满意。

张遇春盯着黄老师看,想从他的脸上发现有啥不同。黄老师正低头做记录,做完记录,他抬头又看了张遇春一眼,嘴里小声念叨着:

“张遇春,徐家窝堡的。”

黄老师给每个孩子登记完,都会念叨一遍。可张遇春听起来,觉得好像是特别针对他。因为这一次,黄老师说话时的声音有点儿特别。徐家窝堡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以及没有出息的老爹,让张遇春有一点点儿紧张,黄老师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

忽然,黄老师问道:

“你为什么叫遇春?是在春天出生的吗?”

张遇春原以为他可以转身回到自己座位了,没想到黄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

黄老师是个满嘴络腮胡的中年人。国字脸,浓眉大眼,看起来很威严,张遇春心里有些惧怕他。他是新生的班主任,还要教一、二年级的语文和算术。

听见黄老师问起他的名字,张遇春犹豫了一下,黄老师那双眼睛在盯着他看。张遇春赶紧答道:

“老师,我的生日在冬天。我老爹怕我傻掉了,就特意用遇春两个字提醒我,要我努力学习,要不然就真的变成愚蠢了。”

黄老师听后微微一笑,随便问了一句:

“是吗?”

“嗯,是的!”

张遇春用力点点头。

旁边的女老师也笑了,对黄老师说:

“这个老张头挺有心思的!”

“嗯。他是老国高毕业的。”

听黄老师说话的口气,他应该知道张遇春的老爹,而且态度很友善。黄老师说完,他若有所思,忽然又问张遇春:

“那你告诉老师,你会不会努力学习?”

“会,会努力的,要不然会变成傻瓜。”

黄老师的友善态度鼓舞了张遇春,他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又说:

“老师,猪很聪明,它们不用努力学习也很聪明。”

张遇春突然想起了他做了一天猪倌的经历,禁不住脱口而出。

听了张遇春的话,教室里一阵哄笑,同学们都在嘲笑遇春。

黄老师听了登时一愣,那位女老师也有些吃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