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猛龙过江
1997年,北方大地八月骄阳似火,炙烤的人们几近融化。
lbt初中的门口,公示栏的前面,中考放榜。
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学生们,家长们挤得不亦乐乎,望眼欲穿,都盼着能有个好成绩。
“杰哥,你考上中专了!”
“不孬啊,学子,行啊,五百八!你不是考试前还在泡游戏厅吗?”
“柱子,你这绝壁是亏了!全校第六,就差一名上县一中了”
后来,放榜,我也去看了。满分720,我考620分,在lbt初中排第29名。
其实,结果我早知道了,我妈是lbt学校老师。
全校考生300多名,作为教师子弟,29名只能算平平无奇。
确实,我姐,我身边的朋友、小学时好朋友都考上了一中。这个成绩确实差强人意。
背景介绍一下,1997年,鲁北鲁中地区,县城重点高中都是流行划片招生。
作为唯一的,全县最最重点的中学----梁州一中,每年百分之八十的生源,都在来自县城周边的几所初中。而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招生名额,以资奖励,才能留给县城西北、东北等较为偏远的各个乡镇初中里面为数不多、且凤毛麟角的尖子生。
那年,lbt初中直升一中的名额是5人。很明显,哥不是其中一个。
当时,虽然哥也是lbt初中加强班出身,但成绩一直马马虎虎。自身不够聪慧,加之更算不上努力,所以只能拿这个成绩硬着头皮给老妈交代了。
其实,这个名次哪能交代?老妈是lbt学校的教师,本身又望子成龙,且要将我和别的叔叔阿姨家的孩子比较,所以有点盲目的对我期待颇高。
这个成绩,一开始老妈内心是拒绝的,后来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面对现实了。
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我妥妥的,以优异成绩被六中录取了。
暑假将尽,一天的下午,老牛、晓哥、新仔几个关系好的同学,喊我去学校操场踢球。
我那时很喜欢踢球,又住在学校大院,关键我有全校唯一的足球,为了不耽误大家踢球,便早早就到了。
大家骑着28吋的大轮自行车,从各个村里回到了学校。自行车往操场边一撑,认识的不认识的,同级的好多同学也陆续来到操场集合,在全乡镇唯一的足球场上,分边,踢球。
头顶着烈日,脚踩着黄土,在一片只有两座球门的空地之间,肤色黝黑的少年们驰骋纵横着,挥汗如雨,无忧无虑,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
那时的球场,球门没有球网,四周没有边线。
黄泥场地上一群少年,光着臂膀,在黄土飞扬间,围着一只黑白相间的皮球争抢的不亦乐乎。像极了操场两侧的野草,虽不时被人踩在脚下,仍然自在的野蛮生长。
大家为了一个边界球争的面红耳赤,也为一个进球欢呼雀跃相互拥抱。
只见,晓哥边路突破,横穿门前。火石电光间,我不等皮球落地,挤在中卫解围前,张弓射箭。右脚迎球便射,砰的一声,皮球贴着球门立柱应声入网。大家围上来庆祝,像极了足球小将里大空翼的凌空斩。
”小鸡这球牛逼,凌空抽射啊!是不是跟李明学的?”老堂很兴奋的和我击掌。
”闹呢,懵的。”我讪讪地说。
对面,一个高大痞帅,留着中分的男孩,甩了甩头发,酷酷的说,“小鸡,是你吧,我认识你。这球越位了,不算。”
晓哥火一下腾就上来了,顶上去:“老棒,没点数了你,前面还有托后中卫,这是好球,守好你的门吧!考上一中,了不起啊”
新仔本在墙角阴凉处看书,眼看两边要茬来了,丢下手里的《射雕英雄传》,跑过来劝架,“别闹,别闹,都快毕业。山水有相逢,山水有相逢!”
两边都知根知底,架终究没茬起来。
中场休息时,老棒买了只雪糕,靠到我身边一边吃一边说,“小鸡,你咋不认识哥呢?我和新仔一个村的,关系老好了。”
“老棒,我咋觉得你长的像个流氓呢?”我,恬不知耻的搭讪。
老棒,呵呵的笑,像个傻嘚,“你这个兄弟,我认了,以后有事提我名号。”
确实,棒哥身高180公分,练田径的,属于体育特招进一中。一张国字脸,留着大中分,头发一甩一甩,笑起来很邪魅,有点像郭富城,又点像周润发的意思,看模样挺唬人的,很像香港电影里的黑涩会老大。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男孩颇得女孩子们欢心。
纯真的我,觉得这样油头粉面的大分头就像个流氓。
初中生活就懵懵懂懂地过去了。
那年,我十五岁,白白的,瘦瘦的,刚一米七,看上去有点营养不良。
可谁又不是呢?那时,晓哥、新仔,老牛,都清一色瘦巴巴地,像亚细亚的孤儿。
很快,高中报到的日子来了。
老牛,我几个人相约着一起去六中体检、报到。
一行四人,一人一辆大28,在公路上驰骋。
想象一下,4辆28自行车,在只有两车道的乡级公路上,一字排开,30码的速度,比现在开超跑的撕葱仔还要嚣张一点。
人不轻狂枉少年。年少多轻狂,不羁爱自由,谁又不是那时候走过来的呢?
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六中驻地---魏镇。
要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鲁北鲁中大地上,魏镇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请你掏一万元,送他进魏镇,进大企业魏镇纺织去打工。
当年,镇上公务员工资一月大约六七百,魏镇纺织的熟练工能拿到一千元。换句话说,魏镇纺织一万元的进厂费,一年就可以回本。所有人都觉得魏镇,是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结果生计问题的最佳选择,那是青年们的未来。
魏镇原属齐东县,后划归粱州,地处县城的西南边陲,唯一的支柱产业就是后来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的魏镇纺织集团。单凭一家规模庞大、用工密集的魏镇纺织,就让魏镇这个小小的农业乡镇跻身为全国纺织重镇,先后还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全国百强名镇。
魏镇的中心城区约20平方公里,由于魏镇纺织的存在,镇子里一下涌入2万多外来人口。